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养的客观要件是依法适用劳动教养的前提条件。
第1题:
在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
A.有效
B.无效
C.解除劳动教养
D. 剩余期限不再执行
第2题:
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是指实施了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依照劳动教养法律规定应当被劳动教养的人。( )
第3题:
劳动教养工作根本任务集中体现在( )。
A.严格依法决定劳动教养
B.依法、准确、及时地收容劳动教养人员
C.认真做好对劳动教养人员的教育挽救工作
D.积极开展劳动习艺和矫治
第4题:
只有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员才有权利获知被决定劳动教养的根据和期限;对劳动教养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
第5题:
狭义的劳动教养机关指( )。
A.劳动教养领导机关
B.劳动教养审批机关
C.劳动教养管理机关
D.劳动教养执行场所
第6题:
劳动教养机关适用劳动教养法律法规的法定形式是( )。
A.依法行使职权的具体行政活动具有行政强制力
B.对符合法定收容条件的人依法决定劳动教养
C.开展强制性教育挽救工作
D.劳动教养机关的职权应通过法律法规授予并受司法权监督与制约
第7题:
劳动教养机关的根本宗旨是( )。
A.劳动教养机关对违法或轻微犯罪的行为人适用劳动教养
B.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减少犯罪
C.以特有的强制性教育挽救手段进行教育矫治
D.依法对劳动教养人员实行严格、科学、文明的管理
第8题:
劳动教养适用对象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必须实施了特定的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 )
第9题:
《劳动教养试行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劳动教养适用对象,但它对不应收容的劳动教养对象并未作明确的规定。( )
第10题:
第11题:
劳动教养人员的特定构成要件主要包括()。
第12题:
对被依法劳动教养的党员应如何处理?
第13题:
劳动教养行政诉讼的被告可能包括( )。
A.劳动教养管理所
B.劳动教养中队
C.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
D.劳动教养复议机关
第14题:
下列关于劳动教养机关职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行使劳动教养职权是一种执法行为,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做到合理合法
B.在管理领域,劳动教养人员具有遵从劳动教养机关的行政决定或命令的法定义务,其他公民和组织不得妨碍劳动教养机关行使其法定职权的行为,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
C.劳动教养机关行使职权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
D.劳动教养机关依法对劳动教养人员实施的各种教育挽救行为,须征得劳动教养人员的同意
第15题:
劳动教养戒毒工作的对象为经过公安强制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成瘾,被劳动教养机关依法决定劳动教养的人员。( )
第16题:
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法律依据是《劳动教养试行办法》(1982年1月21日),我国劳动教养主要是针对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不够刑事处分,应当进行劳动教养的人。其在一定程度上与刑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行为的恶害性和违法性是构成劳动教养的一般要件,从刑罚原理上看,劳动教养明显“配刑”不当,以至犯罪嫌疑人宁愿服刑也不愿被劳动教养。对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对于劳动教养制度,若我国正积极筹划改革,对于严重违法但未入罪的和具有轻微犯罪行为但不需限制人身自由的人,进行“违法行为矫治”,改变有监禁特征的劳动教养制度,这样的改革会是我国法律公正的助推器
B、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主管机关的改革,会更好地协调好行政机关和民众的关系,有利于公安机关公正司法,是和谐社会的内容
C、目前,被劳动教养的人员实际承受着被剥夺人身自由的法律后果,因而劳动教养直接关系到****保护
D、通过对劳动教养制度的考察,可以诊断我国现实社会生活中法律侵权的一些症结,从而提出相应的法律救济的标准和途径
【答案】B
【考点】立法、执法、司法。
【解析】司法,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执法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来执行法律的活动。劳动教养是我国公安机关主导的,是行政处罚的一种,公安机关是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故B项是错误的。我国劳教体制改革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保障人的权利为核心理念。在劳动教养期间,劳动教养人员实际被强制集中居住在封闭的劳动教养管理所,接受军事化管理,只有在执行劳动教养半年后并且表现良好的个别人员,才能在节假日准许回家探亲。由于劳动教养的审查决定权不受制约,被劳动教养的人员实际承受着被剥夺人身自由的法律后果,因而劳动教养直接关系到人权保护。C、D项表述都是正确的,改革劳动教养制度是符合人权之要求的,是《宪法》第33条的实践。由于劳动教养的严厉性(甚至有人将之称为准刑事处罚)和非规范性,将劳动教养制度进行系统化的改革,是符合我国法律公正的要求的,也符合世界上鼓励非监禁刑的潮流,因而A项表述也是正确的,不能选择。
第17题:
在劳动教养制度的初期发展阶段,扩大劳动教养适用对象的范围,更加不利于社会稳定。( )
第18题:
劳动教养适用对象的主体要件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应适用劳动教养的行为人在( )上应具备的案件。
A.人格
B.思想
C.身份
D.品质
第19题:
根据劳动教养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适用劳动教养要求主观上以( )为要件,某些行为应具备屡教不改的情节。
A.故意
B.认识
C.意图
D.臆想
第20题:
从根本上防止劳动教养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措施是( )。
A.依法准确、及时地收容劳动教养人员
B.依法对劳动教养人员实行严格、科学、文明的管理
C.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教育
D.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帮教,并积极创造安置就业条件
第21题:
决定劳动教养同时决定所外执行的,从决定生效时起计算,即从( )时起计算。
A.向劳动教养人员宣读《劳动教养通知书》
B.向劳动教养人员宣读《劳动教养决定书》
C.向劳动教养人员宣读《劳动教养试行办法》
D.向劳动教养人员宣读《宪法》
第22题:
标志着劳动教养制度作为法律制度正式确立的法律文件是()。
第23题:
不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要()依法进行强制戒毒,但不能实行劳动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