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要”、“十不准”守则属于哪部法规的内容?( )
A.《劳动教养管理条例》
B.《劳动教养特别规定》
C.《劳动教养试行办法》
D.《人民警察法》
第1题:
在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
A.有效
B.无效
C.解除劳动教养
D. 剩余期限不再执行
第2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劳动教养行政复议的申请人的是( )。
A.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
B.有权申请复议的劳动教养人员死亡,其近亲属
C.被决定延长劳动教养期限的人
D.被决定劳动教养期满留场就业的人
第3题:
( )应当凭《解除劳动教养证明书》为解除劳动教养的人办理户籍登记。
A.劳动教养人员受教养地公安机关
B.劳动教养人员原住地公安机关
C.劳动教养人员的劳动教养管理所
D.劳动教养人员原住地民政部门
第4题:
根据《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中的管理制度的规定,在劳动教养期间劳动教养人员( )。
A.应当过一定的民主生活,允许他们反映情况、申诉和控告
B.应遵守“五要、十不准”的守则
C.会见家属时,必须有警察旁听
D.有居住条件的,允许夫妇同居
第5题:
( )决定劳动教养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宗旨。
A.劳动教养机关的特殊职能
B.劳动教养机关的任务
C.劳动教养机关的性质
D.劳动教养机关的双重使命
第6题:
狭义的劳动教养机关指( )。
A.劳动教养领导机关
B.劳动教养审批机关
C.劳动教养管理机关
D.劳动教养执行场所
第7题:
劳动教养机关适用劳动教养法律法规的法定形式是( )。
A.依法行使职权的具体行政活动具有行政强制力
B.对符合法定收容条件的人依法决定劳动教养
C.开展强制性教育挽救工作
D.劳动教养机关的职权应通过法律法规授予并受司法权监督与制约
第8题:
以是否专门规定劳动教养问题为标准,劳动教养法规可以分为劳动教养专门法规和劳动教养相关法规两种。( )
第9题:
在劳动教养人员的伙食管理中,不准使用劳动教养人员( )。
A.充当采购员
B.管钱
C.管账
D.管库
第10题:
劳动教养的审批程序中的审核的内容主要有( )。
A.是否属于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
B.案件性质是否准确
C.办案程序是否合法
D.法律手续是否完备
第11题:
下列不同类别的劳动教养人员,属于应当分类管理的一项是( )。
A.初次劳动教养和二次以上劳动教养的
B.少数民族或外省籍劳动教养人员较多的
C.新人所或即将解除劳动教养人员较多的
D.罪错性质不同的
第12题:
第13题:
下列属于劳动教养人员入所教育的主要内容的是( )。
A.劳动教养法律法规
B.遵纪守法教育
C.队列训练
D.禁毒知识
第14题:
劳动教养行政诉讼的被告可能包括( )。
A.劳动教养管理所
B.劳动教养中队
C.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
D.劳动教养复议机关
第15题:
劳动教养人员享有完整的人格权,要求劳动教养人民警察( )。
A.不准打骂劳动教养人员
B.不准体罚劳动教养人员
C.不准侮辱劳动教养人员
D.不准虐待劳动教养人员
第16题:
劳动教养人员的奖励种类包括( )。
A.表扬
B.记功
C.物质奖励
D.减少劳动教养期限和提前解除劳动教养
第17题:
法定的劳动教养审批机关是( )。
A.公安机关
B.侦查机关
C.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
D.劳动教养管理所
第18题:
戒毒劳动教养管理所收容戒毒对象包括( )。
A.吸食毒品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员
B.注射毒品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员
C.因其他罪错被决定劳动教养
D.尚未戒除毒瘤的劳动教养的人员
第19题:
根据劳动教养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适用劳动教养要求主观上以( )为要件,某些行为应具备屡教不改的情节。
A.故意
B.认识
C.意图
D.臆想
第20题:
下列不属于《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的内容的是( )。
A.规定了劳动教养期限为1年至3年,必要时可以延长1年
B.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劳动教养机关活动实行监督
C.规定了吸毒、卖淫嫖娼人员由劳动教养所收容
D.明确了收容范围,即劳动教养收容大中城市需要劳动教养的人
第21题:
根据对劳动教养人员分类管理的规定,下列属于应当分类管理的是( )。
A.万某不满18周岁,因参与赌博被劳动教养
B.孙某,即将被解除教养人员
C.少数民族劳动教养人员较多的
D.初次劳动教养和二次以上的劳动教养
第22题:
对劳动教养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升挂国旗制度作了具体规定的是下列哪一部劳动教养专门规章?( )
A.《劳动教养管理工作若干制度》
B.《劳动教养教育工作规定》
C.《劳动教养人员守则》
D.《劳动教养管理工作执法细则》
第23题:
决定劳动教养同时决定所外执行的,从决定生效时起计算,即从( )时起计算。
A.向劳动教养人员宣读《劳动教养通知书》
B.向劳动教养人员宣读《劳动教养决定书》
C.向劳动教养人员宣读《劳动教养试行办法》
D.向劳动教养人员宣读《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