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供电可靠性基础数据应用有哪些?
供电可靠性基础数据应用主要是通过对高压配电网网架结构、中低压配电网网架结构、配电网装备水平等数据进行统计和评估,提出电网建设的投入方向和改进建议。
1、完善高压配电网网架结构
高压配电网一般需要在一条高压配电线路或一台变压器停电时,电网仍能满足用户全部用电的需求。为此,变电站进线通常至少要有两回及以上,且满足“N-1”准则的要求。
反映高压配电网网架结构的指标主要是110(66)kV变电及线路设备“N-1”校验通过率和35kV配电网双侧电源三T、双T及双回链式比例。通过这些指标的横向对比分析,判断公司高压配电网是否坚强,并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向公司发策部门提出完善高压配电网的工作建议。
2、完善中低压配电网网架结构
中低压配电网的设备发生故障或计划检修,往往会造成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中断。改善中压10(20)kV配电网络的结构,建立双回路供电、环网供电、点网络供电及多分段多联络等各种形式的供电网络结构,对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配电网的改造和建设,应执行适度超前的规划原则,合理布置电源、确保双电源配置、配电站加装10kV母线自切装置、缩短供电半径等措施,增加配电网操作灵活性和负荷转移的快速性,逐渐形成坚强的配电网构架。10(20)kV主干电网要满足“N-1”准则,重要地区要满足“N-1-1”或“N-2”准则的要求,同时要注意提高设备的负荷利用率。
反映中低压配电网网架结构的指标主要是电缆双环网、电缆单环网、架空线路多分段多联络、手拉手线路比例、线路平均供电半径、线段平均用户数、双电源用户数、线路负载率、公变负载率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的横向对比分析,判断公司中低压配电网是否坚强,并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向公司发策部门提出完善高压配电网的工作建议。
3、提高配电网装备水平
加快实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普及程度,实现设备的绝缘化、免维护化和标准化。
反映配电网装备水平的指标主要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率、变配电站微机保护率、线路绝缘化率、线路电缆化率、开关无油化率、开关设备故障率、变压器故障率、环网柜(分接箱)故障率、砼杆比例、配电自动化线路比例、PMS系统实用化率、GIS系统数据准确率等指标。通过这些指标的横向对比分析,判断公司中低压配电网装备水平是否达到较高水平,是否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需求,并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向公司发策部门提出改进和提升配电网装备水平的工作建议。
略
第2题:
在供电系统中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有哪些?
第3题:
提高CNC系统的可靠性应采用哪些主要措施?
第4题:
提高供电可靠性可采取哪些措施?
第5题:
从设备方面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有开关无油化、线路绝缘化、配线电缆化。
第6题:
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可采取哪些措施?
第7题:
简述机械系统中,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第8题:
为提高PVA供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选择的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备哪些特性?
第9题:
简述提高供电可靠性可采取哪些措施。
第10题:
火电厂厂用接线为什么要锅炉分段?为提高厂用电系统供电可靠性,通常用哪些措施?
第11题:
论述提高城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可采取哪些措施?
第12题:
提高供电可靠性
提高供电质量
提高负载分配合理
第13题:
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软件可靠性?
第14题:
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有哪些?
第15题:
准确、完整的可靠性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是开展供电可靠性现状分析的基础,是制定提高供电可靠性针对性措施的前提。
第16题:
无论供电可靠性指标是否完成,均应定期召开分析会,制定提高供电可靠率的措施。
第17题:
供电网络改造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作用有()。
第18题:
提高城市电网可靠性有哪些方面的措施?
第19题:
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可靠性有哪些措施?
第20题:
并列运行的优势有()。
第21题:
下面哪些措施,对供电可靠性指标有促进作用?()
第22题:
带旁路母线的接线与不带旁路母线的接线相比()。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