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建国后中国重工业超前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及成败得失。
第1题:
A.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B.阶级斗争为纲的新中国
C.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中国
D.计划经济体制的新中国
第2题:
简述建国后财政管理体制的变迁.
(一)1950年实行“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1951—1957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
(三)1958年实行下放财权,实行“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财政管理体制
(四)1959—1970年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管理体制
(五)1971—1973年再次下放财权,实行财政收支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六)1974—1975年实行“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标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
(七)1976—1978年再次实行“收支挂钩、总额分成”和试行“收支挂钩,增收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
第3题:
建国之初中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面临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工业基础。()
第4题:
中国城市化滞后的主要原因包括()
A. 生态环境代价过大
B. 重工业优先政策
C. 人口素质不高
D.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第5题:
下列关于建国后东北地区经济地位和状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建成的重工业基地之一
B.先以钢铁、机械为重点,后以石油开采为重点
C.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建设的龙头
D.与上海浦东同时被宣布为对外开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