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组织罪犯参加劳动具有( )效应。
A.转变思想,矫正恶习
B.增强体质,保持健康
C.提高罪犯社会化程度
D.增强罪犯就业能力
第1题:
监狱对罪犯的教育具有( )效应。
A.预防犯罪
B.使罪犯转变认识
C.提高罪犯综合素质
D.增强罪犯就业竞争能力
第2题:
监狱依法可以使用戒具的情形有()
A.罪犯有脱逃行为的
B.罪犯有使用暴力行为的
C.罪犯顶撞干警的
D.罪犯正在押解途中的
E.罪犯拒不参加劳动的
第3题:
A.再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初级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第4题:
关于罪犯劳动现场管理,说法正确的是( )。
A.监狱使用罪犯丁某为服刑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服务
B.监狱人民警察王某使用从宽管理的罪犯甲对出工罪犯点名
C.监狱人民警察赵某使用腿有残疾的罪犯乙看管禁闭室
D.监狱人民警察段某使用罪犯做职工食堂的炊事员
第5题:
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社区矫正中教育矫正的目的。
A.使矫正对象提高对所犯罪行的认识
B.对罪犯实施打击和惩罚
C.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D.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
第6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监狱不允许罪犯使用移动电话
B.他人给罪犯的包裹不得寄食品和药品
C.宽管级罪犯,经监狱批准可以与配偶同居
D.普通管级罪犯,经监狱批准可以与亲属每周共餐一次
第7题:
下列属于监狱安排罪犯劳动项目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罪犯的身心状况
B.罪犯的本人愿望
C.监狱生产
D.监管安全
第8题:
在“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中,监狱首要的政治任务是( )。
A.将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B.把大多数罪犯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
C.改造罪犯思想,矫正恶习
D.使其回归社会后不再重新犯罪
第9题:
下列关于收监程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女犯需由女性人民警察进行人身检查
B.通过对罪犯的人身检查,可以确定其是否具有符合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
C.罪犯收监后,监狱应告知罪犯家属监狱地址、邮政编码、罪犯被送往监狱的时间,并尽可能具体告知罪犯所在监区及地址、会见周期等
D.监狱没有收到相关法律文件的,不得收益
第10题:
监狱是对罪犯实施惩罚与改造的国家刑罚执行机关,其中监狱的关押对象包括( )。
A.死刑犯
B.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
C.无期徒刑罪犯
D.有期徒刑罪犯
第11题:
唐代罪犯活动组织更加严密,参加劳动的对象是指判处徒刑和()
第12题:
《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第45条规定:“监狱应当对罪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罪犯学会解决全部心理问题”。
第13题:
导致监狱执行刑罚终结的法律事实有( )。
A.罪犯服刑期满
B.罪犯在服刑期间逃亡
C.罪犯被依法特赦
D.罪犯被假释
第14题:
()应当加强对服刑的恐怖活动罪犯和极端主义罪犯的管理、教育、矫正等工作。
A.监狱
B.看守所
C.居民委员会
D.社区矫正机构
第15题:
A.惩罚管制罪犯
B.解决罪犯吃闲饭的问题
C.教育改造罪犯
D.创造物质财富
第16题:
如果罪犯有劳动能力而拒不参加劳动,根据《监狱法》第58条的规定,监狱可以对其给予( )。
A.警告
B.记过
C.禁闭
D.判处一年有期徒刑
第17题:
监狱对罪犯实施改造具有( )效应。
A.矫正犯罪恶习
B.使罪犯再社会化
C.减少重新犯罪
D.转变犯罪思想
第18题:
监狱对罪犯实施惩罚具有哪些效应?( )
A.维护法律权威
B.使罪犯感到痛苦
C.安抚被害人
D.预防犯罪
第19题:
我国监狱全面实行的分类管理、分级处遇制度,是个别化原则在( )上的主要表现。
A.罪犯教育
B.罪犯劳动
C.罪犯奖惩
D.罪犯管理
第20题:
监狱行刑工作的根本宗旨和目标是( )。
A.减少和预防犯罪
B.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C.转变思想,矫正恶习
D.将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第21题:
监狱组织罪犯参加劳动具有( )效应。
A.转变思想,矫正恶习
B.增强体质,保持健康
C.提高技能,发展生产
D.提高罪犯社会化程度
第22题:
监狱依法可以使用戒具的情形有()
第23题:
监狱对罪犯实施改造的效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