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奶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材料一
据统计,新《土地管理法》实施7年来,全国共发现100多万个土地违法案件,涉及土地面积近500多万亩。这个数字,比2004年全国新增的建设用地总量402万亩还要多出近100万亩。对新增建设用地进行的卫星遥感监测发现,前几年违法用地平均占新增建设用地总宗数的34%,有的地方高达80%以上。
2006年4月15日,国土资源部通报两起严重土地违法案件,将对发生在河北省和安徽省的两起严重土地违法案件,直接进行公开调查,并给予严肃处理。
这次通报的两起严重土地违法案件,包括河北省赞皇县德众钢铁有限公司非法圈占耕地新建炼铁厂,以及安徽省休宁县政府非法批准占用土地,共涉及土地400多亩。张新宝指出,当前土地违法反弹现象比较严重,执法形势相当严峻, 目前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中,地方政府违法占地问题突出,凡是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几乎都涉及地方政府或相关领导。
同时,土地违法中,侵犯农民利益现象严重,低标准土地补偿和拖欠征地补偿费现象比较普遍。
材料二
张新宝说;在当下的土地违法案件中,地方政府成为主导因素。执法部门发现,在,目前的土地使用中政府违法带有普遍性,“凡是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几乎涉及政府或相关领导”;同时这种违法常常是以经济发展为单向度指标,政府在受查处时也惯用“发展是硬道理”来应对。
“有的地方政府手中的钱不多,又互相攀比低价出让土地,怎么办?那就对农民实行多拿少给。”张新宝说
张新宝分析,目前,土地违法出现了地方政府主导的特点,其表现之一是,政府违法带有普遍性,凡是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几乎都涉及政府;二是政府违法用地带有发展地方经济的色彩。当要查处时,地方政府称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
国土资源部本次通报的“安徽休宁案”就颇有代表性。该县政府未经省政府批准,多次非法实施征地和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同时还擅自同意采矿单位自行征地。该县国土资源局为沙石开发有限公司非法发放《建设用地批准书》,造成非法占用和毁坏近300亩土地,其中耕地170多亩。
不过,休宁县这种赤裸裸的违规在目前并不多见,更多的则是和政策法规打擦边球。张新宝称,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采用拆分手段,化整为零批地。有的省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审批权下放给地市,调整基本农田成了一件十分随意的事情,“占用基本农田必须报国务院审批”成了一句空话。有的地方与开发商签订土地出让协议后,再“量身定做”竞争条件,搞虚假挂牌出让。有的地方则“以租代征”,先由乡镇政府从农民手中把地租来,然后直接转租给了企业。
材料三
日前,国土资源部公布了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18.31亿亩。也就是说,离“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未来5年耕地保有量18亿亩的约束性指标仅剩3100万亩。与此相关的是,“十五”期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9240万亩。
有关专家预测,随着中西部的开发和产业的渐次转移, 中国将上演违法圈占土地的“最后疯狂”。国土资源部在此次通报中的说法给这种判断提供了注脚。张新宝说,执法部门已经注意到违法用地在跟着产业梯度西进。
“较大规模的违法用地,随着一些工业项目向中西部转移而转移。”张新宝说,一些地方政府在无规划、计划的情况下,盲目签订协议,擅自承诺向开发商提供大量土地进行成片开发,有的一个协议就提供四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种做法实际是把土地一级市场的开发权拱手让给了开发商。”张新宝说,名曰“造城招商”,想演绎“苹船借箭”,结果则是大量土地资源被少数企业垄断,同时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
中国社科院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员表示,东部地区的土地在上一轮建设高潮已经基本被圈占完毕,土地使用上的问题也已经暴露得差不多了,但是,在面对下一轮建设高潮所带来的相似风险时,我们仍然缺乏有力于段来应对,而只能听凭此种情况被复制。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形势更加严峻,因为离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所必需的18亿亩耕地的底线更近了。他说,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在土地使用监管方面不断发力,国土部门也不断发布各种政策:严把土地闸门策略,但是在宏观上始终未走出行政系统内部强化的路子, “始终是左手斩右手”,不能、不敢在更广范围内哥找“解生”之道,从而致使问题走向死角。
“土地闸门始终如同面对牦牛阵,随时都有被冲垮的可能。”这位研究人员论,这些年来,地方政府的强势地位以及追求政绩冲动的基本情况并没有得到改观。
材料四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和国家统计局农调司刚刚发布的“2006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对于土地使用的管理,我国仍是以行政和法律管理为主,经济机制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流转市场,依然是双边垄断、行政干预和市场不完善;在所有权方面,农民的主体地位及拥有的民事权利仍然混沌不清;在监管上,地方政府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职能集于一身,因此服从当地政府的局部和短期需要成为一个经常性课题。在此种形势下,土地非法使用的风险仍然存在,耕地保护的压力更加巨大。
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成为土地违法主体,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在不断强化着严守土地闸门的决心。正如3月11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面对中外记者时所说,“保有18亿亩耕地是约束性的指标,坚决不允许突破”。值得回味的是,一位网友在看完这场新闻发布会后说:“记者怎么不问问完成这一任务的信心来自哪里呢?有效的手段又在哪里呢?”
材料五
法律规定,非农地是国家的,农土是集体的。理论上国家和集体都是“地主”。实际情形是,两个“地主”都是虚置的,地方政府才是两个“地主”真实的所有权代表。真“地主”所有权虚置,问题出在现有土地制度上。假“地主”一轮又一轮的带头违法占地,表面上看似“崽卖爷田不心痛”,其实质视同于经济学辞典里那个有名的“公共地悲剧”的当代“中国版”。
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
第1题:
A.听力理解能力
B.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C.基本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
D.数学的基本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2题:
二、给定资料
在粽子飘香的季节,贵州万千考生终于迎来了2010年公务员考试。在2010年6月14日申论正式结束之际,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专家对该试卷进行了解读和分析,以期与各位考生共同探讨本次考试所呈现的特征:
一、以豪华课本为切入口,考察环保问题
2008年国考申论围绕怒江水资源开发问题,考察了生态文明;2010年国考申论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再次将生态良好问题推上考试;2010年浙江省再次围绕低碳经济进行了申论考试。如果各位考生平时对热点和时事有所关注的话,不难看出低碳、环保、生态无疑是最近一年最热的词汇。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各地都将面临节能减排的成果的考察;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虽并未取得显著成果,但是在此表明面对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需要共同贡献智慧和责任。此次,贵州省申论考试也是“老题新做”,虽然环保问题是老的,但“豪华课本”的切入口是新的。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公务员考试是能力考试。
二、题型常规,考察各种能力
本次申论考试共包含四道题目,分别考察了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具体而言:
1. 认真阅读资料,简要概括循环过程存在的问题。限200字
第3题: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来测查应试者()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性的()能力。
第4题:
【题目描述】
第 1 题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参考答案分析】:
第5题:
第6题:
申论主要考察考生的 归纳概括能力、提出对策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