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最佳污染水平及其意义?

题目

简述最佳污染水平及其意义?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所谓最优污染水平,是指能够使社会纯收益最大化的污染水平。对最优污染水平的分析可由图1表示:横轴Q代表污染物排放量,假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排放会导致污染的废弃物,横轴也同样代表与污染物有关的生产规模。纵轴C,B则代表成本和收益。MNPB是边际私人纯收益曲线。MEC是边际外部成本曲线。


更多“简述最佳污染水平及其意义?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延安整风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延安整风运动是1942年到1954年4月党的七大召开前,党在领导敌后抗战的同时,在以延安为中心的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就是要在全党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作风。
    延安整风运动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1年5月至1942年2月,是全党整风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党的高级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第二阶段,从1942年2月至1943年10月,是全党普遍整风阶段,着重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清理错误的思想方法和作风。
    第三阶段,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4月,为总结历史经验阶段。这一阶段,全党高级干部对党的历史特别是对1931年到1934年的历史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它对克服抗战中的严重困难,创造了精神方面的有利条件,也为全党树立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但是,在整风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失误,对此,党及时做出了调整。


  • 第2题:

    简述从众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
    解析: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其意义和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从众的意义
    从众对于个人适应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社会,无论从社会功能的执行,还是从社会文化的延续角度说,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保持一致都是必要的。只有群体中成员的意见统一,才能够形成一个群体成员所必须遵从的社会规范,使对群体成员必要的约束得以实现。一个人只有在更多的方面与社会的主导倾向取得一致,他才能适应社会,否则他将为困难所围绕。但是,从众也有其消极的一方面,例如,传统中的某些具有消极意义的东西或者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会产生社会压力,也会使人们产生从众,会助长不良传统的巩固和歪风邪气的蔓延。
    (2)影响从众的因素
    ①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无论群体的规模如何,只要群体出现了不一一致,即使坚持不同意见的人没有任何权威,都会使从众的比例大大下降。
    ②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在群体中地位高的人,不易出现从众行为,而地位低者易出现从众行为。地位高的人由于掌握的信息和资源较多,而且比较自信,能够博得地位低的人的信赖,他们的言行能够影响地位低的成员。
    ③个性特征。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不自信、缺乏自尊的人容易产生从众行为。此外,群体规模、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都会成为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 第3题:

    简述污染避风港假说及其污染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1)污染避风港假说是指生产者在一国受到严格的环境管制影响后,会把他们污染最严重的生产能力转移到环境管制相对宽松的国家(低收入),或者面临市场份额的损失。环境管制严格的国家的消费者,收到低价格的激励,将会选择消费在污染避风港生产的产品。
    (2)污染避风港的污染水平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结构效应、技术效应、规模效应。

  • 第4题:

    简述血浆半衰期及其意义。


    答案:
    解析: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称为血浆半衰期。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参数,是制定和调整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情况下,一次给药后,经过五个半衰期药物基本消除,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经过五个半衰期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 第5题:

    简述教学设计的意义及其要素?
    意义: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为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可以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能够得意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先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的整体把握,良好的教学设计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行动纲领,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引导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素:
    第一,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
    第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第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
    第四,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五,教学每体的选择和运用。提溜,教学评价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