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失之武断,也不失之含糊;宁可说的错误,也不说的艺术”的观点符合证伪原则的思想。()
第1题:
孔子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这是一种(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朴素唯物论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第2题:
【单选题】 “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中“说”的含义为()
A.说服
B.说话
C.解释
D.摆脱
第3题:
下列选项中,符合孟子人性论思想的是
A.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C.生之谓性。
D.食色,性也。
E.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F.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第4题: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后世学者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以下主张符合后世学者观点的是()
A.“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
B.“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C.“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第5题: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话是孟子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