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中性分子与一个或几个电子结合称为()或阴离子。
负离子
略
第2题:
以下描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第3题:
物体失去电子后,便带有负电荷,获得多余电子时,便带有正电荷。
第4题:
每一个原子都是由一个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一定数量带负电荷的电子所组成。
第5题:
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本身呈中性。
第6题:
腐蚀的电化过程中是金属失去一个或若干个()而带正电荷,能携带电流通过溶液
第7题:
物体带电是由于()。
第8题:
土壤的导电主要依靠土壤中()的作用。
第9题: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数量相等,所以原子是中性的。
第10题:
核外电子一面绕原子核转,一面不停的自转
核内质子与中子的数目是相等的
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列不规律,是杂乱无章的
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负离子
正离子
轻离子
重离子
第13题:
放电电极附近的气体电离产生大量的()。
A正离子和电子;
B正离子和负离子;
C正电荷和负电荷;
D中子和电子。
第14题:
物体得到电子就带正电荷,物体失去电子就带负电荷。
第15题:
在电源内部把单位()从电源负极移到正极所做的功称为电动势。
第16题:
当光子作用一分子,分子中的电子获得能量,当电子具有的能量克服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力,就脱离分子,成为自由电子,此时分子失去电子成为()。
第17题:
原子核的核外电子带正电荷,在原子核周围高速运动。
第18题:
原子核的正电荷数等于()。
第19题:
卢瑟福用于证明原子中有一个带正电荷原子核的实验()
第20题:
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呈电中性,电子带一个单位(),原子不显电性,因此核电荷数=()=()。
第21题:
原子失去电子后称为()
第22题:
第23题:
失去负电荷或得到负电荷的缘故
失去正电荷或得到正电荷的缘故
既未失去电荷也未得到电荷的缘故
由于物体是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