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第4题:
下列哪个选项所示的场地条件是确定建筑设计特征周期的依据()
第5题:
抗震设防烈度一般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第6题: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一般可取下列()烈度。()
第7题:
抗震设防水准
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
覆盖层厚度
等效剪切波速
第8题:
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第9题:
第10题:
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
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
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第11题:
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
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
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涉及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第12题:
震中距
抗震设防烈度
震级
震源深度
第13题:
第14题:
在结构抗震设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5题:
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第16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确定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与下列哪个选项无关?()
第17题:
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的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称为()。
第18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下列有关抗震设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19题:
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
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
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第20题:
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标准
地震作用
设计地震动参数
第21题:
是按实际地震的震级大小分为三组
是按场地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分为三组
是按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加速衰减影响的区域分为三组
是按震源机制和结构自振周期分为三组
第22题: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对应的地震烈度
采用建设单位指定的烈度
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采用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
第23题:
设计地震分组和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类别和建筑场地阻尼比
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
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