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母线总散热量为()。A导体的对流散热和辐射散热之和B导体对流散热和外壳辐射散热之和C导体的辐射散热和外壳对流热之和D外壳的辐射散热和外壳对流热之和

题目
封闭母线总散热量为()。

A导体的对流散热和辐射散热之和

B导体对流散热和外壳辐射散热之和

C导体的辐射散热和外壳对流热之和

D外壳的辐射散热和外壳对流热之和


相似考题
更多“封闭母线总散热量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母线的接地要求错误的是( )。

    A.封闭母线槽全长保护接地不少于2处
    B.封闭母线与接地干线连接采用螺栓连接
    C.分支段母线槽的末端需保护接地
    D.封闭母线可靠接地前,不得进行交接试验和通电试运行

    答案:B
    解析:
    2020版教材P74
    本题考查的是母线和封闭母线安装。选项B,封闭母线与接地干线连接采用焊接连接。

  • 第2题:

    封闭母线找正固定后进行封闭母线导体的连接,连接方式为( )。

    A. 爆接
    B. 焊接
    C. 液压压接
    D. 氩弧焊接

    答案:B
    解析:
    发电机与主变低压侧之间的分相封闭母线
    母线安装
    室内的变配电设备连接、配电干线都可能采用母线, 所以母线安装. 也是电气输配电施工中的基本内容。
    铜管母线、铝管母线、管型母线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4. 母线连接固定
    (1) 母线在加工后并保持清洁的接触面上涂以电力复合脂。
    (2) 母线连接时,必须采用规定的螺栓规格。当母线平置时,螺栓应由下向上穿,在其余情况下,螺母应置于维护侧。
    (3) 螺栓连接的母线两外侧均应有平垫圈. 相邻螺栓垫圈间应有 3mm 以上的净距,螺母侧应装有弹簧垫圈或锁紧螺母。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4) 母线的螺栓连接必须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紧固力矩值达到表所列的数值。钢制螺栓的紧固力矩值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5) 母线采用焊接连接时,母线应在找正及固定后,方可进行母线导体的焊接。
    (6) 母线与设备连接前,应进行母线绝缘电阻的测试,并进行耐压试验。
    (7) 金属母线超过 20m 长的直线段、不同基础连接段及设备连接处等部位,应设置热胀冷缩或基础沉降的补偿装置,其导体采用编织铜线或薄铜叠片伸缩节或其他连接方式。@##

  • 第3题:

    金属封闭母线施工时,不连式离相封闭母线的每一分段外壳应有两点接地。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暗备用的接线方式应使任一电源的容量按照通过()来考虑。

    • A、一段母线总负荷
    • B、二段母线总负荷
    • C、一段母线和二段母线之和的总负荷
    • D、一段母线和二段母线之差的总负荷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共箱封闭母线每段母线外壳至少应设置一个可靠的接地点。同时封闭母线段间的外壳应用()进行连接。


    正确答案:导线

  • 第6题:

    大电流母线为什么常采用分相封闭母线?分相封闭母线的外壳有何作用?


    正确答案: 大电流母线采用分相封闭母线是由于:
    (1)运行可靠性高,因母线置于外壳内,能防止相间短路,且外壳多点接地,可保障人体接人体接触时的安全。
    (2)短路时母线相间电动力大大降低,由于外壳涡流的屏蔽作用,使壳内的磁场减弱,对减小短路时的电动力有明显的效果;
    (3)壳外磁场也因外壳电流的屏蔽作用而减弱,可较好改善母线附近的钢构发热;
    (4)安装的维护工作量小。

  • 第7题:

    铝及铝合金材质的管形母线、槽形母线、金属封闭母线及重型母线应采用()进行焊接。


    正确答案:氩弧焊

  • 第8题:

    封闭母线与设备的螺栓连接,应在封闭母线绝缘电阻测量和交接试验合格后进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关于母线绝缘电阻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 A、额定电压为15kV及以上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在常温下分相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00MΩ。
    • B、6kV共箱封闭母线在常温下分相绝缘电阻值不小于6MΩ。
    • C、一般母线不低于1MΩ/kV。
    • D、封闭母线不进行周期试验

    正确答案:A,B,C,D

  • 第10题:

    母线与刀闸各部的允许温度为()℃,母线接头允许最高温度为()℃,封闭母线最高允许温度为()℃,其外壳允许最高温度为()℃


    正确答案:70;105;90;65

  • 第11题:

    单选题
    厂用高压变压器低压侧到高压开关柜之间的连接线采用()。
    A

    全连离相封闭母线

    B

    不全连离相封闭母线

    C

    分段全连离相封闭母线

    D

    共箱封闭母线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封闭、插接式母线每段母线安装时母线与外壳的同心允许偏差为()mm。
    A

    1

    B

    5

    C

    10

    D

    2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封闭母线安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封闭母线水平度和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 5%
    B. 封闭母线在通过建筑变形缝时,应设置伸缩节
    C. 低压母线绝缘电阻测试不得低于 0.5MΩ
    D. 配电室封闭母线垂直安装距地 1.8 米以下必须采取安全措施(配电室除外)

    答案:A
    解析:
    发电机与主变低压侧之间的分相封闭母线
    母线安装
    室内的变配电设备连接、配电干线都可能采用母线,所以母线安装. 也是电气输配电施工中的基本内容。
    铜管母线、铝管母线、管型母线
    吊装与调整
    1)封闭母线吊装宜使用足够强度的软索绑扎起吊或机械举升。
    2) 封闭母线水平度和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 0.15%;动力母线全长最大偏差不宜大于20mm;照明母线全长水平最大偏差不应大于 5mm,全长垂直最大偏差不应大于 10mm。连接
    (2)封闭母线在通过建筑变形缝(亦称结构缝,是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总称,不同于施工缝、分格缝、后浇带)时, 应设置伸缩节;直线段超过 80m 时,应在 50~60m设置伸缩节。
    (4)封闭母线需经电气试验合格后,再与设备端子连接; 低压母线绝缘电阻测试不得低于 0.5 MΩ;高压母线绝缘电阻测试不得低于 20 MΩ,交流耐压试验按交接试验标准的支柱绝缘子执行。
    (5) 垂直安装距地 1.8m 以下应采取保护措施(但电气竖井、配电室、电机室、技术夹层等除外)。@##

  • 第14题:

    110KV电压等级配电装置的母线可采用()。

    A矩形母线

    B槽形母线

    C管形母线

    D封闭母线


    C

  • 第15题:

    论述封闭母线的类型。


    正确答案:封闭母线是将母线装在密闭的金属外壳中。按母线与外壳的结构可分为如下三种:
    (1)、三相封闭母线:三相母线装在一个共同的金属外壳中,相间不隔开。
    (2)、隔相封闭母线:结构上基本同三相封闭母线,但邻相之间有隔板,将各相分隔起来。
    (3)、离相封闭母线:三相母线分别有各自的外壳,三个外壳互相分开,即各相分离开。按外壳结构,离相封闭母线又可分为全连式(整相外壳电气上互相连接)和分段绝缘式(一相分作多段,各段之间无电气连接)。

  • 第16题:

    分相封闭母线运行环境温度为()℃。


    正确答案:-40--+45

  • 第17题:

    室外管网输送效率为()

    • A、管网输出总热量/管网输入总热量
    • B、各段热损失/管网输入总热量
    • C、管网输入总热量/管网输出总热量
    • D、管网输入总热量/各段热损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铝及铝合金的管形母线、槽形母线、封闭母线及重型母线应采用氩弧焊。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变压器就位后,当与封闭母线连接时,其()中心线应与封闭母线中心线的尺寸相符。


    正确答案:套管

  • 第20题:

    发电机主母线、厂用分支封闭母线为()、()系统,封闭母线的冷却方式为()。


    正确答案:全链式;微正压;自冷式

  • 第21题:

    封闭母线最高允许温度为90℃,外壳最高允许温度为()℃。


    正确答案:60

  • 第22题:

    问答题
    大电流母线为什么常采用分相封闭母线?分相封闭母线的外壳有何作用?

    正确答案: 大电流母线采用分相封闭母线是由于:
    (1)运行可靠性高,因母线置于外壳内,能防止相间短路,且外壳多点接地,可保障人体接人体接触时的安全
    (2)短路时母线相间电动力大大降低,由于外壳涡流的屏蔽作用,使壳内的磁场减弱,对减小短路时的电动力有明显的效果
    (3)壳外磁场也因外壳电流的屏蔽作用而减弱,可较好改善母线附近的钢构发热
    (4)安装的维护工作量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室外管网输送效率为()
    A

    管网输出总热量/管网输入总热量

    B

    各段热损失/管网输入总热量

    C

    管网输入总热量/管网输出总热量

    D

    管网输入总热量/各段热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