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高一,赵峰就总想“我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他明知离高考还远着呢,这么早想这个事根本没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学习。他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A.强迫观念 B.强迫行为 C.恐惧观念 D.恐惧行为

题目
刚进入高一,赵峰就总想“我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他明知离高考还远着呢,这么早想这个事根本没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学习。他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

A.强迫观念
B.强迫行为
C.恐惧观念
D.恐惧行为

相似考题
更多“刚进入高一,赵峰就总想“我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他明知离高考还远着呢,这么早想这个事根本没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学习。他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大二学生小李进入大学以后就下定决心要刻苦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他对现在所就读的大学很不满意。于时他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总是起的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老师一提到要考试他就开始准备,内心总是想超过其他同学。而考试的结果却每每使他失望,所以每当要考试他就十分紧张,但越紧张注意力却越不能集中,记忆也总是发生障碍,学习效率十分低下。他很着急希望有人能帮助他解决这一问题。
    请分析小李处于一种什么状态之中?此种状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案:
    解析:
    小李处于一种考试焦虑的状态之中。考试焦虑的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 第2题:

    大二学生小李进入大学以后就下定决心要刻苦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他对现在所就读的大学很不满意。于时他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总是起的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老师一提到要考试他就开始准备,内心总是想超过其他同学。而考试的结果却每每使他失望,所以每当要考试他就十分紧张,但越紧张注意力却越不能集中,记忆也总是发生障碍,学习效率十分低下。他很着急希望有人能帮助他解决这一问题。
    怎样帮助小李改变当前的状况?


    答案:
    解析:
    首先,要端正考试动机。明确考试只是衡量自己掌握知识程度的手段之一,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验知识掌握情况,以利于更扎实地掌握文化知识。
    其次,要保持身体健康。考前复习阶段和应试阶段,要充分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适当增加营养,可以进行运动量较小的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和强健的体魄。

  • 第3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中学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与丈夫发生矛盾,烦躁、失眠三个多月。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呢?求助者:我最近心情不好,烦躁。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是什么事情让您心情不好吗?求助者:还不是因为我丈夫异想天开,非要辞职创业!他是个公务员,单位待遇不错,工作也不累,一切都挺好的。一年前他突然和我说想辞职创业。我以为他开玩笑,也没在意。半年前,他又和我提起这事,还说正和几个大学同学商议投资什么项目,一旦确定下来就正式辞职。我一听就急了,创业不仅辛苦而且风险大,万一有个闪失,我们这个家怎么办!可我劝了他好久,他就是不听,一意孤行,还说我不支持他干事业!他根本就不尊重我这个当妻子的,也不为我们这个家考虑!万一有什么闪失,我和孩子怎么办?最近几个月,一想到这事,我就特别生气,也很伤心,心里烦,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头疼得厉害,连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心理咨询师:听了您的叙述,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您的丈夫不顾您的劝说,执意要辞职创业,这让您觉得他不够尊重您,不把这个家放在心上,这让您感到生气、伤心,甚至还为此影响了工作,对吗?求助者:是啊,他要是真的尊重我,真的把这个家放在心上,就应该接受我的意见。
    心理咨询师:除了这件事,还有其他事让您觉得您的丈夫不够尊重您吗?求助者:没有,他以前一直很尊重我。但是,他现在不肯接受我的意见,就是不尊重我。
    心理咨询师:那您在任何事情上都接受您丈夫的意见吗?求助者:那倒没有,有些事情我也不听他的。
    心理咨询师:那您的丈夫有没有觉得您不尊重他呢?求助者:没有。他说他尊重我的选择,也支持我追求事业。
    心理咨询师:那当您的丈夫为了追求事业而没有接受您的意见时,是什么原因让您觉得一向尊重您的丈夫不尊重您呢?求助者:……(沉默)因为我不希望他辞掉工作,这不是我规划中的生活。我设想的生活应该是他在机关,我在学校,两个人都有稳定的工作,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生活。
    心理咨询师:您是希望事情按照您的设想发展,对吗?求助者:是啊,难道我这样想错了吗?
    心理咨询师:您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你的想法中有一些不合理的成分,这些不合理的成分导致了您现在的问题。

    该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特征包括()
    A:乱贴标签
    B:绝对化要求
    C:个人化
    D:过分概括化

    答案:B,D
    解析:
    事件:与丈夫发生矛盾。生理原因:28岁,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认为创业就一定会有闪失,(绝对化要求)老公不听劝就是不尊重自己。(以偏概全)社会原因:老公要辞掉好工作去创业。时间:三个月。情绪症状:心情不好、烦躁、生气(愤怒)、伤心。躯体症状:头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咨询过程中使用的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您能谈谈是什么事情让您心情不好吗?”:开放式提问+具体化技术。“听了您的叙述,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对吗?”:共情+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参与性概述。“除了这件事……吗?”:封闭式提问“那您丈夫…,尊重他呢?”:间接询问“……(沉默)"。沉默的原因是在思考“您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内容表达,解释、说明。
    求助者的人格不存在障碍。
    咨询师已经和求助者说明了问题所在是想法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故下一步将会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商定咨询目标。
    改善求助者情绪困扰属于具体目标,不完美目标,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合理的信念大都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能保护自己,保持心情愉快,能使人更快的达成自己的目标,不介入他人的麻烦,阻止和很快消除不良情绪。

  • 第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中学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与丈夫发生矛盾,烦躁、失眠三个多月。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呢?求助者:我最近心情不好,烦躁。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是什么事情让您心情不好吗?求助者:还不是因为我丈夫异想天开,非要辞职创业!他是个公务员,单位待遇不错,工作也不累,一切都挺好的。一年前他突然和我说想辞职创业。我以为他开玩笑,也没在意。半年前,他又和我提起这事,还说正和几个大学同学商议投资什么项目,一旦确定下来就正式辞职。我一听就急了,创业不仅辛苦而且风险大,万一有个闪失,我们这个家怎么办!可我劝了他好久,他就是不听,一意孤行,还说我不支持他干事业!他根本就不尊重我这个当妻子的,也不为我们这个家考虑!万一有什么闪失,我和孩子怎么办?最近几个月,一想到这事,我就特别生气,也很伤心,心里烦,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头疼得厉害,连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心理咨询师:听了您的叙述,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您的丈夫不顾您的劝说,执意要辞职创业,这让您觉得他不够尊重您,不把这个家放在心上,这让您感到生气、伤心,甚至还为此影响了工作,对吗?求助者:是啊,他要是真的尊重我,真的把这个家放在心上,就应该接受我的意见。
    心理咨询师:除了这件事,还有其他事让您觉得您的丈夫不够尊重您吗?求助者:没有,他以前一直很尊重我。但是,他现在不肯接受我的意见,就是不尊重我。
    心理咨询师:那您在任何事情上都接受您丈夫的意见吗?求助者:那倒没有,有些事情我也不听他的。
    心理咨询师:那您的丈夫有没有觉得您不尊重他呢?求助者:没有。他说他尊重我的选择,也支持我追求事业。
    心理咨询师:那当您的丈夫为了追求事业而没有接受您的意见时,是什么原因让您觉得一向尊重您的丈夫不尊重您呢?求助者:……(沉默)因为我不希望他辞掉工作,这不是我规划中的生活。我设想的生活应该是他在机关,我在学校,两个人都有稳定的工作,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生活。
    心理咨询师:您是希望事情按照您的设想发展,对吗?求助者:是啊,难道我这样想错了吗?
    心理咨询师:您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你的想法中有一些不合理的成分,这些不合理的成分导致了您现在的问题。

    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包括()
    A:人格障碍明显
    B:负性情绪明显
    C:社会功能受损
    D:存在认知错误

    答案:B,C,D
    解析:
    事件:与丈夫发生矛盾。生理原因:28岁,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认为创业就一定会有闪失,(绝对化要求)老公不听劝就是不尊重自己。(以偏概全)社会原因:老公要辞掉好工作去创业。时间:三个月。情绪症状:心情不好、烦躁、生气(愤怒)、伤心。躯体症状:头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咨询过程中使用的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您能谈谈是什么事情让您心情不好吗?”:开放式提问+具体化技术。“听了您的叙述,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对吗?”:共情+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参与性概述。“除了这件事……吗?”:封闭式提问“那您丈夫…,尊重他呢?”:间接询问“……(沉默)"。沉默的原因是在思考“您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内容表达,解释、说明。
    求助者的人格不存在障碍。
    咨询师已经和求助者说明了问题所在是想法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故下一步将会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商定咨询目标。
    改善求助者情绪困扰属于具体目标,不完美目标,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合理的信念大都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能保护自己,保持心情愉快,能使人更快的达成自己的目标,不介入他人的麻烦,阻止和很快消除不良情绪。

  • 第5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中学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与丈夫发生矛盾,烦躁、失眠三个多月。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呢?求助者:我最近心情不好,烦躁。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是什么事情让您心情不好吗?求助者:还不是因为我丈夫异想天开,非要辞职创业!他是个公务员,单位待遇不错,工作也不累,一切都挺好的。一年前他突然和我说想辞职创业。我以为他开玩笑,也没在意。半年前,他又和我提起这事,还说正和几个大学同学商议投资什么项目,一旦确定下来就正式辞职。我一听就急了,创业不仅辛苦而且风险大,万一有个闪失,我们这个家怎么办!可我劝了他好久,他就是不听,一意孤行,还说我不支持他干事业!他根本就不尊重我这个当妻子的,也不为我们这个家考虑!万一有什么闪失,我和孩子怎么办?最近几个月,一想到这事,我就特别生气,也很伤心,心里烦,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头疼得厉害,连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心理咨询师:听了您的叙述,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您的丈夫不顾您的劝说,执意要辞职创业,这让您觉得他不够尊重您,不把这个家放在心上,这让您感到生气、伤心,甚至还为此影响了工作,对吗?求助者:是啊,他要是真的尊重我,真的把这个家放在心上,就应该接受我的意见。
    心理咨询师:除了这件事,还有其他事让您觉得您的丈夫不够尊重您吗?求助者:没有,他以前一直很尊重我。但是,他现在不肯接受我的意见,就是不尊重我。
    心理咨询师:那您在任何事情上都接受您丈夫的意见吗?求助者:那倒没有,有些事情我也不听他的。
    心理咨询师:那您的丈夫有没有觉得您不尊重他呢?求助者:没有。他说他尊重我的选择,也支持我追求事业。
    心理咨询师:那当您的丈夫为了追求事业而没有接受您的意见时,是什么原因让您觉得一向尊重您的丈夫不尊重您呢?求助者:……(沉默)因为我不希望他辞掉工作,这不是我规划中的生活。我设想的生活应该是他在机关,我在学校,两个人都有稳定的工作,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生活。
    心理咨询师:您是希望事情按照您的设想发展,对吗?求助者:是啊,难道我这样想错了吗?
    心理咨询师:您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你的想法中有一些不合理的成分,这些不合理的成分导致了您现在的问题。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制定的咨询目标是改善求助者的情绪,这个目标属于()
    A:具体目标
    B:完美目标
    C:终极目标
    D:不完美目标

    答案:A,D
    解析:
    事件:与丈夫发生矛盾。生理原因:28岁,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认为创业就一定会有闪失,(绝对化要求)老公不听劝就是不尊重自己。(以偏概全)社会原因:老公要辞掉好工作去创业。时间:三个月。情绪症状:心情不好、烦躁、生气(愤怒)、伤心。躯体症状:头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咨询过程中使用的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您能谈谈是什么事情让您心情不好吗?”:开放式提问+具体化技术。“听了您的叙述,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对吗?”:共情+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参与性概述。“除了这件事……吗?”:封闭式提问“那您丈夫…,尊重他呢?”:间接询问“……(沉默)"。沉默的原因是在思考“您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内容表达,解释、说明。
    求助者的人格不存在障碍。
    咨询师已经和求助者说明了问题所在是想法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故下一步将会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商定咨询目标。
    改善求助者情绪困扰属于具体目标,不完美目标,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合理的信念大都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能保护自己,保持心情愉快,能使人更快的达成自己的目标,不介入他人的麻烦,阻止和很快消除不良情绪。

  • 第6题:

    第二次咨询,2016年1月12日,求助者单独前来咨询。
    咨询过程:
    心理咨询师:您好!上次咨询中我对您的问题及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对您的问题我也进行了评估诊断。下一步我想和您一起制定咨询目标。
    求助者:您说的咨询目标就是我要解决的问题吧?我现在就是想请您帮我分析分析我丈夫现在究竟是怎么想的,他现在跟着了魔似的,每天往外跑,说是自己去公园散心。大冬天的一个人去公园,一待就是大半天……这话谁能信呢!但无论我们怎么问,他就是不承认是跟那个“狐狸精”约会。他知道我到您这儿来咨询后特别生气,说我们每天像审犯人一样审他,现在还寻找外援一起整他,让他感觉没有一点儿尊严,如果把他逼急了,他就敢净身出户。我们明明是在帮他,怕他晚节不保,他反而觉得我们是在害他,您说他是不是越老越不懂事了。我是个要面子的人,家里这点事除了您我谁都没敢告诉,怕这事传出去被人笑话,怕亲戚朋友知道了说我没本事,说我连自己家的老头儿都管不住,我不能让他把这个家毁了……
    以下关于心理咨询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咨询目标要由双方共同商定
    B.咨询目标是双方共同的目标
    C.每个人的近期目标可以不同
    D.制定目标要与诊断同时进行

    答案:D
    解析:
    咨询目标是双方共同的目标,咨询目标要由双方共同商定。每个人的近期目标可以不同。一般先诊断后制定咨询目标。

  • 第7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4岁,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因孩子的问题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外边挺冷的,我给您倒杯热水,您稍稍休息一下我们再开始谈。 求助者:谢谢!心理咨询师:您来咨询的目的是什么? 求助者:我就是想请您帮帮我,我现在都快要崩溃了。 心理咨询师:那您能具体说说是怎么一回事吗? 求助者:都是被我儿子闹的。他今年上初二了,从上小学起,我就想培养他好的学习习惯,但到现在各种方法我都用过了,竟然没有一点儿效果!真是急死人了! 心理咨询师:从孩子上学一直到现在,您一直为孩子的学习习惯问题着急。那目前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您都用过什么方法?您究竟想给孩子培养什么样的习惯呢? 求助者:他应该能够自觉学习,至少应该到家就写作业而不是玩游戏、看电视。 心理咨询师:那为了培养这个习惯,您都用了什么方法呢? 求助者:刚上小学的时候是用物质奖励,只要他回家马上写作业,我就给他一个小红旗,攒够10个,我就给他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但我发现他学习不上心,总是玩玩具,有时还把玩具带到学校。我买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按照书上教的去做,可都没有长期效果。现在孩子初二了,人家都说初二特别关键,一旦跟不上就肯定上不了好高中,那以后上大学、找工作就都麻烦了。 心理咨询师:我理解您的心情,您为了孩子的学习花费了很多心血,听您刚才的叙述,感觉您是一个人带孩子吧?求助者:(沉默)……差不多就是我一个人带吧。 心理咨询师:教育孩子应该是夫妻共同的责任,一个家庭光靠一个人怎么能把孩子管好呢? 求助者:是啊!我一个人既要工作,还要买菜做饭,陪儿子学习。我每天坐在他旁边,帮他检查、改错,整理卷子,再给他弄些水果……只有我在时他才能专心一点。我都快急死了。他爸爸这几年对我们越来越冷淡,总以工作忙、出差为借口不回家,即使回来了对孩子的情况也不闻不问,根本不像个父亲。我总觉得他在外边有了什么情况,但… 心理咨询师:那您对他的行为一定很愤怒吧? 求助者:(沉默)…… 在本段咨询对话中,心理咨询师的失误主要表现在()。

    • A、咨询理念
    • B、咨询态度
    • C、提问方式
    • D、咨询方法

    正确答案:C

  • 第8题:

    “着”属动词后缀的是().

    • A、他还小着呢
    • B、他听话着呢
    • C、他还躺着呢
    • D、它好使着呢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按我的学习成绩,发挥正常的话,考上普通大学是没问题的,但我还是向往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说话人的主要意思是(  )。
    A

    他学习成绩好

    B

    他能考上大学

    C

    他只能考上普通大学

    D

    他的理想是名牌大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着”属动词后缀的是().
    A

    他还小着呢

    B

    他听话着呢

    C

    他还躺着呢

    D

    它好使着呢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女:你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男:下午公司让我去银行,从银行出来已经快五点了,又没其他事,我就没回公司。问:男的为什么回来这么早?
    A

    已经下班了

    B

    他要去银行

    C

    没回公司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男:什么事让你生这么大的气?女:我等了小王半个多小时了,他也没来。男:打个电话问问吧。女:打了,他说昨晚睡得晚,刚起床,让我再等半小时。问:女的怎么了?
    A

    刚起床

    B

    生气了

    C

    睡得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大二学生小李进入大学以后就下定决心要刻苦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他对现在所就读的大学很不满意。于时他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总是起的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老师一提到要考试他就开始准备,内心总是想超过其他同学。而考试的结果却每每使他失望,所以每当要考试他就十分紧张,但越紧张注意力却越不能集中,记忆也总是发生障碍,学习效率十分低下。他很着急希望有人能帮助他解决这一问题。
    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小李此种心态产生的原因。


    答案:
    解析:
    产生考试焦虑往往与个体的生理、认知评价、知识经验、应试技能、外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首先,小李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总是起的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导致其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也缺乏体育锻炼,因此会影响其考试时的生理状态;其次,小李内心总是想超过其他同学,对考试的定位有误,考试动机过于强烈,而过强的学习动机会影响其考试时的正常发挥;同时,每当要考试小李就十分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也总是发生障碍,学习效率十分低下,说明其缺乏应试信心和应试技能。

  • 第14题:

    案例一(7):
    第二次咨询:2016年1月12日,求助者单独前来咨询
    咨询过程:
    心理咨询师:您好!上次咨询中我对您的问题及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对您的问题我也进行了评估诊断。下一步我想和您一起制定咨询目标。
    求助者:您说的咨询目标就是我要解决的问题吧?我现在就是想请您帮我分析分析我丈夫现在究竟是怎么想的,他现在跟着了魔似的,每天往外跑,说是自己去公园散心。大冬天的一个人去公园,一呆就是大半天……这话谁能信呢!但无论我们怎么问,他就是不承认是跟那个狐狸精约会。他知道我到您这儿来咨询后特别生气,说我们每天像审犯人一样审他,现在还寻找外援一起整他,让他感觉没有一点儿尊严,如果把他逼急了,他就敢净身出户。我们明明是在帮他、怕他晚节不保,他反而觉我们是在害他,您说他是不是越老越不事了。我是个要面子的人,家里这点事除了您我谁都没敢告诉,怕这事传出去被人笑话,怕亲戚朋友知道了说我没本事、说我连自己家的老头儿都管不住,我不能让他把这个家毁了…
    上一段

    以下关于心理咨询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

    A. 咨询目标要由双方共同商定
    B. 咨询目标是双方共同的目标
    C. 每个人的近期目标可以不同
    D. 制定目标要与诊断同时进行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咨询目标
    商定咨询目标的时机:经过心理诊断阶段,心理咨询师已经对求助者的具体问题、心理问题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了解,也知晓求助者问题的原因,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等,也掌握了求助者的认知、行为、情绪及个性等,在这种前提下,根据心理咨询的流程,就可以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和方案。D选项所述错误,答案选D。

  • 第15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中学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与丈夫发生矛盾,烦躁、失眠三个多月。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呢?求助者:我最近心情不好,烦躁。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是什么事情让您心情不好吗?求助者:还不是因为我丈夫异想天开,非要辞职创业!他是个公务员,单位待遇不错,工作也不累,一切都挺好的。一年前他突然和我说想辞职创业。我以为他开玩笑,也没在意。半年前,他又和我提起这事,还说正和几个大学同学商议投资什么项目,一旦确定下来就正式辞职。我一听就急了,创业不仅辛苦而且风险大,万一有个闪失,我们这个家怎么办!可我劝了他好久,他就是不听,一意孤行,还说我不支持他干事业!他根本就不尊重我这个当妻子的,也不为我们这个家考虑!万一有什么闪失,我和孩子怎么办?最近几个月,一想到这事,我就特别生气,也很伤心,心里烦,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头疼得厉害,连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心理咨询师:听了您的叙述,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您的丈夫不顾您的劝说,执意要辞职创业,这让您觉得他不够尊重您,不把这个家放在心上,这让您感到生气、伤心,甚至还为此影响了工作,对吗?求助者:是啊,他要是真的尊重我,真的把这个家放在心上,就应该接受我的意见。
    心理咨询师:除了这件事,还有其他事让您觉得您的丈夫不够尊重您吗?求助者:没有,他以前一直很尊重我。但是,他现在不肯接受我的意见,就是不尊重我。
    心理咨询师:那您在任何事情上都接受您丈夫的意见吗?求助者:那倒没有,有些事情我也不听他的。
    心理咨询师:那您的丈夫有没有觉得您不尊重他呢?求助者:没有。他说他尊重我的选择,也支持我追求事业。
    心理咨询师:那当您的丈夫为了追求事业而没有接受您的意见时,是什么原因让您觉得一向尊重您的丈夫不尊重您呢?求助者:……(沉默)因为我不希望他辞掉工作,这不是我规划中的生活。我设想的生活应该是他在机关,我在学校,两个人都有稳定的工作,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生活。
    心理咨询师:您是希望事情按照您的设想发展,对吗?求助者:是啊,难道我这样想错了吗?
    心理咨询师:您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你的想法中有一些不合理的成分,这些不合理的成分导致了您现在的问题。

    按照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该求助者的B是()
    A:丈夫准备辞职创业
    B:与丈夫吵架
    C:认为丈夫不尊重自己
    D:丈夫不听劝告

    答案:C
    解析:
    事件:与丈夫发生矛盾。生理原因:28岁,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认为创业就一定会有闪失,(绝对化要求)老公不听劝就是不尊重自己。(以偏概全)社会原因:老公要辞掉好工作去创业。时间:三个月。情绪症状:心情不好、烦躁、生气(愤怒)、伤心。躯体症状:头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咨询过程中使用的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您能谈谈是什么事情让您心情不好吗?”:开放式提问+具体化技术。“听了您的叙述,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对吗?”:共情+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参与性概述。“除了这件事……吗?”:封闭式提问“那您丈夫…,尊重他呢?”:间接询问“……(沉默)"。沉默的原因是在思考“您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内容表达,解释、说明。
    求助者的人格不存在障碍。
    咨询师已经和求助者说明了问题所在是想法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故下一步将会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商定咨询目标。
    改善求助者情绪困扰属于具体目标,不完美目标,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合理的信念大都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能保护自己,保持心情愉快,能使人更快的达成自己的目标,不介入他人的麻烦,阻止和很快消除不良情绪。

  • 第16题:

    案例一(7):
    第二次咨询:2016年1月12日,求助者单独前来咨询
    咨询过程:
    心理咨询师:您好!上次咨询中我对您的问题及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对您的问题我也进行了评估诊断。下一步我想和您一起制定咨询目标。
    求助者:您说的咨询目标就是我要解决的问题吧?我现在就是想请您帮我分析分析我丈夫现在究竟是怎么想的,他现在跟着了魔似的,每天往外跑,说是自己去公园散心。大冬天的一个人去公园,一呆就是大半天……这话谁能信呢!但无论我们怎么问,他就是不承认是跟那个狐狸精约会。他知道我到您这儿来咨询后特别生气,说我们每天像审犯人一样审他,现在还寻找外援一起整他,让他感觉没有一点儿尊严,如果把他逼急了,他就敢净身出户。我们明明是在帮他、怕他晚节不保,他反而觉我们是在害他,您说他是不是越老越不事了。我是个要面子的人,家里这点事除了您我谁都没敢告诉,怕这事传出去被人笑话,怕亲戚朋友知道了说我没本事、说我连自己家的老头儿都管不住,我不能让他把这个家毁了…
    上一段

    求助者在本段对话中出现的多话现象属于()多选

    A. 宣泄型
    B. 倾吐型
    C. 表现型
    D. 表白型

    答案:B,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阻碍因素
    此时求助者的状态是比较平静的“请咨询师帮忙分析分析”,所以不属于“宣泄型”,但顺着话题把之前的不满和故事原委一股脑倾吐出来,属于倾吐型,同时一味的谈论老伴的问题,而丝毫不涉及自己的问题,也属于表白型。 具体每种类型的理解,请参见教材。

  • 第17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8岁,中学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与丈夫发生矛盾,烦躁、失眠三个多月。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呢?求助者:我最近心情不好,烦躁。
    心理咨询师:您能谈谈是什么事情让您心情不好吗?求助者:还不是因为我丈夫异想天开,非要辞职创业!他是个公务员,单位待遇不错,工作也不累,一切都挺好的。一年前他突然和我说想辞职创业。我以为他开玩笑,也没在意。半年前,他又和我提起这事,还说正和几个大学同学商议投资什么项目,一旦确定下来就正式辞职。我一听就急了,创业不仅辛苦而且风险大,万一有个闪失,我们这个家怎么办!可我劝了他好久,他就是不听,一意孤行,还说我不支持他干事业!他根本就不尊重我这个当妻子的,也不为我们这个家考虑!万一有什么闪失,我和孩子怎么办?最近几个月,一想到这事,我就特别生气,也很伤心,心里烦,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头疼得厉害,连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心理咨询师:听了您的叙述,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您的丈夫不顾您的劝说,执意要辞职创业,这让您觉得他不够尊重您,不把这个家放在心上,这让您感到生气、伤心,甚至还为此影响了工作,对吗?求助者:是啊,他要是真的尊重我,真的把这个家放在心上,就应该接受我的意见。
    心理咨询师:除了这件事,还有其他事让您觉得您的丈夫不够尊重您吗?求助者:没有,他以前一直很尊重我。但是,他现在不肯接受我的意见,就是不尊重我。
    心理咨询师:那您在任何事情上都接受您丈夫的意见吗?求助者:那倒没有,有些事情我也不听他的。
    心理咨询师:那您的丈夫有没有觉得您不尊重他呢?求助者:没有。他说他尊重我的选择,也支持我追求事业。
    心理咨询师:那当您的丈夫为了追求事业而没有接受您的意见时,是什么原因让您觉得一向尊重您的丈夫不尊重您呢?求助者:……(沉默)因为我不希望他辞掉工作,这不是我规划中的生活。我设想的生活应该是他在机关,我在学校,两个人都有稳定的工作,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生活。
    心理咨询师:您是希望事情按照您的设想发展,对吗?求助者:是啊,难道我这样想错了吗?
    心理咨询师:您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你的想法中有一些不合理的成分,这些不合理的成分导致了您现在的问题。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最可能是()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问题
    D:精神病性问题

    答案:B
    解析:
    事件:与丈夫发生矛盾。生理原因:28岁,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认为创业就一定会有闪失,(绝对化要求)老公不听劝就是不尊重自己。(以偏概全)社会原因:老公要辞掉好工作去创业。时间:三个月。情绪症状:心情不好、烦躁、生气(愤怒)、伤心。躯体症状:头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咨询过程中使用的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您能谈谈是什么事情让您心情不好吗?”:开放式提问+具体化技术。“听了您的叙述,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对吗?”:共情+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参与性概述。“除了这件事……吗?”:封闭式提问“那您丈夫…,尊重他呢?”:间接询问“……(沉默)"。沉默的原因是在思考“您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内容表达,解释、说明。
    求助者的人格不存在障碍。
    咨询师已经和求助者说明了问题所在是想法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故下一步将会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商定咨询目标。
    改善求助者情绪困扰属于具体目标,不完美目标,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合理的信念大都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能保护自己,保持心情愉快,能使人更快的达成自己的目标,不介入他人的麻烦,阻止和很快消除不良情绪。

  • 第18题:

    王女士,41岁,结婚18年,工人。丈夫也是工人,女儿15岁。在求助中,王女士说:“多年来一直被丈夫打,结婚没多久他就开始打我。有时他还打女儿。他又赌又嫖,还不能说他,急了就逼我离婚。我害怕离婚,不知道今后的路怎么走。一个离婚的女人,让人指指戳戳,是无法生活的。再说,想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怕缺乏父爱影响她的成长。其实我的要求不高,只要他不打我们就行。我希望他年岁大点脾气会改好,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这个样。我有时被打得鼻青脸肿上不了班,女儿见到他就哆嗦。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是不是该忍下去?”
    问题:
    1.王女士对婚姻家庭的认识存在哪些误区?
    2.运用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提出针对王女士服务介入策略。


    答案:
    解析:
    1.这是一个因家庭暴力导致婚姻危机的个案,服务对象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委曲求全的方式维护家庭的完整。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态度去与服务对象沟通,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帮助服务对象分析存在的三个错误认知: (1)对暴力婚姻存在幻想,盼望丈夫会改变。
    (2)对离婚的恐惧,对单亲身份的抗拒。
    (3)自信心低落,看不到前途。
    2.运用女性主义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需要协助王女士厘清思路,分析问题,寻找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与资源、环境等之间的关系;挖掘自身潜能,连接周围资源,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方面:
    (1)建立关系。用同感、鼓励、尊重、平等、接纳等价值观,与王女士充分地互动,建立互助、互惠、权能共享、患难与共的专业服务关系。
    (2)协助王女士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主要采用如下技巧帮助服务对象看清前途:
    一是描绘王女士的家庭生态图,如果了解王女士丈夫家庭有暴力史,这是一种习得性的家庭暴力,需要王女士更多地了解丈夫改变的可能性。
    二是布置家庭作业,与丈夫谈心,向丈夫的暴力说不。如果丈夫再次动手,则说明本性难移,需要指导王女士继续厘清思路。
    (3)指导王女士分析离婚的利弊(填写对照表)。

    (4)与女儿一起讨论对离婚的这些坏处怎样对待,可不可以克服,克服的方法是什么。
    (5)将王女士和女儿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一是单亲家庭不能说成残缺家庭,它是家庭的一种形式。与女儿一起生活,不能说这不是家。
    二是家庭收入会减少,但王女士有职业、有收入。另外,离婚之后,前夫应负担未成年女儿的一部分抚养费。
    三是一家三口变成两口,肯定会感到冷清孤独。但通过妇联的帮助可以认识类似的家庭,鼓励王女士需求姐妹们的关怀与体贴。树立“今后靠自己,日子一样过”的思想。
    四是工作没心情,肯定会有这个阶段,但是有专家和姐妹的帮助,会度过的。
    五是和女儿现在都认识到,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子女是无法健康成长的。女儿已经被他吓得胆小如鼠,再这样下去,女儿的一生都毁了。
    六是“好人不离婚,离婚没好人”,这是老话,是不对的。他打我,我要求离婚,我有理,不怕别人说什么。
    通过协助王女士理清思路后,看清了婚姻的真实状况,做出处理问题的决定,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连接资源,协助王女士建立妇女支持网络,得到社区其他资源的援助,顺利度过婚姻变化的适应期。

  • 第19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4岁,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因孩子的问题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外边挺冷的,我给您倒杯热水,您稍稍休息一下我们再开始谈。 求助者:谢谢!心理咨询师:您来咨询的目的是什么? 求助者:我就是想请您帮帮我,我现在都快要崩溃了。 心理咨询师:那您能具体说说是怎么一回事吗? 求助者:都是被我儿子闹的。他今年上初二了,从上小学起,我就想培养他好的学习习惯,但到现在各种方法我都用过了,竟然没有一点儿效果!真是急死人了! 心理咨询师:从孩子上学一直到现在,您一直为孩子的学习习惯问题着急。那目前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您都用过什么方法?您究竟想给孩子培养什么样的习惯呢? 求助者:他应该能够自觉学习,至少应该到家就写作业而不是玩游戏、看电视。 心理咨询师:那为了培养这个习惯,您都用了什么方法呢? 求助者:刚上小学的时候是用物质奖励,只要他回家马上写作业,我就给他一个小红旗,攒够10个,我就给他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但我发现他学习不上心,总是玩玩具,有时还把玩具带到学校。我买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按照书上教的去做,可都没有长期效果。现在孩子初二了,人家都说初二特别关键,一旦跟不上就肯定上不了好高中,那以后上大学、找工作就都麻烦了。 心理咨询师:我理解您的心情,您为了孩子的学习花费了很多心血,听您刚才的叙述,感觉您是一个人带孩子吧?求助者:(沉默)……差不多就是我一个人带吧。 心理咨询师:教育孩子应该是夫妻共同的责任,一个家庭光靠一个人怎么能把孩子管好呢? 求助者:是啊!我一个人既要工作,还要买菜做饭,陪儿子学习。我每天坐在他旁边,帮他检查、改错,整理卷子,再给他弄些水果……只有我在时他才能专心一点。我都快急死了。他爸爸这几年对我们越来越冷淡,总以工作忙、出差为借口不回家,即使回来了对孩子的情况也不闻不问,根本不像个父亲。我总觉得他在外边有了什么情况,但… 心理咨询师:那您对他的行为一定很愤怒吧? 求助者:(沉默)…… 求助者对儿子的不合理信念包括()。

    • A、绝对化要求
    • B、过分概括化
    • C、非黑即白
    • D、糟糕至极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伟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多次,明知道没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至于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

    • A、强迫症
    • B、焦虑症
    • C、抑郁症
    • D、恐惧症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单选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4岁,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因孩子的问题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好!外边挺冷的,我给您倒杯热水,您稍稍休息一下我们再开始谈。 求助者:谢谢!心理咨询师:您来咨询的目的是什么? 求助者:我就是想请您帮帮我,我现在都快要崩溃了。 心理咨询师:那您能具体说说是怎么一回事吗? 求助者:都是被我儿子闹的。他今年上初二了,从上小学起,我就想培养他好的学习习惯,但到现在各种方法我都用过了,竟然没有一点儿效果!真是急死人了! 心理咨询师:从孩子上学一直到现在,您一直为孩子的学习习惯问题着急。那目前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您都用过什么方法?您究竟想给孩子培养什么样的习惯呢? 求助者:他应该能够自觉学习,至少应该到家就写作业而不是玩游戏、看电视。 心理咨询师:那为了培养这个习惯,您都用了什么方法呢? 求助者:刚上小学的时候是用物质奖励,只要他回家马上写作业,我就给他一个小红旗,攒够10个,我就给他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但我发现他学习不上心,总是玩玩具,有时还把玩具带到学校。我买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按照书上教的去做,可都没有长期效果。现在孩子初二了,人家都说初二特别关键,一旦跟不上就肯定上不了好高中,那以后上大学、找工作就都麻烦了。 心理咨询师:我理解您的心情,您为了孩子的学习花费了很多心血,听您刚才的叙述,感觉您是一个人带孩子吧?求助者:(沉默)……差不多就是我一个人带吧。 心理咨询师:教育孩子应该是夫妻共同的责任,一个家庭光靠一个人怎么能把孩子管好呢? 求助者:是啊!我一个人既要工作,还要买菜做饭,陪儿子学习。我每天坐在他旁边,帮他检查、改错,整理卷子,再给他弄些水果……只有我在时他才能专心一点。我都快急死了。他爸爸这几年对我们越来越冷淡,总以工作忙、出差为借口不回家,即使回来了对孩子的情况也不闻不问,根本不像个父亲。我总觉得他在外边有了什么情况,但… 心理咨询师:那您对他的行为一定很愤怒吧? 求助者:(沉默)…… 该求助者表现出的主要的情绪是()。
    A

    愤怒

    B

    恐惧

    C

    焦虑

    D

    强迫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我和赵刚上大学的时候就认识了,工作后我们又进了同一家公司。现在我们都结婚了,孩子都一样大。★他和赵刚认识很多年了。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伟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多次,明知道没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至于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
    A

    强迫症

    B

    焦虑症

    C

    抑郁症

    D

    恐惧症


    正确答案: D
    解析: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的表现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题目中的症状是强迫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