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循环泵如何解体?”相关问题
  • 第1题:

    吸收塔循环泵循环泵入口压力低于()Kpa时,循环泵跳闸。


    正确答案:20

  • 第2题:

    循环泵打空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1)按紧急停泵处理。
    2)检查其它泵的电流、出口压力是否正常,并向主机汇报。
    3)检查进水阀及滤网前后水位差,必要时清洗滤网。
    4)检查冷水塔水位或进水池启闭器是否误关。

  • 第3题:

    新区急冷水循环泵辅助油泵压力低联锁跳闸值是多少?如何校定?


    正确答案:润滑油压力低联锁跳闸值为50MPa。
    校定方法如下:
    1.启动辅助油泵,确认油路系统正常。
    2.室外挂急冷水循环泵的联锁。
    3.与室内联系后,停辅助油泵,此时油路系统压力开始下降。
    4.室外人员观察联锁动作时油路系统的压力。
    5.与室内人员联系,是否有急冷水循环泵跳闸的信号。

  • 第4题:

    如何进行循环泵的动态联动试验?


    正确答案: 循环泵的动态联动试验的步骤如下:
    (1)启动一台循环泵运行,投入联动开关。就地捅事故按钮,运行泵掉闸,出口门自动联关。备用泵联启,出口门自动联开。注意掉闸泵是否倒转。
    (2)恢复掉闸泵开关在停位置。
    (3)用同样方法进行另一台泵的联动试验。

  • 第5题:

    当因强制循环泵高压冷却水泄漏而使电动机温度上升时,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当发现高压冷却水系统泄漏,使电动机温度上升时,应利用高压充水系统向强制循环泵充水,并保持电动机温度不超过报警值(60℃),同时注意充水冷却器的冷却水温度应尽可能比电动机温度低一些。

  • 第6题:

    齿轮泵如何解体检修?


    正确答案: (1)拆除联轴器,松开油封。
    (2)分解泵体。
    (3)测量轴与轴承的间隙为0.04~0.1毫米,超过0.1毫米应调新。
    (4)测量齿轮和泵壳间隙应为0.05~0.1毫米,超过0.1毫米调换泵壳或齿轮。
    (5)压铅丝测量齿轮端面和泵盖的间隙为0.05~0.07毫米。
    (6)检查泵轴无弯曲,晃动值不超过0.03毫米,轴颈光滑。
    (7)泵壳与泵盖接触面无烂疤、裂纹,接触点每平方厘米不少于两点,结合面不漏油。
    (8)安全门调节螺丝不得松开。
    (9)弹簧完整无裂纹。
    (10)齿顶齿极间隙0.4毫米。
    (11)牙齿的吻合间隙0.15~0.3毫米。
    (12)清洗组装,泵壳结合面涂漆,螺纹拧紧后,盘动主轴轻便无卡涩,泵体内无异音。
    (13)泵压试验保持工作力5分钟,泵体结合面和轴封不渗油。

  • 第7题:

    循环泵启动前泵体如何放空气?


    正确答案:开启泵体放空气门、开启入口蝶阀、有水均匀流出后关闭放空气门。

  • 第8题:

    KSB强制循环泵电动机滤网差压>140MPa时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运行中如果电动机循环水滤网差压>140MPa,发出脉冲信号报警时,允许运行中对其进行清扫工作。但为了以上系统不严造成炉水串入电动机超温,必须有专门的技术操作措施。

  • 第9题:

    立式循环泵如何进行启动操作?


    正确答案: (1)启动前应满足各项启动条件;
    (2)电磁阀通电注水,30s后断开;
    (3)通过示流孔观察注水情况;
    (4)合循环泵操作手把,启动灯亮;
    (5)泵上自动排气阀打开,排气后自动关闭;
    (6)出口阀“阀开”灯亮。

  • 第10题:

    正常运行中一台循环泵跳闸,出口门未关对机组有影响?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跳闸泵可能倒转,循环水流量压力下降、机组真空下降,排汽缸温度升高,低压缸轴承振动大。
    处理:检查跳闸泵出口关闭,否则手动关闭。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体育教学中“即时评价”的特点?

    正确答案: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技术学习行为实际上是正式或非正式地被即时评价着,如一个学生的动作做得好于不好,同学们都是看在眼中,挂在嘴上,具有很强的外显性和即时性,这与其他学科的评价很不相同,因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成果主要是头脑中的认知和理解,不具有很强的外显性和即时性。因此这个特点容易使那些技能很差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感到难堪,这也是一部分学生视体育课如“畏途”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这个评价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和调整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即时评价,扬长避短,是体育教学评价发挥激励和发展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社会主义阵营如何解体的?

    正确答案: 一、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分歧的缘起
    二战以后,社会主义事业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欧洲和亚洲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最终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之初,社会主义各国在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团结合作,对于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苏联党和国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处于特殊地位,成为阵营的“家长”。为了与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进行对抗和争夺,苏联将控制和干涉各国共产党的活动和政策视为自己的权利。在处理党的关系和国家关系时,苏联常常以“解放者”自居,不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特点,使苏联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开始便出现矛盾和问题。战后初期的苏南的冲突是社会主义国家间摩擦的最早表现,也是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一次分裂。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和分歧在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达到日益激化和扩大的程度,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苏共“20大”的召开。1956年4月和12月,中国共产党分别发表《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从正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原则立场,全面评价了斯大林的历史功过。这期间,波兰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十月事件相继爆发。此两事件既是波、匈两国内部社会矛盾发展的反映,也是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复杂矛盾和分歧的进一步暴露。
    为了消除苏共“20大”所引发的社会主义阵营分歧,协调相互的政策,1957年11月,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上,中苏两党围绕赫鲁晓夫提出的“和平过渡”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中共反对苏共将“20大”的和平过渡观点写入会议宣言草案。中共的态度得到了部分兄弟党代表的支持。大会最后通过《莫斯科宣言》。
    二、社会主义各国关系的恶化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大国主义倾向日益严重,与美国争霸世界的对外战略目标已见端倪。在处理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上,苏联曾一度调整政策,绶和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但并没有遵循莫斯科宣言的精神,根本改正自己的错误,很快又加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使得相互关系日益紧张,矛盾更趋尖锐。其突出的事例就是苏南关系的再度紧张、苏联和阿尔巴尼亚关系的破裂以及苏联和中国关系的严重恶化。
    1948年6月南共被开除出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后,苏联和东欧国家纷纷对南斯拉夫实行经济封锁。南斯拉夫与苏东欧国家的关系完全断绝。随后苏联又在东欧各国党内开展所谓的“反对铁托分子”的运动。南斯拉夫的处境极为孤立。赫鲁晓夫上台伊始,曾着手调整苏南关系。这使得南斯拉夫在1955年和1956年先后与苏联恢复了国家和党之间的关系。但是苏南关系的恢复的改善并未使南斯拉夫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就在1956年在莫斯科会议上,南斯拉夫代表团坚持反对宣言中将世界划分为两大阵营,反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提法,拒绝宣言中对南斯拉夫不点名的批评并拒绝在莫斯科宣言上签字。苏联对南斯拉夫拒绝回到社会主义阵营的作法及铁托对苏联东欧政策的批评,极为不满。1958年,南共联盟七大通过了联盟纲领草案,制定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路线、方针和计划,内容中有许多不同于当时流行观点的新提法,强调各国共产党之间应建立真正平等的关系,反对任何一党的垄断,矛头直指莫斯科宣言。
    于是苏联带头攻击南共联盟,宣称“南共联盟领导人不同意为各国共产党所公认的对当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阵营的论断”,并“置身于这两个阵营之外,目的在于证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分裂是有根据的”。随后,许多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参加了对南共联盟纳领的围攻,南斯拉夫被斥责为“现代修正主义”的典型,苏联还对南斯拉夫实行经济制裁,南斯拉夫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再度紧张起来。
    苏南冲突爆发后,阿尔巴尼亚与苏联的关系发展迅速,阿尔巴尼亚国民经济的根本改造和发展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阿苏经济合作关系发展的同时,政治合作日益也加强。阿尔巴尼亚先后于1949年和1955年成为经互会和华约组织的成员。阿苏之间关系出现裂痕始于1960年6月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首脑出席的布加勒斯特会议。当时阿方仅派政治局委员与会,引起苏联的不满。
    阿苏分歧的焦点
    (1)由苏共“20大”引发的对斯大林评价问题。在大反个人崇拜的旗号下,阿尔巴尼亚国内出现对阿党中央路线的强烈批评,要求中央改弦易辙,为以前遭清洗的领导人平反。以霍查为首的阿党中央意识到改变现行政策无异于全盘否定自己。因此他们斥责对手为修正主义,坚持斯大林路线。
    (2)与南斯拉夫关系问题。阿党支持苏联,批判南斯拉夫,对国内的“铁托分子”进行大清洗,使曾经十分友好的阿南关系中断。苏南关系恢复和改善后,苏联多次要求阿恢复与南的关系,并为清洗的"铁托分子"进行平反,但阿拒绝,并指责苏联对南斯拉夫的单独政策。
    (3)关于独立自主问题。在阿苏关系中,苏联时常表现出大国沙文主义行为,干涉阿党和国家事务,这令在历史上饱受异族压迫的阿尔巴尼亚十分反感。
    阿苏分歧在60年代初逐渐公开化。1960年9月,阿尔巴尼亚新闻媒体开始不点名指责苏联对阿内部事务的干涉。此后双方的关系逐步降温。同年11月,81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会议上,赫鲁晓夫和霍查进行了公开的论战。会后,苏联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阿施压:取消对阿1961-1965年度的全部贷款合同,中断两国贸易关系并要求阿方偿还本应1970年以后偿还的债务,撤走全部援阿专家等。在1961年的苏共“22大”上,赫鲁晓夫对没有与会的阿方进行了公开指责,甚至号召阿国内人民起而推翻霍查的领导。阿方不甘示弱,立即进行了反击,指责赫鲁晓夫是修正主义者。1961年11月,苏联宣布召回驻阿大使,随后东欧其他国家也降低了同阿的关系。12月底,阿尔巴尼亚退出经互会。1968年9月,阿尔巴尼亚宣布退出华沙条约组织。阿苏关系彻底破裂。
    从50年代后期起,苏联为了谋求与美国合作主宰世界的超级大国地位,加强了对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干预和控制。苏共把中共视为推行其错误路线的障碍,放肆地进行反对中国的活动,原本存在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促使中苏两党和两国关系趋于恶化。苏联一直谋求全面控制中国。1958年,苏联向中国提出建立中苏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政府的坚决拒绝,苏联对此怀恨在心。从1959年起,中苏分歧扩大。6月,苏联片面撕毁了1957年中苏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技术和样品。同年秋,中印边界发生冲突,苏联政府竟站在印度一边,反对中国。9月底,赫鲁晓夫结束访美后到中国参加中国国庆10周年招待会,他在讲话中又指责中国的内外政策,使中苏矛盾进一步加剧。
    1960年6月,苏联在12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举行的布加勒斯特会议上,以突然袭击的形式向各国党的代表团散发了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通知书,把斗争矛头指向中共。赫鲁晓夫带头组织多数兄弟党对中国代表团进行围攻,妄图以此孤立和压服中共,中共代表团进行了严正的驳斥。布加勒斯特会议后,苏共背信弃义,把两党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扩大到了国家关系上。7月,苏联突然单方面撕毁了343个与中国签订的专家合同和合同补充书,废除了257个科技合作项目,并决定在一个月内撤走在中国工作的1390名专家,停止供应中国所急需的重要设备,导致中国一些重大的设计和科研项目以及施工中的建设项目被迫停工,中国经济发展的计划被打乱。1960年11月,在参加十月革命43周年庆祝活动的81个共产党代表会议上,苏共散发了一封6万多字的长信,对中共进行粗爆的攻击,企图挑起更尖锐的争论。在中共和其他一些兄弟党代表的斗争和努力下,一度陷于破裂边缘的会议最终还是达成了协议,但团结只是暂时的。
    1961年的苏共“22大”成为苏共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个新高峰。在这次大会上,苏共遂纠合其他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对表对中共代表团的围攻,使中国代表团愤而提前回国。此后,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1961年,苏联乘中国三年困难时期,要求中方归还朝鲜战争时期苏联援华物质的贷款连本带息共计14.06亿卢布。苏联还在中苏边境制造事端,给中国施加军事压力,并公开支持和帮助印度向中国进行军事挑衅。1962年4-5月,苏联通过其中国新疆的领事馆等机构和人员,在伊犁、塔城等地策动和诈骗中国公民逃往苏联,并挑起暴乱事件。苏联的行为使中苏两党和两国关系的最终破裂成为不可避免。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1、中苏公开论战
    中苏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苏共“22大”之后,中共及一些兄弟党一再呼吁中苏两党停止公开攻击,清除分歧,但苏联领导人却执意恶化中苏两党和两国关系。从1962年11月起,赫鲁晓夫不仅发表大量讲话和文章攻击中共,而且利用一些兄弟党的代表大会大肆反华。对此,中共不得不进行公开的答辩。中共中央从1962年12月至1963年3月先后发表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反对我们共同的敌人》等8篇重要文章,全面阐明了自己的政策,系统地批驳了苏方的攻击。1963年3月30日苏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公开点名批判中共和毛泽东,并把苏共“20大”、“22大”的路线作为国际共运总路线强加给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从而开始了中苏两党围绕国际共运总路线的公开论战。6月,中共中央复信苏共中央,驳斥了苏共的观点,全面阐述了中国党对国际共运总路线及相关原则问题的看法。
    从7月到10月底,苏共将中国视为头号敌人加以诽谤和诬蔑,苏联报刊发表的反华文章和材料就有近两千篇。同时他们还利用自己控制的各种国际组织会议指名攻击中国,把中苏关系推向破裂边缘。中共不得不应战,从1963年9月6日到1964年7月14日,中国的《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编辑部陆续发表了9篇反击性的文章。双方大论战一直持续到1965年底。由苏共挑起的这场以中苏两党为主要对立面的公开论战,波及到世界上约100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加速了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2、中苏关系的彻底破裂
    1964年10月,苏共中央撤销赫鲁晓夫的领导职务,勃列日涅夫继任。11月,中共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党政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纪念活动,试图改善关系,但无成果。1965年3月,苏方不顾中、朝、阿、罗等7国兄弟党的反对,组织召开以集体谴责中共为目标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协商会议。此次会议遭到部分兄弟党的拒绝和反对,表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分歧已从政治路线、理论观点的不同发展到组织上的分裂。1965年底,中苏两党及中国与相关欧洲共产党的关系相继中断。此后,苏联不断挑起日益升级的边界武装冲突,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勃列日涅夫时期,苏方在中苏边界地区集结驻军由10多个师增加到40多个师。1966年3月,苏联与蒙古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在蒙古建立军事基地和导弹基地,使苏方的军事力量直接推进到中蒙边境。与此同时,苏联不断在中苏边界制造事端。1964年10月到1969年3月,中苏边界发生的纠纷冲突事件多达4189起。
    1969年3月2日和15日,苏军出动坦克、装甲车和大批武装人员先后入侵中国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打死打伤中国边防军多人。中国军队奋起自卫,将苏军全部赶出了国土。珍宝岛事件使中苏和解的希望完全破灭。
    1969年6月和8月,苏联又分别入侵中国新疆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和铁列克提地区,制造新的流血事件。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
    中苏关系恶化和最终破裂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对中国实行霸权主义和军事威胁。社会主义阵营中两大执政党关系的断绝和两个最大国家关系的决裂、以及苏南关系再度紧张和苏阿关系的破裂等,表明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阵营已不复存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写出炉水循环泵解体检修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参数?


    正确答案: 张紧设备绝对最大系统压力1860巴;
    张紧设备活塞最大伸出警界线6mm;
    法兰螺母测隙塞尺表值0.0381mm;
    电机总重9000KG;
    叶轮耐磨环径向间隙初始0.8-0.9mm最大1.3mm;
    叶轮安装(Z尺寸)537-538mm;
    检查间隙电机吊升量/次10mm;
    叶轮环顶部键间隙≤0.25mm;
    重装新的扩散器耐磨环力矩值5.25KGm。

  • 第14题:

    什么是透明性?如何理解体系结构的概念?


    正确答案:透明性是指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从某种角度看,似乎不存在。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定义是Amdahl于1964年在推出IBM360系列计算机时提出的: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程序员可以是汇编语言、机器语言、编译语言、操作系统等程序员;
    所看到的指编写出能在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所必须了解到的。按照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不同级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具有不同的属性。
    A.mdahl提出的体系结构是传统机器级的体系结构。即一般所说的机器语言程序员所看到的传统机器级所具有的属性。其实质是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界面的确定,其界面之上的是软件的功能,界面之下的是硬件和固件的功能。

  • 第15题:

    如何理解体育过程的本质?


    正确答案:(1)体育过程是一个促进人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
    (2)体育过程是社会需求和个体需要的统一,决定了体育过程是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过程
    (3)体育过程是体育实践者运用感官来认识世界的过程
    (4)体育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发展,决定了体育过程始终是一个内化与外化交错递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 第16题:

    如何正确理解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


    正确答案: 应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1)选拔。用于判断学生的体育学习潜力,选拔学生。(2)发展。用于发现学生的体育学习问题,帮助进步。(3)甄别。用于判断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评定成绩。(4)激励。用于反馈学生的体育学习进步,激励学生。

  • 第17题:

    造成强制循环泵内汽化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和处理?


    正确答案: 原因:给水中断;系统压力急剧下降;分离器或汽包水位低于规定值。预防和处理的方法:
    (1)保证给水系统的稳定运行,防止出现给水流量的大幅度下降或中断。
    (2)控制好分离器或汽包水位,不使水位太低。
    (3)停炉时要设法保证蒸发系统压力不得降得太快。
    (4)控制好煤水比例,保证强制循环泵入口水温始终低于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5~10℃)。
    (5)一旦发生汽化时应及时停泵处理,防止损坏设备。

  • 第18题:

    运行循环泵电源中断的现象及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现象:
    (1)电流表指示到零;
    (2)水泵出口压力到零或显著下降;
    (3)水泵倒转;
    (4)凝汽器真空急剧下降;
    (5)凝汽器循环水进出口温差增大,或出口水温显著升高。
    处理方法:
    (1)立即关闭故障泵的出口门,拉开电源操作开关;
    (2)立即启动备用循环水泵;
    (3)如无备用循环泵,等待电源恢复后,立即恢复水泵运行;根据真空下降程度减少汽轮机的负荷;
    (4)报告班长、值长。

  • 第19题:

    阀门如何解体?


    正确答案: 阀门解体前必须确认该阀门所连接的管道已从系统中断开,管内无压力,其步骤是:
    (1)用刷子和棉纱将阀门内外污垢清理干净
    (2)在阀体和阀盖上打上记号,然后将阀门开启
    (3)拆下传动装置或手轮
    (4)卸下填料压盖,清除旧盘根
    (5)卸下门盖,铲除填料或垫片
    (6)旋出阀杆,取下阀瓣
    (7)卸下螺纹套筒和平面轴承。

  • 第20题:

    KSB强制循环泵电动机温度异常升高时如何进行处理?


    正确答案: 当发现强制循环泵电动机声音不正常,电动机温度迅速上升时,应立即停止故障泵运行。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好防止电动机超温的处理准备工作。

  • 第21题:

    除氧器循环泵如何启动?


    正确答案: 检查除氧器循环泵具备启动条件;
    启动除氧器循环泵;
    开启出口门,检查泵运行正常;
    调节出口压力正常。

  • 第22题:

    循环泵出口门是如何控制动作的?与泵之间有什么联系?


    正确答案:循环水泵出口门与循环水泵之间有联锁。在循环水泵需要启动时,将循环水泵出口门开至开度的15%时,循环水泵自启动;在循环水泵需要停运时,将循环水泵出口门关至开度的15%时,循环水泵自动停运;在备用循环水泵启动后,循环水泵出口门自动开启;在运行循环水泵跳闸后,循环水泵出口门自动关闭。

  • 第23题:

    问答题
    多级泵如何解体?

    正确答案: 其解体步骤是:
    (1)拆除联轴器及连接水管等。
    (2)轴承箱解体。
    (3)高、低压侧密封装置解体。
    (4)拆除泵体穿杆螺丝。
    (5)由末叶开始逐个测叶轮窜动值并记录,以便作回装时参考。
    (6)取出导流板,抽出叶轮,用螺丝顶出键。
    (7)从泵壳吸入段中孔抽出轴。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