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4种观点: Ⅰ.分段搭设的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5m; Ⅱ.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Ⅲ.混合结构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 Ⅳ.温施工时,柱、墙体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2MPa。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 Ⅰ、Ⅱ符合,Ⅲ、Ⅳ不符合 B Ⅰ、Ⅲ符

题目
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4种观点:
Ⅰ.分段搭设的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5m;
Ⅱ.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Ⅲ.混合结构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
Ⅳ.温施工时,柱、墙体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2MPa。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 Ⅰ、Ⅱ符合,Ⅲ、Ⅳ不符合
B Ⅰ、Ⅲ符合,Ⅱ、Ⅳ不符合
C Ⅱ、Ⅲ符合,Ⅰ、Ⅳ不符合
D Ⅲ、Ⅳ符合,Ⅰ、Ⅱ不符合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规》13.9.6-1条、13.10.5条知:Ⅱ、Ⅲ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高规》13.5.5-2条、13.6.9-1条知:I、Ⅳ不符合规范要求。
所以(C)正确。
更多“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4种观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4种观点:
    Ⅰ.分段搭设的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5m
    Ⅱ.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Ⅲ.混合结构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
    Ⅳ.常温施工时,柱、墙体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2MPa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相关要求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2012年真题]

    A. Ⅰ、Ⅱ符合,Ⅲ、Ⅳ不符合
    B. Ⅰ、Ⅲ符合,Ⅱ、Ⅳ不符合
    C. Ⅱ、Ⅲ符合,Ⅰ、Ⅳ不符合
    D. Ⅲ、Ⅳ符合,Ⅰ、Ⅱ不符合

    答案:C
    解析:
    Ⅰ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3.5.5条第2款规定,分段搭设的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0m;Ⅱ项,根据第13.9.6条第1款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采取保温、控温措施,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Ⅲ项,根据13.10.5条规定,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Ⅳ项,根据第13.6.9条第1款规定,常温施工时,柱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5,墙体拆模强度不应低于1.2MPa。

  • 第2题:

    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当采用天然地基时,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下列( )数值。

    A.1/10
    B.1/12
    C.1/15
    D.1/18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当采用天然地基时,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下列哪个数值?( )

    A.1/10
    B.1/12
    C.1/15
    D.1/18

    答案:C
    解析:
    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6.1.2条,采用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时,可不小于建筑高度的1/15;采用桩基时,不计桩长,可不小于建筑高度的1/18。

  • 第4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陆续颁布新版本,2011年考试时是否采用新的版本?如果新旧版本混用,该如何答题?


    正确答案: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公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自2010年12月1日实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自2011年7月1日实施。根据笔者的经验并参照往年考试的惯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该按照新版本复习,答题会用新版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由于自施行到考试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所以,会仍按照2002版考试。由于新旧版本之间的衔接存在诸多矛盾之处,为避免争议,笔者认为,出题人会在卷面题目后的提示中指定答题所依据的规范。

  • 第5题:

    简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1)强度问题——构件截面承载力验算
    2)刚度问题——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水平位移验算
    3)稳定问题——结构稳定与抗倾覆验算
    4)延性问题——抗震结构的延性要求
    5)经验问题——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要求

  • 第6题:

    混凝土泵的特点是()

    • A、同时完成混凝土的水平输送和垂直输送
    • B、只能用于水平运输
    • C、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 D、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 E、特别适用于大型高层建筑施工

    正确答案:A,D,E

  • 第7题:

    关于工程施工中遗漏钢筋事故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新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都进一步强调了框架节点的箍筋必须加密。
    • B、新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必要时,框架节点的箍筋还需进行详细的节点内力分析。
    • C、新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必要时,框架节点的箍筋还需采取相应的附加措施。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D

  • 第8题:

    以下关于遇水膨胀橡胶施工,描述错误的是()。

    • A、接头采用热熔法施工
    • B、与混凝土基面密贴
    • C、橡胶条铺贴平整
    • D、保证混凝土基面干燥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单选题
    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4种观点:Ⅰ.分段搭设的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5m;Ⅱ.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Ⅲ.混合结构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Ⅳ.常温施工时,柱、墙体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2MPa。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2012年真题]
    A

    Ⅰ、Ⅱ符合,Ⅲ、Ⅳ不符合

    B

    Ⅰ、Ⅲ符合,Ⅱ、Ⅳ不符合

    C

    Ⅱ、Ⅲ符合,Ⅰ、Ⅳ不符合

    D

    Ⅲ、Ⅳ符合,Ⅰ、Ⅱ不符合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3.9.6条第1款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采取保温、控温措施,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根据第13.10.5条规定,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故Ⅱ、Ⅲ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第13.5.5条第2款规定,分段搭设的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0m;根据第13.6.9条第1款规定,常温施工时,柱混凝土拆模强度不应低于1.5MPa,墙体拆模强度不应低于1.2MPa,故Ⅰ、Ⅳ不符合规范要求。

  • 第10题:

    单选题
    以下关于遇水膨胀橡胶施工,描述错误的是()。
    A

    接头采用热熔法施工

    B

    与混凝土基面密贴

    C

    橡胶条铺贴平整

    D

    保证混凝土基面干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及基础的设计观点,哪一项相对准确?(  )[2014年真题]
    A

    基础埋置深度,无论采用天然地基还是桩基,都不应小于房屋高度的1/18

    B

    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尽量设在地下室顶板以下或基础顶,减小底部加强区高度,提高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C

    建于8度、Ⅲ类场地的高层建筑,宜采用刚度好的基础

    D

    高层建筑应调整基础尺寸,基础底面不应出现零应力区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2.1.8条及条文说明规定,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以适当放松要求。
    B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1.4条及条文说明规定,计算嵌固部位不能设在地下室顶板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计要求宜延伸至计算嵌固部位。
    C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7条规定,结构抗震计算时,建于8度、Ⅲ类场地的高层建筑宜选用箱基、刚性较好的筏基和桩箱联合基础等刚度好的基础。
    D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2.1.7条及条文说明规定,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可以出现零应力区。

  • 第12题:

    判断题
    我国《公路桥规》关于裂缝宽度的计算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相同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下关于平法施工图说法错误的有( )。

    A.柱平法施工图的比例应与建筑平面图相同
    B.轴线编号及其间距尺寸,必须与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保持一致
    C.不同楼层的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会有变化
    D.结构设计总说明明确了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平法施工图中就不再说明

    答案:D
    解析:
    结构设计总说明明确了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平法施工图中需要再次说明。

  • 第14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及基础的设计观点,哪一项相对准确?(  )

    A.基础埋置深度,无论采用天然地基还是桩基,都不应小于房屋高度的1/18
    B.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尽量设在地下室顶板以下或基础顶,减小底部加强区高度,提高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C.建于8度、Ⅲ类场地的高层建筑,宜采用刚度好的基础
    D.高层建筑应调整基础尺寸,基础底面不应出现零应力区

    答案:C
    解析:
    A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2.1.8条及条文说明规定,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以适当放松要求。
    B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1.4条及条文说明规定,计算嵌固部位不能设在地下室顶板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计要求宜延伸至计算嵌固部位。
    C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7条规定,结构抗震计算时,建于8度、Ⅲ类场地的高层建筑宜选用箱基、刚性较好的筏基和桩箱联合基础等刚度好的基础。
    D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2.1.7条及条文说明规定,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可以出现零应力区。

  • 第15题:

    我国《公路桥规》关于裂缝宽度的计算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相同的。

    A

    B



  • 第16题:

    我国《公路桥规》关于裂缝宽度的计算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相同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转换梁常用截面高度为()m。

    • A、1.6~4
    • B、1.6~5
    • C、2~4
    • D、2~5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主要建筑材料——混凝土的垂直运输基本采用了机械化,泵送商品混凝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以下关于遇水膨胀橡胶施工,描述正确的是()。

    • A、接头采用热熔法施工
    • B、无需与混凝土基面密贴
    • C、橡胶条无需铺贴平整
    • D、保证混凝土基面干燥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对于房屋高度大于米的框架结构,其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不能忽略()

    • A、40
    • B、50
    • C、60
    • D、70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问答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陆续颁布新版本,2011年考试时是否采用新的版本?如果新旧版本混用,该如何答题?

    正确答案: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公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自2010年12月1日实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自2011年7月1日实施。根据笔者的经验并参照往年考试的惯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该按照新版本复习,答题会用新版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由于自施行到考试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所以,会仍按照2002版考试。由于新旧版本之间的衔接存在诸多矛盾之处,为避免争议,笔者认为,出题人会在卷面题目后的提示中指定答题所依据的规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8-2012》规定钢管内的混凝土可采用普通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

    C20;

    B

    C30;

    C

    C40;

    D

    C15。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采用顶推方式架设时,施工前应编制施工()和施工附属结构设计。

    正确答案: 组织设计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