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房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为1.2m,宽度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如下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200m。 假定,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基础顶面处承受的竖向力设计值F=160kN/m,基础及其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试问,每延米基础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kN.m/m)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A 14 B 19 C 23 D 28

题目
砌体房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为1.2m,宽度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如下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200m。
假定,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基础顶面处承受的竖向力设计值F=160kN/m,基础及其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试问,每延米基础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kN.m/m)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A 14
B 19
C 23
D 28


相似考题
更多“砌体房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为1.2m,宽度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如下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200m。 假定,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基础顶面处承受的竖向力设计值F=160kN/m,基础及其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试问,每延米基础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kN.m/m)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A 14 B 19 C 23 D 28”相关问题
  • 第1题:

    砌体房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为1.2m,宽度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如下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200m。
    假定,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础底面压力值Pk=130KPa。试问,②层游泥质黏土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K(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60
    B 70
    C 80
    D 90


    答案:B
    解析:
    解答:取基础长度I=1.0m进行计算。根据《地规》第5.2.7条,

  • 第2题:

    某小区服务用房为单层砌体结构,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基础埋深1.0m,地下水位在地表下2m。由于基底为塘泥,设计采用换土垫层处理地基,垫层材料为灰土。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为75kN/m,力矩M为20kN·m/m,基础及基底以上填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试问,灰土垫层底部的最小宽度(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1
    B. 2.6
    C. 3.1
    D. 3.6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4.2.3条第1款规定,垫层底面宽度应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可按下式确定
    b′≥b+2ztanθ
    代入数据计算得:b′≥1.5+2×1×tan28°=2.56m。

  • 第3题:

    某小区服务用房为单层砌体结构,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基础埋深1.0m,地下水位在地表下2m。由于基底为塘泥,设计采用换土垫层处理地基,垫层材料为灰土。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为75kN/m,力矩M为20kN·m/m,基础及基底以上填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试问,灰土垫层底面处经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85
    B. 95
    C. 110
    D. 120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a=ak+ηbγ(b-3)+ηdγm(d-0.5)
    由于垫层底部的土体为淤泥质粉质黏土,查表5.2.4得:ηb=0,ηd=1.0。
    代入数据计算得:fa=85+1.0×16×(2-0.5)=109kPa

  • 第4题:

    某砌体房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为1.2m,宽度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200m。[2012年真题]



    2.假定,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础底面压力值。试问,②层淤泥质黏土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60
    B、70
    C、80
    D、9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7条第2款规定,对条形基础附加压力值可按下式计算:



    取基础长度



    进行计算。步骤如下:
    ①计算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θ:




    查表5.2.7可得,可取地基压力扩散角θ=23°。
    ②Pz为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Z为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
    ③附加压应力值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5题:

    某小区服务用房为单层砌体结构,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基础埋深1.0m,地下水位在地表下2m。由于基底为塘泥,设计采用换土垫层处理地基,垫层材料为灰土。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为75kN/m,力矩M为20kN·m/m,基础及基底以上填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假定,基础宽度为1.5m,试问,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75
    B. 105
    C. 125
    D. 150

    答案:C
    解析:
    作用于基础底面的竖向力Fxk=Fk+Gk=75+1.0×1.5×20=105kN/m,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为20kN·m/m,则偏心距: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2条第2款规定,当偏心荷载作用时:pkmax=[(Fk+Gk)/A]+(Mk/W)
    代入数据计算得

  • 第6题:

    砌体房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为1.2m,宽度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如下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200m。
    假设,筏板厚度为500mm。试问,进行筏板斜截面受剪切承载力计算时,作用在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上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VS(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1100
    B 1900
    C 2500
    D 2900


    答案:C
    解析:
    解答:根据《地规》第8.4.5条,
    阴影部分梯形的底边I1=6500-2x440=5620mm 阴影部分梯形的顶边I2=6500-4900=1600mm
    Vs=(I1+I2)x(4900/2-440)/2x350x10-6=2540kN

  • 第7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建筑采用墙下条形基础,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基础埋深1.5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2m。其基础剖面及地质条件如图1-23所示,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假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240kN/m,力矩M=0;黏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孔隙比e=0.8,液性指数IL=0.75;淤泥质黏土层的地基承载特征值。试问,为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基础底面的宽度b (m) 取下列何项数值最为合理?
    (A) 1.5
    (B) 2.0
    (C) 2.6
    (D) 3.2


    答案:C
    解析:
    (C)

  • 第8题:

    某轴心受压砌体房屋内墙,γ0=1.0,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扩展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10,100mm厚,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25(ft=1.27N/mm2),基底标高为-1.800m,基础及其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场地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800m。[2014年真题]



    2.假定,荷载效应由永久荷载控制,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k=180kPa,基础宽度b=2m,砌体标准砖长度为240mm。试问,基础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kN·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60
    B.75
    C.90
    D.105

    答案:B
    解析:
    基础底面净反力为:pz=pk-γd=180-20×1.8=144kPa。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2.14条第2款第2项规定,如为砖墙且放脚不大于1/4砖长时,最大弯矩截面位置为:



    由于荷载综合分项系数为1.35,
    则弯矩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9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建筑采用墙下条形基础,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基础埋深1.5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2m。其基础剖面及地质条件如图1-23所示,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假定,作用于条形基础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140kN.m/m,最大弯矩处的基础高度h=650mm (h0=600mm),基础均采用HRB400钢筋。试问,下列关于该条形基础的钢筋配置方案中,哪项最为合理?提示: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作答。



    答案:D
    解析:
    (D)

  • 第10题:

    某多层砌体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剖面及土层分布如题图所示。基础及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假定,基础宽度b=2.8m,基础有效高度h0=550mm。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传给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364kN/m,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受力钢筋采用HPB300。试问,基础受力钢筋采用下列何项配置最为合理(  )

    A. 12@200
    B. 12@140
    C. 14@150
    D. 14@100

    答案:C
    解析:
    基底的净反力为:p=F/b=364/2.8=130kPa。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2.14条规定,砖墙放脚不大于1/4砖长时,a1=b1+1/4砖长。由题3~5图知砖墙放脚为60mm≤240/4=60mm,应取至砖墙边缘,即不考虑砖墙放脚的影响,a1=(基础宽度-柱子宽度)/2=(2.8-0.24)/2=1.28m。
    将基础看成是倒置的悬臂梁,则M=0.5pa12=0.5×130×1.282=106.5kN·m。
    根据第8.2.12条式(8.2.12)计算,得



    根据第8.2.1条第3款规定,扩展基础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小于0.15%,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As=600×1000×0.0015=900mm2,选配14@150,As=1026mm2,且符合第8.2.1条的构造要求。

  • 第11题:

    某砌体房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为1.2m,宽度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200m。[2012年真题]



    1.试问,②层淤泥质黏土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98
    B.105
    C.112
    D.122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荷载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①当基宽小于3m,取b=3m,则



    ②根据第5.2.4条表5.2.4可知,淤泥质粘土取深度修正系数ηd=1.0。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故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2题:

    单选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 k,弯矩M k。已知计算G 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 G=20kN/m 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 假定M k≠0,则下图中尺寸x满足下列何项关系式时,其基底反力呈矩形均匀分布状态?()
    A

    A

    B

    B

    C

    C

    D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小区服务用房为单层砌体结构,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基础埋深1.0m,地下水位在地表下2m。由于基底为塘泥,设计采用换土垫层处理地基,垫层材料为灰土。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为75kN/m,力矩M为20kN·m/m,基础及基底以上填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条件同题13,试问,相对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灰土垫层底部的附加压力值(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0
    B. 30
    C. 40
    D. 5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表4.2.2,由z/b=1/1.5=0.67,灰土,查表得压力扩散角:θ=28°。
    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z=1m,pc=γd=16×1=16kPa。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式(4.2.2-2),计算附加压力得

  • 第14题:

    某砌体房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为1.2m,宽度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200m。[2012年真题]



    1.试问,②层淤泥质黏土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98
    B、105
    C、112
    D、122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荷载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①当基宽小于3m,取b=3m,则



    ②根据第5.2.4条表5.2.4可知,淤泥质粘土取深度修正系数ηd=1.0。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故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5题:

    某轴心受压砌体房屋内墙,γ0=1.0,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扩展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10,100mm厚,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25(ft=1.27N/mm2),基底标高为-1.800m,基础及其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场地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800m。[2014年真题]



    2.假定,荷载效应由永久荷载控制,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k=180kPa,基础宽度b=2m,砌体标准砖长度为240mm。试问,基础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kN·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60
    B、75
    C、90
    D、105

    答案:B
    解析:
    基础底面净反力为:pz=pk-γd=180-20×1.8=144kPa。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2.14条第2款第2项规定,如为砖墙且放脚不大于1/4砖长时,最大弯矩截面位置为:



    由于荷载综合分项系数为1.35,
    则弯矩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6题:

    砌体房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为1.2m,宽度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如下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200m。
    试问,②层淤泥质黏土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98
    B 105
    C 112
    D 122


    答案:B
    解析:
    解答:根据《地规》第5. 2.4条:

  • 第17题:

    某轴心受压砌体房屋内墙,γ0=1.0,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扩展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10,100mm厚,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25(ft=1.27N/mm2),基底标高为-1.800m,基础及其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场地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800m。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4-17题:
    假定,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竖向荷载Fk=250kN/m,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00kPa。试问,按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基础宽度b最小值(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1
    B.1.8
    C.1.6
    D.1.3

    答案:C
    解析:

  • 第18题:

    某轴心受压砌体房屋内墙,γ0=1.0,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扩展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10,100mm厚,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25(ft=1.27N/mm2),基底标高为-1.800m,基础及其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场地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800m。[2014年真题]



    1.假定,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竖向荷载Fk=250kN/m,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00kPa。试问,按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基础宽度b最小值(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1
    B、1.8
    C、1.6
    D、1.3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1条第1款规定,基底地基承载力应满足pk≤fa,所需基础最小宽度为: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9题:

    某多层砌体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剖面及土层分布如题图所示。基础及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假定,基础底面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平均竖向力为300kN/m,①层粉质黏土地基压力扩散角θ=14°。试问,按地基承载力确定的条形基础最小宽度b(mm),与下述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200
    B. 2500
    C. 2800
    D. 3100

    答案:B
    解析:
    ①按持力层确定基础宽度: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fa=fak+ηbγ(b-3)+ηdγm(d-0.5)
    孔隙比e=0.86,查表5.2.4得:ηb=0,ηd=1。
    代入数据,计算得:fa=130+1×18×(1.2-0.5)=142.6kPa,b=300/142.6=2.10m。
    ②按软弱下卧层确定基础宽度:
    γm=(18×1.2+8×1.8)/3=12kN/m3
    faz=80+1×12×(3-0.5)=110kPa
    根据第5.2.7条规定,按下式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pz+pcz≤faz
    对于条形基础,pz可按下式计算



    代入上式,可得



    式中,pk=300/b,pc=18×1.2=21.6kPa,pcz=18×1.2+8×1.8=36kPa。
    代入数据,计算得:
    300-21.6b≤(110-36)×(b+2×1.8×tan14°)
    解得:b≥2.44m。
    故B项最为接近。

  • 第20题:

    某砌体房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为1.2m,宽度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200m。[2012年真题]



    2.假定,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础底面压力值。试问,②层淤泥质黏土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60
    B.70
    C.80
    D.9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7条第2款规定,对条形基础附加压力值可按下式计算:



    取基础长度



    进行计算。步骤如下:
    ①计算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θ:




    查表5.2.7可得,可取地基压力扩散角θ=23°。
    ②Pz为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Z为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
    ③附加压应力值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21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建筑采用墙下条形基础,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基础埋深1.5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2m。其基础剖面及地质条件如图5-6所示,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ft=1.1N/mm2),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假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260kN/m,力矩M=10kN·m/m,基础底面宽度b=1.8m,墙厚240mm。试问,验算墙边缘截面处基础的受剪承载力时,单位长度剪力设计值(kN)取下列何项数值最为合理?(  )

    A.85
    B.115
    C.165
    D.185

    答案:C
    解析:

  • 第22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建筑采用墙下条形基础,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基础埋深1.5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2m。其基础剖面及地质条件如图1-23所示,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假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260kN/m,力矩M=101kN.m/m,基础底面宽度b=1.8m,墙厚240mm。试问,验算墙边缘截面处基础的受剪承载力时,单位长度剪力设计值(kN)取下列何项数值最为合理?
    (A) 85
    (B) 115
    (C) 165
    (D) 185


    答案:C
    解析:
    (C)

  • 第23题:

    某多层砌体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剖面及土层分布如题图所示。基础及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假定,场地各土层的实测剪切波速vs,如题3~5图所示。试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该建筑场地的类别应为下列何项(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1.4条第1款规定,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以下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且其下卧各层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故场地覆盖层厚度为:3+3+12+4=22m>20m。
    根据第4.1.5条规定,计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的较小值,即d0=20m。
    根据式(4.1.5-2)计算,得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根据式(4.1.5-1)计算,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d0/t=20/0.135=148m/s。vse<150m/s,覆盖层厚度20m,查表4.1.6得:该建筑场地为Ⅲ类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