第5题:
2、简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最早由凯恩斯于1936年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社会公众愿意持有货币资产的一种心理倾向。凯恩斯认为: (1)利率是一种纯货币现象。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利率与实物因素、生产效率无关他不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的变动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变动的结果。 (2)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关系其中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而货币需求则是一个内生变量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决定。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资产是财富的真正代表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和最小的风险性。 (3)流动性偏好有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前两个动机与利率没有直接联系而与收入成正比关系投机动机与利率成反比关系。若用L1表示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货币的货币需求以L2表示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货币的货币需求则L1(Y)是收入Y的递增函数L2(r)是利率r的递减函数货币总需求L=L1(Y)+L2(r)对应的货币供应量M=M1+M2。当货币供求均衡时即有:Ms=M1+M2=L1(Y)+L2(r)=L(Yr)。 (4)当利率降低到一定限度时会出现“流动性陷阱”此时货币需求无限大。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最早由凯恩斯于1936年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社会公众愿意持有货币资产的一种心理倾向。凯恩斯认为:(1)利率是一种纯货币现象。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利率与实物因素、生产效率无关,他不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的变动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变动的结果。(2)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关系,其中,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而货币需求则是一个内生变量,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决定。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资产,是财富的真正代表,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和最小的风险性。(3)流动性偏好有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前两个动机与利率没有直接联系,而与收入成正比关系,投机动机与利率成反比关系。若用L1表示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货币的货币需求,以L2表示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货币的货币需求,则L1(Y)是收入Y的递增函数,L2(r)是利率r的递减函数,货币总需求L=L1(Y)+L2(r),对应的货币供应量M=M1+M2。当货币供求均衡时,即有:Ms=M1+M2=L1(Y)+L2(r)=L(Y,r)。(4)当利率降低到一定限度时,会出现“流动性陷阱”,此时货币需求无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