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覆冰产生的原因:在初冬或是初春时节,气温在零下5度,风雪交加,当温度下降时附在导线避雷线雨滴和湿雪凝结成冰,越结越厚,覆冰最厚可达10毫米。覆冰事故产生的危害:1.杆塔因覆冰而损坏甚至造成倒杆塔事故。2.导地线覆冰后局部脱落时使导地线产生跳跃,使导地线发生碰撞,造成短路故障。3.导线各档距覆冰后荷载很大,导线下垂,与地及交跨物安全距离不够造成事故。4.绝缘子串覆冰后,悬式绝缘子上的冰雪融化时可能形成冰柱,使绝缘子串短路,造成接地事故。覆冰事故的预防措施:1.在设计线路路径时,避开重冰区。2.增加杆塔强度。3.减少档距。4.采用水平排列。覆冰事故的消除措施:1.电流溶冰法(增大负荷电流法和短路电流法)2.机械除冰法(人工打落法和机械除冰法)
更多“覆冰事故产生的原因、危害、防范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2012修订版)规定,污秽严重的覆冰地区外绝缘应如何设计防止冰闪事故?


    正确答案: 采用加强绝缘、V型串、不同盘径绝缘子组合等形式,通过增加绝缘子串长、阻碍冰棱桥接及改善融冰状况下导电水帘形成条件,防止冰闪事故。

  • 第2题:

    线路覆冰时对线路有哪些危害?


    正确答案: (1)闪络。①导线先脱冰,弧垂减小,地线仍有覆冰,弧垂过大,导地线间隙不足造成闪络;②不同期脱冰时导线跳跃引起闪络;③直线杆塔相邻两档导线不均匀覆冰,引起绝缘子串偏斜过大或导线脱冰跳跃使垂直档距较小的直线杆悬垂串上拔,甚至反转上横担,造成闪络;④在连续上下坡地段,导线脱冰跳跃时引起承力杆塔引流线跳动,使空气间隙减小,而造成引流线对横担闪络。
    (2)断线、断股。①覆冰荷载过大超过导线破坏强度;②直线杆塔两侧不均匀脱冰产生不平衡张力差,使悬垂线夹滑动,引起断线断股;③单线短路发生电弧闪光引起。
    (3)杆塔倒塌、变形及横担损坏。
    (4)绝缘子及金具损坏。
    (5)对跨越物的危害。
    (6)对电力系统载波通信的影响。

  • 第3题:

    冰机带氨的原因及危害?


    正确答案:氨冷器液位过高,循环机氨冷阀开的过大,氨冷器加氨阀开的过大,加氨太快。危害:造成冰机损坏,造成重大设备事故。

  • 第4题:

    雷害事故的现象、原因、防范措施?


    正确答案:现象:1、雷击塔顶。当塔顶电位大于绝缘子串U50%冲击放电电压将发生跳闸。2、雷击避雷线档中,档中避雷线与导线距离S≥0.012L+1米,否则避雷线与导线将发生跳闸。3、绕击。避雷线保护角过大,造成线路跳闸。原因:1线路绝缘水平低。2带电间距不足(摇摆角不足)3避雷线布置不当(保护角过大,档中与导线距离不足)4接地不良(电阻偏大,接地线断裂)5交叉跨越距离不够6线路防雷薄弱环节,措施不力(采用负保护,安装避雷线)7线路位于强雷区防雷措施:1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2系统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3加强绝缘4架设耦合地线5装设线路自动重合装置6安装负角保护,安装避雷器

  • 第5题:

    处于重冰区的线路要进行覆冰观测,研究覆冰特点,制定反事故措施,特殊地区的设备要加装()。

    • A、融冰装置
    • B、监测装置
    • C、视频装置
    • D、防冻装置

    正确答案:A

  • 第6题:

    覆冰事故产生的原因、危害、防范措施?


    正确答案:覆冰产生的原因:在初冬或是初春时节,气温在零下5度,风雪交加,当温度下降时附在导线避雷线雨滴和湿雪凝结成冰,越结越厚,覆冰最厚可达10毫米。覆冰事故产生的危害:1.杆塔因覆冰而损坏甚至造成倒杆塔事故。2.导地线覆冰后局部脱落时使导地线产生跳跃,使导地线发生碰撞,造成短路故障。3.导线各档距覆冰后荷载很大,导线下垂,与地及交跨物安全距离不够造成事故。4.绝缘子串覆冰后,悬式绝缘子上的冰雪融化时可能形成冰柱,使绝缘子串短路,造成接地事故。覆冰事故的预防措施:1.在设计线路路径时,避开重冰区。2.增加杆塔强度。3.减少档距。4.采用水平排列。覆冰事故的消除措施:1.电流溶冰法(增大负荷电流法和短路电流法)2.机械除冰法(人工打落法和机械除冰法)

  • 第7题:

    污秽严重的覆冰地区,通过(),防止冰闪事故。

    • A、喷涂防污闪涂料
    • B、增加绝缘子串长
    • C、阻碍冰棱桥接
    • D、改善融冰状况下导电水帘形成条件

    正确答案:B,C,D

  • 第8题:

    污秽严重的覆冰地区可通过()()及改善融冰状况下导电水帘形成条件,防止冰闪事故。


    正确答案:增加绝缘子串长;阻碍冰棱桥接

  • 第9题:

    架空线路覆冰有哪些危害?常见的覆冰事故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在冬季由于气温降低,尤其是我国的北部地区,架空电力线路的导线和避雷线上的覆冰有时是很厚的,严重时甚至会超过线路设计时所规定的荷重。如果导线、避雷线发生覆冰时还伴有强风,那么荷重将增加的更多,这可能引起导线或避雷线短线,使金属和绝缘子串损坏,严重时甚至使杆塔损坏。尤其是扇形覆冰,它能使线路导线发生扭转,对金具和绝缘子串威胁最大。一般常见的线路覆冰事故有以下几种:
    (1)杆塔因覆冰而损坏。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直线杆塔某一侧导线断线所造成
    的,此时,由于带覆冰的导线在杆塔的另一侧形成过重的张力,使杆塔受到过大的不平衡荷重而造成倒杆或倒塔事故。
    (2)导线覆冰事故。如果导线在杆塔上垂直排列,当导线和避雷线上的覆冰有
    局部脱落时,因各导线荷重不均匀,会使导线发生跳跃现象,造成导线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线路相间短路事故。
    (3)线路各挡覆冰不均匀引起事故。由于线路各挡距内的覆冰不均匀等原因,会使弧垂发生很大的变化,覆冰严重的挡距内的导线荷重很大,使导线严重下垂,以至有时使导线离地面距离减少到十分危险的程度,结果发生导线对地放电造成接地短路事故。
    (4)绝缘子串覆冰事故。虽然绝缘子上的覆冰厚度所增加的质量不大,但却降低了绝缘子串的绝缘水平,会引起闪络接地事故,严重时甚至使绝缘子烧坏,其后果也相当严重。

  • 第10题:

    轻冰区宜按无冰、()或()覆冰厚度设计,中冰区宜按()或()覆冰厚度设计。


    正确答案:5mm;10mm;15mm;20mm

  • 第11题:

    重覆冰线路耐长段长度不宜过长,主要是为了()

    • A、减少耐张段内因覆冰或不同期脱冰产生的不平衡张力
    • B、限制冰害事故的影响范围
    • C、便于施工及项目后评价
    • D、便于运行维护和抢修

    正确答案:A,B,D

  • 第12题:

    单选题
    《防止电力事故发生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规定,为防止覆冰、舞动事故,线路覆冰后,应根据覆冰厚度和天气情况,对导地线采取()融冰、直流融冰及安全可靠的机械除冰等措施以减少导地线覆冰。
    A

    融冰剂

    B

    物理方法

    C

    交流短路

    D

    明火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于重冰区的架空线路,应重点巡视架空线的弧垂及金具是否存在缺陷,以防止覆冰事故发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覆冰的危害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覆冰超载电气事故及机械事故;
    ②不均匀覆冰或不同期脱冰所引起的电气、机械事故;
    ③绝缘子串覆冰过多或被桥接绝缘子串电气性能降低;
    ④不均匀覆冰引起的导线舞动事故等。

  • 第15题:

    绝缘子覆冰的类型有()。

    • A、硬覆冰
    • B、软覆冰
    • C、混合覆冰
    • D、悬挂覆冰

    正确答案:A,B,C

  • 第16题:

    对于重冰区的架空线路,应重点巡视架空线的弧垂及金具是否存在缺陷,以防覆冰事故发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架空线路为什么会覆冰?线路覆冰有哪些危害?


    正确答案:架空线的覆冰是在初冬和初春时节或者是在降雪或雨雪交加的天气里,在架空线路的导线/避雷线/绝缘子串等处均会有雨/霜和湿雪形成的冰层.这是一层结实而又紧密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冰层,形成覆冰层的原因是由于在自然界物体上附着水滴,当气温下降时,这些水滴便凝结成冰,而且越结越厚。
    覆冰后的导线使杆塔受到过大的荷重,会造成倒杆或倒塔事故。导线和避雷线上的覆冰有局部脱落时,因各导线的荷重不均匀,会使导线发生跳跃、碰撞现象。
    覆冰会使导线严重下垂,使导线对离地面距离减小,易发生短路、接地等事故。覆冰降低了绝缘子串的绝缘水平,会引起闪络接地事故

  • 第18题:

    线路覆冰时,可能发生断线,倒杆事故,而不发生短路接地事故。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冻结食品在冻藏过程中,通常由于冰结晶的成长导致食品的质量下降,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冰结晶形成的原因?冰结晶的成长及其产生的危害?如何防止冰结晶的成长?


    正确答案: (1)冰结晶形成原因: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蒸汽压差的存在。蒸汽压差的存在原因:
    ①冻结食品中残留的水溶液的蒸汽压差大于冰结晶的水蒸汽压;
    ②冰结晶中的粒子大小不同,其水蒸气压不同小冰晶的表面张力大,其水蒸汽压要比大冰晶的水蒸汽压大,水蒸汽压总是从蒸汽压高的一方向蒸汽压低的一方移动,因而小冰晶的水蒸汽压不断移向大冰结晶的表面,并凝结在它的表面,使冰结晶越长越大,小冰晶逐渐消失,但是这样的水蒸气移动速度是及其缓慢的,所以只有在冻结食品长期贮藏时才需要考虑此问题;
    ③主要原因是冻结食品的表面与中心部位之间有温度差,从而产生蒸汽压差。由于温度的波动使得食品表面的温度高于食品中心部位的温度,从而表面的水蒸气压高于中心部位的水蒸气压,在蒸汽压差的作用下,水蒸气从表面向中心扩散,促使中心部位微细的冰结晶生长、变大,这种现象持续发生,就会使食品快速冻结生成的微细冰结晶变成缓慢冻结时的大冰结晶,给细胞组织造成破坏。
    采用快速冻结方法的冻结食品。当储蓄过程中有温度变化时,细胞间隙中的冰结晶成长就更为明显。
    (2)冰结晶成长的危害:
    ①细胞受到机械损伤;②蛋白质变性;③解冻后液计流失增加; ④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发生下降等。 (3)如何防止冰结晶的成长:
    ①采用降温快速冻结方式,让食品中90%水分在冻结过程中来不及移动,就形成极微细大小均匀的冰晶。同时冻结温度低,提高了食品的冻结率,使食品中的残留的液相水少,从而减少冻结贮藏中冰结晶的长大。
    ②冻藏温度尽量低,少变动,特别是要避免高于-18℃以上的温度变化。

  • 第20题:

    为防止覆冰、舞动事故,()前应对线路做全面检查,落实除冰、融冰和防舞动措施。

    • A、冬季
    • B、春、冬季
    • C、秋、冬季
    • D、覆冰季节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线路覆冰后,应根据覆冰厚度和天气情况,对导、地线采取()、直流融冰等措施以减少导、地线覆冰。


    正确答案:交流短路融冰

  • 第22题:

    在下列气象条件中,使导线产生最大弧垂的可能气象条件为()

    • A、覆冰
    • B、最低气温
    • C、最高气温
    • D、覆冰或最高气温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问答题
    冻结食品在冻藏过程中,通常由于冰结晶的成长导致食品的质量下降,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冰结晶形成的原因?冰结晶的成长及其产生的危害?如何防止冰结晶的成长?

    正确答案: (1)冰结晶形成原因: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蒸汽压差的存在。蒸汽压差的存在原因:
    ①冻结食品中残留的水溶液的蒸汽压差大于冰结晶的水蒸汽压;
    ②冰结晶中的粒子大小不同,其水蒸气压不同小冰晶的表面张力大,其水蒸汽压要比大冰晶的水蒸汽压大,水蒸汽压总是从蒸汽压高的一方向蒸汽压低的一方移动,因而小冰晶的水蒸汽压不断移向大冰结晶的表面,并凝结在它的表面,使冰结晶越长越大,小冰晶逐渐消失,但是这样的水蒸气移动速度是及其缓慢的,所以只有在冻结食品长期贮藏时才需要考虑此问题;
    ③主要原因是冻结食品的表面与中心部位之间有温度差,从而产生蒸汽压差。由于温度的波动使得食品表面的温度高于食品中心部位的温度,从而表面的水蒸气压高于中心部位的水蒸气压,在蒸汽压差的作用下,水蒸气从表面向中心扩散,促使中心部位微细的冰结晶生长、变大,这种现象持续发生,就会使食品快速冻结生成的微细冰结晶变成缓慢冻结时的大冰结晶,给细胞组织造成破坏。
    采用快速冻结方法的冻结食品。当储蓄过程中有温度变化时,细胞间隙中的冰结晶成长就更为明显。
    (2)冰结晶成长的危害:
    ①细胞受到机械损伤;②蛋白质变性;③解冻后液计流失增加; ④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发生下降等。 (3)如何防止冰结晶的成长:
    ①采用降温快速冻结方式,让食品中90%水分在冻结过程中来不及移动,就形成极微细大小均匀的冰晶。同时冻结温度低,提高了食品的冻结率,使食品中的残留的液相水少,从而减少冻结贮藏中冰结晶的长大。
    ②冻藏温度尽量低,少变动,特别是要避免高于-18℃以上的温度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2012修订版)规定,污秽严重的覆冰地区外绝缘应如何设计防止冰闪事故?

    正确答案: 采用加强绝缘、V型串、不同盘径绝缘子组合等形式,通过增加绝缘子串长、阻碍冰棱桥接及改善融冰状况下导电水帘形成条件,防止冰闪事故。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