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第3题:
何谓藏象学说?试述其对人体内脏的划分。
第4题:
试述听觉的位置学说(共振学说及行波学说)
第5题:
视锥系统和颜色视觉中谈到Young-Helmholtz提出了()理论。
第6题:
按照行波学说的观点,声波频率愈低,行波传播的距离愈(),最大振幅愈靠近基底膜的();声波频率愈高,行波传播的距离愈近,最大行波振幅愈接近基底膜的底部。
第7题:
试述行波学说。
第8题:
行波学说
第9题:
对立机制学说
行波论
排放论
三原色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试述目标评价模式的基本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
根据泰勒的看法,目标评价首先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的。其次,评价活动不可能一次完成,至少需要两次。一个恰当的评价至少包括两次评估:一次在课程计划实施的早期进行,一次在后期进行,以便测量在这个期间发生的变化。
关于评价的方法,泰勒认为,虽然传统的纸笔测验是一种收集学生行为变化证据的有效方法,但是评价方法不仅局限于此。事实上,凡是能获得教育目标所指各种行为的有效证据的任何途径,都可以作为评价的适当方法。
关于评价的程序,大体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课程计划的目的和目标;
(2)按照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界定每一个目标;
(3)确定让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指行为的情境;
(4)选择和编制相应的评价工具;
(5)设计获取学生行为记录的方式和使用的计分单位;
(6)收集反映学生行为变化的有关信息;
(7)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行为目标做比较。泰勒的评价步骤和评价定义是一致的。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类型,那评价就应该反映行为变化的程度。因此,建立课程计划的目标并用行为术语对每一个目标加以界说就应该作为评价的出发点。行为目标确定后再为学生提供表现这种行为所需要的情境就能清楚地检验出目标是否达到。行为目标是合理的评价标准。
目标评价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1)目标评价模式把关注的焦点从学生转向整个课程方案。
(2)目标评价模式提供了可用于修改课程计划的反馈方式。
(3)目标评价模式提出了用教育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在目标评价模式中,目标不仅是评价的起点,也是评价的标准。
(4)目标评价模式把当时出现的一些新理念和既有的科学传统结合在一起。
目标评价模式是最早的也是最完备的评价理论模型,它对20世纪的评价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各种评价主张,都是在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借鉴与批判中成长起来的。它的创立者拉尔夫·泰勒也因此赢得“教育评价之父”的美誉。
略
第14题:
普罗提诺对基督教的最主要的影响是提出了神学“三位一体”学说。
第15题:
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第16题:
听觉理论有().
第17题:
对于行波学说,正确的叙述是()。
第18题:
根据行波学说原理,基底膜底部主要感受()声波,基底膜顶部主要感受()声波。
第19题:
试述内耳对声波频率分析的机理一一行波学说的内容。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