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普通办公楼,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等级一级,安全等级二级。其中五层某框架梁局部平面如图6-1所示。进行梁截面设计时,需考虑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题目
某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普通办公楼,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等级一级,安全等级二级。其中五层某框架梁局部平面如图6-1所示。进行梁截面设计时,需考虑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相似考题
更多“某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普通办公楼,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等级一级,安全等级二级。其中五层某框架梁局部平面如图6-1所示。进行梁截面设计时,需考虑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一座10层办公楼,如图所示,无库房,结构总高32m;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二层箱形地下室,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首层框架梁AB,在某一荷载效应组合中,由荷载、地震作用在该梁A端产生的弯矩标准值如下:
    永久荷载:MGk=-90kN·m;
    楼面活荷载:MQk=-40kN·m;
    风荷载:MWk=±20kN·m;
    水平地震作用:MEhk=±45kN·m;
    其中楼面活荷载已考虑折减。
    当考虑有地震效应组合时,AB粱A端的最大组合弯矩设计值MA最接近于(  )kN·m。

    A. -147.2
    B. -166.4
    C. -176.8
    D. -190.5

    答案:D
    解析:
    H=32m<60m,最大组合弯矩设计值MA为:MA=γG(MGk+0.5MQk)+γEhMEhk=-1.2×(90+0.5×40)-1.3×45=-190.5kN·m。

  • 第2题:

    有一座10层办公楼,如图所示,无库房,结构总高32m;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二层箱形地下室,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首层框架柱CA在某一荷载效应组合中,由荷载、地震作用在柱底截面产生的内力标准值如下:
    永久荷载:MGk=-20kN·m,NGk=3000kN;
    楼面活荷载:MQk=-10kN·m,NQk=500kN;
    地震作用:MEhk=±266kN·m,NEhk=±910kN;
    其中楼面活荷载已考虑折减。
    当考虑有地震效应组合时,该柱底截面最大组合轴力设计值最接近于(  )kN。

    A. 4400
    B. 5083
    C. 5370
    D. 572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 3—2010)第5.6.3条,可得:N=γG(NGk+0.5NQk)+γEhNEhk=1.2×(3000+0.5×500)+1.3×910=5083kN。

  • 第3题:

    某五层重点设防类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抗震等级为二级,各柱截面均为600mm×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假定,二层框架梁KL1及KL2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及x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2-20所示,as=a's=35mm,柱的计算高度H=4000mm。试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KZ2二层节点核心区组合的x向剪力设计值Vi(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正X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梁弯矩标准值(kN·m);
    b)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梁弯矩标准值(kN·m)

    A.1700
    B.2100
    C.2400
    D.2800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某8度区的框架结构办公楼,框架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均采用HRB400钢筋。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A轴框架梁的配筋平面表示法如图2-7所示,

    假定,该梁为中间层框架梁,作用在此梁上的重力荷载全部为沿梁全长的均布荷载,梁上永久均布荷载标准值为46kN/m(包括自重),可变均布荷载标准值为12kN/m(可变均布荷载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试问,此框架梁端考虑地震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b(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470
    B.520
    C.570
    D.600

    答案:B
    解析:

  • 第5题:

    某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普通办公楼,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等级一级,安全等级二级。其中五层某框架梁局部平面如图所示。进行梁截面设计时,需考虑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答案:A
    解析:

  • 第6题:

    某五层重点设防类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3-2,抗震等级为二级,各柱截面均为600mmx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假定,二层框架梁KL1及KI2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及X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3-3所示,as=as'=35mm,柱的计算高度Hc=4000mm。试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KZ2二层节点核心区组合的X向剪力设计值R(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700 (B)2100 (C)2400 (D)2800


    答案:A
    解析:

  • 第7题:

    某7层住宅,层高均为3.1m,房屋高度22.3m,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震等级三级,结构平面立面均规则。某矩形截面墙肢尺寸bw×hw=250mm×2300mm,各层截面保持不变。

    该住宅某门顶连梁截面和配筋如图14所示。假定,门洞净宽1000mm,连梁中未配置斜向交叉钢筋。h0=720mm,均采用HRB500钢筋。试问,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根据截面和配筋,该连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500 (B)530
    (C)560 (D)640


    答案:B
    解析:

  • 第8题:

    某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办公楼,安全等级为二级,梁板布置如图所示。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板均采用HRB400级钢筋。板面恒载标准值5.0kN/m2(含板自重),活荷载标准值2.0kN/m2,梁上恒荷载标准值10.0kN/m(含梁及梁上墙自重)。试问,配筋设计时,次梁L1上均布线荷载的组合设计值q(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2014年真题]



    提示:荷载传递按单向板考虑。

    A.37
    B.38
    C.39
    D.40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3.2.3条、第3.2.4条及第5.1.2条进行计算:次梁的从属面积为3×9=27m2>25m2,活荷载折减系数取0.9。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q=1.35×(5.0×3+10.0)+1.4×0.7×2.0×3×0.9=39.0kN/m。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q=1.2×(5.0×3+10.0)+1.4×2.0×3×0.9=37.56kN/m<39.0kN/m,取q=39.0kN/m。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9题:

    某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普通办公楼,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等级一级,安全等级二级。其中五层某框架梁局部平面如图6-1所示。进行梁截面设计时,需考虑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已知,该梁截面A处由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标准值分别为:
    恒荷载:MGk=-500kN·m;
    活荷载:MQk=-100kN·m;
    水平地震作用:MEhk=-260kN·m;
    试问,进行截面A梁顶配筋设计时,起控制作用的梁端负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活荷载按等效均布计算,不考虑梁楼面活荷载标准值折减,重力荷载效应已考虑支座负弯矩调幅,不考虑风荷载组合。

    A.-740
    B.-780
    C.-1000
    D.-1060

    答案:B
    解析:

  • 第10题:

    某8度区的框架结构办公楼,框架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均采用HRB400钢筋。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轴框架梁的配筋平面表示法如图1-3所示,as=as'=60mm。①轴的柱为边柱,框架柱截面b×h=800mm×800mm,定位轴线均与梁、柱中心线重合。

    提示:不考虑楼板内的钢筋作用。

    假定,该梁为中间层框架梁,作用在此梁上的重力荷载全部为沿梁全长的均布荷载,梁上永久均布荷载标准值为46kN/m(包括自重),可变均布荷载标准值为12kN/m(可变均布荷载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试问,此框架梁端考虑地震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b(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470 (B)520 (C)570 (D)600


    答案:B
    解析:

  • 第11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抗震等级为一级,某一框架梁局部平面如题图所示。梁截面350mm×600mm,h0=540mm,as′=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纵筋采用HRB400钢筋。该梁在各效应下截面A(梁顶)弯矩标准值分别为:
    恒荷载:MA=-440kN·m,活荷载:MA=-240kN·m,水平地震作用:MA=-234kN·m;
    假定,A截面处梁底纵筋面积按梁顶纵筋面积的二分之一配置,试问,为满足梁端A(顶面)极限承载力要求,梁端弯矩调幅系数至少应取下列何项数值(  )


    A. 0.80
    B. 0.85
    C. 0.90
    D. 1.0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3.2条第1款规定,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因此,一级抗震要求的框架梁受压区高度:x=0.25h0=0.25×540=135mm。
    根据第6.3.2条第3款规定,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即As≥0.5As′。本题中,As′=0.5As。
    相对受压区截面高度



    As=3754mm2,As′=1877mm2
    截面抗弯承载力为



    则地震设计状况截面抗弯承载力为:
    γREM′=0.75M′=6.57×108N·mm
    得M′=8.76×108N·mm=876kN·m
    根据第5.2.3条、5.6.3条规定:
    MA=1.2×(-440-0.5×240)+1.3×(-234)=-976kN·m>M′
    需要进行弯矩调幅,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调幅系数取γ
    根据第5.2.3条规定,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再根据第5.6.3条式(5.6.3)计算,得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调幅后的值为:MA=1.2×γ(-440-0.5×240)+1.3×(-234)=-876kN·m,解得:γ=0.85。

  • 第12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中底层框支框架及上部墙体如题图所示,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支柱截面为1000mm×1000mm,上部墙体厚度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钢筋采用HRB400。



    假定,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校核时发现,框支梁上部一层墙体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均大于整体模型计算结果。由应力分析得知,框支柱边1200mm范围内墙体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组合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为25N/mm2,框支梁与墙体交接面上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组合的水平拉应力设计值为2.5N/mm2。试问,该层墙体的水平分布筋及竖向分布筋,宜采用下列何项配置才能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最低构造要求(  )



    答案:D
    解析:
    依题,由有限元应力分析知框支梁上部一层墙体位于底部加强部位。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19条规定,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及竖向分布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即:

  • 第13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梁纵向钢筋及箍筋均采用HRB400。取某边榀框架(C点处为框架角柱)的一段框架梁,梁截面:b×h=400mm×900mm,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s=30mm,梁上线荷载标准值分布图、简化的弯矩标准值见题图,其中框架梁净跨ln=8.4m。假定,永久荷载标准值gk=83kN/m,等效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qk=55kN/m。





    试问,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BC段框架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670
    B.740
    C.810
    D.88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3条表5.1.3规定,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5。
    根据第5.4.1条式(5.4.1)计算,得:
    VGb=1.2×(83+0.5×55)×8.4/2=556.9kN
    根据第6.2.4条规定,一、二、三级的框架梁和抗震墙的连梁,其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进行调整,二级框架,梁端剪力增大系数ηvb=1.2,地震作用由左至右:
    Mbl=-1.2×(468+0.5×312)+1.3×430=-189.8kN·m
    Mbr=1.2×(387+0.5×258)+1.3×470=1230.2kN·m
    梁端剪力设计值为



    地震作用由右至左:
    Mbl=-1.2×(468+0.5×312)-1.3×430=-1307.8kN·m
    Mbr=1.2×(387+0.5×258)-1.3×470=8.2kN·m
    梁端剪力设计值
    V=max{V1,V2}=742.6kN。

  • 第14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如题19-22图所示,各层层高均为4m,房屋高度为40.3m。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安全等级二级。
    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枝术规程》(JGJ 3—2010)作答。

    假定,对悬臂梁XL根部进行截面设计时,应考虑重力荷载效应及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在永久荷载作用下梁端负弯矩标准值MGk=263kN·m,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的梁端负弯矩标准值MQK=54kN·m。试问,进行悬臂梁截面配筋设计时,起控制作用的梁端负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25
    B.355
    C.385
    D.425

    答案:D
    解析:

  • 第15题:

    某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梁局部配筋如图6-23所示,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40(fc=19.1N/mm2),梁纵筋为HRB400(fy=360N/mm2),箍筋HRB335(fy=300N/mm2),as=60mm。

    关于梁端A—A剖面处纵向钢筋的配置,如果仅从框架抗震构造措施方面考虑,下列何项配筋相对合理?(  )
    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作答。


    答案:B
    解析:

  • 第16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普通办公楼,见图5-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e=19.1N/mm2,fi=1.71N/mm2)。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相同,皆为6840kN;柱E承担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占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20。

    某榀框架第4层框架梁AB,如图5-17所示。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梁端弯矩设计值(顺时针方向起控制作用)为MA=250kN*m,MB=650kN*m;同一组合的重力荷载代表


    答案:D
    解析:

  • 第17题:

    某五层重点设防类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3-2,抗震等级为二级,各柱截面均为600mmx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假定,三层平面位于柱KZ2处的梁柱节点,对应于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剪力设计值的上柱底部的轴向压力设计值的较小值为2300kN,节点核心区箍筋采用HRB335级钢筋,配置如图34所示,正交梁的约束影响系数 j=1.5,框架梁as=as'=35mm。试问,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此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X向抗震受剪承载力(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800 (B)1100
    (C)1900 (D)2200


    答案:D
    解析:

  • 第18题:

    某六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其中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该办公楼某框架底层角柱,净高4.85m,轴压比不小于0.15。柱上端截面考虑弯矩增大系数的组合弯矩设计值;柱下端截面在永久荷载、活荷载、地震作周下的弯矩标准值分别为1. 5kN * m、0. 6kN * m、± 115kN * m。试问,该底层角柱剪力设计值F (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59 (B) 65 (C) 73 (D) 80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5.1.3条,活荷载组合系数为0.5。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5.4.1条,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取1.2,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3。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6.2.3条,柱下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乘以1.25的增大系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6.2.5条,柱剪力设计值应乘以1. 2的增大系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6. 2. 6条,角柱的剪力设计值应乘以1. 1的增大系数。
    柱底组合弯矩设计值 = 1. 25 x (1. 2 x 1. 5 + 1. 2 x 0. 5 x 0. 6 + 1. 3 x 115) kN * m = 189. 6kN * m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第6. 2. 5条和6. 2. 6条,柱底剪力设计值:

  • 第19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梁纵向钢筋及箍筋均采用HRB400。取某边榀框架(C点处为框架角柱)的一段框架梁,梁截面:b×h=400mm×900mm,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s=30mm,梁上线荷载标准值分布图、简化的弯矩标准值见题图,其中框架梁净跨ln=8.4m。假定,永久荷载标准值gk=83kN/m,等效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qk=55kN/m。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假定BC段框架梁B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为320kN,纵向钢筋直径d=25mm,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1.80%,as=70mm,试问,该截面抗剪箍筋采用下列何项配置最为合理()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4.2条表5.4.2可得,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γRE=0.85。ft=1.57N/mm2,fc=16.7N/mm2,fyv=360N/mm2。
    h0=h-as=900-70=830mm,梁跨高比: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11.3.3条规定,当跨高比大于2.5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式(11.3.3-1)的要求



    则受剪截面满足要求。
    根据第11.3.4条规定,考虑地震组合的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框架梁,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为



    则按构造要求配筋即可,根据第11.3.6条规定,二级框架,且配筋率小于2%,箍筋最小直径取8mm,箍筋最大间距取s=min{900/4,8×25,100}=100mm,第11.3.8条规定,二、三级抗震等级,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取四肢箍,故选用C。

  • 第20题:

    某六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其中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该办公楼中某框架梁净跨度为6.0m;在永久荷载及楼面活荷载作用下,当按简支梁分析时,其梁端剪力标准值分别为30kN与18kN;该梁左、右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为832kN * m。试问,该框架梁端截面的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该办公楼中无藏书库及档案库。
    (A) 178 (B) 205 (C) 213 (D) 224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5. 1.3条,活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5。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5.4. 1条,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为I.2。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6. 2. 4条进行计算;二级框架梁端剪力增大系

  • 第21题:

    某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普通办公楼,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等级一级,安全等级二级。其中五层某框架梁局部平面如图所示。进行梁截面设计时,需考虑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已知,该梁截面A处由重力荷载、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标准值分别为:
    恒荷载:MGk=-500kN·m;
    活荷载:MQk=-100kN·m;
    水平地震作用:MEhk=-260kN·m;
    试问,进行截面A梁顶配筋设计时,起控制作用的梁端负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活荷载按等效均布计算,不考虑梁楼面活荷载标准值折减,重力荷载效应已考虑支座负弯矩调幅,不考虑风荷载组合。

    A.-740
    B.-780
    C.-1000
    D.-1060

    答案:B
    解析:

  • 第22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层办公楼局部平面布置如图所示(均为办公室),梁、板、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梁、柱纵向钢筋为HRB400钢筋,楼板纵向钢筋及梁、柱箍筋为HRB335钢筋。

    框架梁KL3的截面尺寸为400mm×700mm,计算简图近似如图2-14所示。作用在KL3上的均布静荷载、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D、qL分别为20kN/m、7.5kN/m;作用在KL3上的集中静荷载、集中活荷载标准值PD、PL分别为180kN、60kN,试问,支座截面处梁的箍筋配置下列何项较为合适?提示:h0=660mm;不考虑抗震设计。(  )


    答案:A
    解析:

  • 第23题:

    某六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其中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各楼层在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层间位移如表5-2所示。试问,下列关于该结构扭转规则性的判断,其中何项正确?

    (A)不属于扭转不规则结构 (B)属于扭转不规则结构
    (C)仅X方向属于扭转不规则结构 (D)无法对结构规则性进行判断


    答案:B
    解析:
    X方向:最大位移/平均位移,均小于1.2。
    Y方向:1~6层最大位移/平均位移,分别为:1.36、1.33、1.3、1.3、1.35、1.43, 均大于1.2。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表4. 4. 2-1,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之比大于1.2,属于扭转不规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