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对
B错
第1题:
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称为
A.相对误差
B.总误差
C.随机误差
D.系统误差
E.测量误差
第2题:
现场检验时测定次数一般不得少于5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际误差,对有明显错误的读数应舍去。当实际误差在最大允许值的80%~120%时,至少应再增加2次测量,取多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实际误差。
第3题:
若测得的误差值等于()被检电能表的基本误差限,应再做两次测量,取这两次和前两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
第4题:
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称为()
第5题:
抵消法是进行两次测量,使两次读数时出现的系统误差大小相等,方向(),取两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第6题:
用测深量油尺检实尺时,两次测量误差在合理范围时应取()作为测量结果。
第7题:
用丁字尺测量汽车罐车空高时,两次测量误差超过2mm时,应取()作为测量结果。
第8题:
为了提高观测精度,三角高程测量一般应进行对向观测,取两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第9题:
在测量计量温度时,取其多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得值,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或消除测量的()误差。
第10题:
在测定电能表基本误差时,如果在某一负载下两次测得误差的平均值等于()基本误差限,应该再测两次,取这两次和前两次测得误差的平均值作为电能表的基本误差。
第11题:
在仪器使用时尽可能仔细调整
改变测量中的某些条件,例如测量方向、电压极性等,使两种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中的误差符号相反,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将测量中的某些条件适当交换,例如被测物的位置相互交换,设法使两次测量中的误差源对测量结果的作用相反,从而抵消系统误差
增加测量次数,用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第12题:
在仪器使用时尽可能仔细调整
改变测量中的某些条件,例如测量方向、电压极性等,使两种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中的误差符号相反,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将测量中的某些条件适当交换,例如被测物的位置相互交换,设法使两次测量中的误差源对测量结果的作用相反,从而抵消系统误差
增加测量次数,用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第13题:
电能表在每一负载下测定基本误差,都至少应读取两次数据。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负载下测定的实际值,但对有明显错误的读数应该舍去。
第14题:
电能表测量基本误差,在每一负载下,至少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第15题:
规程规定,做基本误差实验时,在每一负载下,至少做两次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如算得的相对误差等于该表误差限的80%~120%,应再做两次测量,取这两和前几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第16题:
为求得精确测量,可将90°角尺翻转180°分别测量两次,取两次读数的()作为测量结果。
第17题:
测量误差时至少应测量两次数值,取这两次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检验证书数据应化整)。
第18题:
用测深量油尺检空尺时,两次测量误差超过1mm,且不足2mm时,应取()作为测量结果。
第19题:
已知某数据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为2克,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20克,则计算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是9%
第20题:
在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减被测量的真值称为()。
第21题:
在测量油品温度过程中,以全部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的方式是消除或减少()误差的方法。
第22题:
装置误差
环境误差
随机误差
方法误差
第23题:
在仪器使用时尽可能仔细调整
改变测量中的某些条件,列入测量方向、电压极性等,使两种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中的误差符号相反,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将测量中某些条件适当交换,例如被测物的位置交换,设法使两次测量中的误差源对测量结果的作用相反,从而抵消系统误差
增加测量次数,用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第24题:
相对误差
总误差
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测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