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外国私人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利弊,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外国私人直接投资的利处:
1) 关于储蓄缺口,外国的直接投资则可以弥补这个缺口,使之保持一定的增长率。
2)关于外汇缺口,外国资本的流入可以使国际收支不平衡现状得到缓解.甚至慢慢消除赤字。
3)关于税收缺口,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向跨国公司征税并参与其经营来获得更多的资金弥补税收缺口。
4)关于管理缺口,跨国公司提供包括管理经验、技术及企业家能力在内的其他资源。
外国私人直接投资的弊端:
1)跨国公司尽管提供一定的资金,但也可能降低储蓄和投资率。
2)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减少外汇收人。
3)可能使征得的税收微不足道。
4)由于跨国公司对市场的垄断,可能会阻碍当地企业的发展,从而抑制国内企业家的形成和发展。
证券投资的利处:
1)对投资者而言,投资于新兴国家的股票市场,可以使其在风险分散的同时获得回报。
2)对于接受证券投资的国家而言,这不失为国内筹集资本的一个途径证券投资的弊端:数量巨大且极不稳定的私人证券资本流人国内股票市场,极有可能破坏国内金融体系,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特别是当那些接受私人证券投资的国家本身的经济和金融存在许多问题的前提下,国际投机者会乘虚而人,在其股票市场上兴风作浪。有效吸引外资的措施: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水平和效益,利用外资的重点,要从着重引进国外资金转变到着重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人才上来。在利用外资的投向上,要积极吸引外资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农业、高新技术、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环保建设,大力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积极吸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利用外资的构成上,继续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利用外资的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条件成熟的企业到境外上市。抓住时机合理借用国外优惠贷款,适度借用国际商业贷款,鼓励使用国内外汇贷款。在利用外资的方式上,不仅要继续推进传统的利用外资方式,而且要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方式,如吸引外资促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改造,大力吸引国外跨国公司的投资。在利用外资的分布上,不仅要继续鼓励沿海地区的企业用好外资,更要鼓励外商投向中西部地区。企业要发展,不仅要“引进来”利用好外资,也要“走出去”对外投资,有条件的企业可开展能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第1题:
结合贸易保护主义的各种理论内容,探讨发展中国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的利弊。
一、贸易保护的各种理论
(1)幼稚工业论 他们认为,一国应选择某些具有潜在比较优势和发展前途的幼稚产业,给予适当的、暂时的关税保护,以便逐步扶植其国际竞争能力;为了克服先行企业投资于新兴产业时遭遇到的“外部因素”障碍,政府有必要采用关税保护或补贴的形式给予其相应的补偿。
(2)萌牙经济论 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新兴工业最初之所以缺少竞争力,并非因某个工业部门缺乏效率,而是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滞后所造成的。主张提高一般关税水平。对所有工业进行贸易保护,而不是仅仅对少数幼稚工业部门实施关税保护。
(3)未利用资源论 认为,发展中中国家普遍存在着资源闲置、就业不足和大量人力资源不得其用的状况。关税保护可以视为一种充分利用资源的手段。主张本国应选择和生产不利程度较低的产品,并以保护关税作为使本国产品的不利程度趋于最小的措施。
(4)有效保护论:未利用资源论认为,发展中中国家普遍存在着资源闲置、就业不足和大量人力资源不得其用的状况。关税保护可以视为一种充分利用资源的手段。主张本国应选择和生产不利程度较低的产品,并以保护关税作为使本国产品的不利程度趋于最小的措施。
(5)有效保护论 也称“关税结构论”。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关税保护政策,来促进本国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政策含义: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初级产品征收较低的关税,对进口的最终产品征收较高的关税。发展中国家应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工业化发展战略来选择关税政策,调整关税结构。应调节减少行业有效保护率之间的差别。
(6)战略性贸易政策 这种理论认为,假如两国要素禀赋及各方面条件完全相同,本无贸易发生,但在不完全竞争和存在规模经济条件下,本国政府通过对国内高技术企业进行生产补贴和出口补贴,仍可引发贸易。
第2题:
吸收利用外资的形式主要有( )。
A.外国公司的直接投资
B.外国政府和银行的贷款
C.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
D.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债券
第3题:
下列属于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有
A.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B.吸引外商间接投资
C.外国政府贷款
D.出口信贷
第4题:
吸收利用外资的形式主要有( )。
A.外国公司的直接投资
B.外国政府和银行的贷款
C.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
D.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债券
第5题:
甲午战前,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是()。
A.商业银行借款
B.外商直接投资
C.发行国际债券
D.外国政府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