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不能闯红灯,但是每次站在马路边的时候,只要看见没有车过来就随着大部队过去了,这种典型的“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说明了这些人缺乏()。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题目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不能闯红灯,但是每次站在马路边的时候,只要看见没有车过来就随着大部队过去了,这种典型的“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说明了这些人缺乏()。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相似考题

2.2012年10月,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发表了关于行人过马路的不文明行为的图文材料,并将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时隔两个多月,某报社记者于12月2日这样一个国内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在上海的繁忙路段对行人交通状况进行实地调查,以期进一步了解“中国式过 马路”。 虽然开展了“交通安全日”的街头宣传,但在不少路口仍旧能发现有个别行人冒着车流、顶着红灯穿越马路。市民徐女士说:“我每天上班经过的路口绿灯时间仅20秒左右,50多米的距离几乎要一路小跑才能顺利通过,当碰到机动车右转占道时,就要在马路中间的‘安全岛’再等 一轮绿灯。有些人等不及就会去闯红灯,这还是很危险的。”“我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定,”市民李先生说,“车走着肯定是不能过的,但是,没有车时就可以过了,就算我闯了红灯可也没影响交通啊。” “到一个国家,只要先看看马路上的情形,你就可以基本上把握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了。” 一位去过近百个国家的中国记者说。马路如同一个国家的脸面,展现着一国的社会人情,折射出一国的文明程度。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国内的马路上,各种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也成为 我国国家形象的“伤痕”。 就给定材料,围绕“公路文明”的主题,用11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论 述深刻,条理清楚,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更多“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不能闯红灯,但是每次站在马路边的时候,只要看见没有车过来就随着大部队过去了,这种典型的“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说明了这些人缺乏()。”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3年上半年,杭州、北京、南京、柳州等地纷纷对“中国式过马路”亮“罚单”,引来“叫好声”一片。与此同时,处罚难度大、执法成本高,重拳整治陷入“两难”窘境。目前,各地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对不听劝阻、带头闯红灯的“中国式过马路”者进行处罚,采用现场大屏幕曝光治理等。虽然各地措施不尽相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罚款”放在首选上。但是运动过后,行人“闯红灯”依旧“我行我素”。关于此事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式执法、突进整治有违法律的公平性和普遍性,会伤害法律的权威性
    B.以罚款为处理交通问题的首要方式,有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
    C.“中国式过马路”久治不愈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处罚行人素质低,而法律设置的罚款数额太低
    D.信号灯设置的不合理、路权分配偏向于机动车也是构成中国式过马路顽疾难治的原因所在


    答案:A,B,D
    解析:

  • 第2题:

    网络上有人调侃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是“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出现的心理机制是(  )。

    A.移情
    B.从众
    C.期望
    D.顺从

    答案:B
    解析: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 第3题:

    在交通行为中,行人过马路时只要走了斑马线,闯红灯也没有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对,行人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但也不能闯红灯
    • B、对的
    • C、行人过马路走了斑马线,哪怕行人闯红灯,出了车祸司机要负主要责任
    • D、行人过马路闯红灯,车祸中司机不负责任

    正确答案:A

  • 第4题: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此外,还有“中国式广场舞”、“中国式旅游”、“中国是跨栏”……对待这类“中国式”,我们应该()

    • A、尊重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 B、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
    • C、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文化自信
    • D、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

    正确答案:D

  • 第5题:

    网络上有人调侃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是“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出现的心理机制是()。

    • A、移情
    • B、从众
    • C、期望
    • D、顺从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单选题
    刘元元过马路的时候,一位老太太:(  )。
    A

    正要过马路

    B

    正在过马路

    C

    已经过马路了

    D

    站在马路上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时她看见一位老太太正巧也要穿过这条车辆拥挤的马路”说明她看见一位老太太正要过马路。

  • 第7题:

    多选题
    行人应遵守的行路规则主要有()。
    A

    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B

    在有规定的地方要自觉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C

    马路上没车就可以快速通过

    D

    可以在没有车辆通过的时候翻越栏杆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判断题
    过马路的时候,我看见一位阿姨搬很多东西准备过去,一位老奶奶站在马路中间不敢走,我真不知道应该先帮助谁。★他不知道该怎么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下列对“中国式过马路”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大多数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②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养势在必行 ③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自觉抵制该行为 ④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要承认和尊重彼此的差异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中国式过马路”反映了部分国人交通规则意识淡薄,无视交通规则,需要提高国民素质,②说法正确;每个人的行为都可以折射社会、国家形象,要遏制这种不良行为,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抵制该行为,③说法正确;②④说法错误。该题选B。

  • 第10题:

    单选题
    红灯的时候,老太太想做什么?(  )
    A

    自己闯红灯过马路

    B

    让刘元元扶着过马路

    C

    自己跑着过马路

    D

    不想过马路


    正确答案: B
    解析:
    “让我来扶您过马路吧”、“那谢谢你了,姑娘”、“绿灯的话,我自己也能过去”说明老太太想让刘元元扶着过马路。

  • 第11题:

    材料:近年来,“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热议。据央视《新闻直播间》节目“中国式过马路”报道:十字路口一小时有600余人闯红灯。
    记者在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十字路口,观察一小时,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道德和法律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
    (1)“中国式过马路”行为的性质和危害。(6分)
    (2)如何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的不文明行为。(6分)


    答案:
    解析:
    (1)“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交通法规。(3分)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交通秩序,危害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影响国家形象、荣誉等。(3分)
    (2)道德方面进行宣传,让公民意识到闯红灯是不文明行为。(3分)法律方面进行相关的立法,制定奖惩制度。(3分)

  • 第12题: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下列对“中国式过马路”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大多数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②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养势在必行 ③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自觉抵制该行为 ④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要承认和尊重彼此的差异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中国式过马路”反映了部分国人交通规则意识淡薄,无视交通规则,需要提高国民素质,②说法正确;每个人的行为都可以折射社会、国家形象,要遏制这种不良行为,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抵制该行为,③说法正确;②④说法错误。该题选B。

  • 第13题:

    “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热议。“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是社会管理问题,还是公民文明素质问题。这需要我们()

    • A、勇于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
    • B、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 C、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 D、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人们明明知道交通法规和安全隐患,但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有时就无所顾忌。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培育文明风尚重在()

    • A、树立崇高道德理想
    • B、选择科学的世界观
    • C、宣传教育,开拓创新
    • D、脚踏实地,付诸行动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资料:网友调侃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将其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认为只要“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其中一则消息称,仅某市每月因“中国式过马路”导致的交通事故就多达四五十起。许多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因为大家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所致。 行人“闯红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了。“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就是这一两次,应该不要紧的。”这是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主要声音,只要一个匆忙的理由,就可以置交通法规不顾,横闯红灯而去,而许多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不得不小心翼翼对“闯红灯”行人进行避让。 近些年,我国对机动车安全驾驶的要求更加严格,在许多城市大量“高清摄像头”的“监督”之下,司机对于闯红灯可以免于处罚的侥幸心理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在一些重点路段,机动车都要严格按照标志线通行,否则都会受到处罚。 那么,由此而发,我们是不是考虑可以加大对行人闯红灯的“处罚”呢?想说明的一点,这种处罚不能只是罚款了事,更重要的是加强对行人的安全意识教育,形成全民安全出行的氛围。在兰州市许多路口安排了交通协管员,每当有行人“闯红灯”时,协管员就会吹响清脆的哨声,许多闯红灯的行人“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之下停下自己违法的脚步。 “中国式过马路”的出现还与汽车日益普及、中国汽车文明还没有建立起来有很大关系。现在,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开车人的素养却没有“与日俱增”。我们在任何一个街头,都可以看到汽车违章的现象发生,特别是汽车遭遇行人,更是摆出一副强者的架势,对行人构成极大威胁。比如交规中规定的汽车在右转时,要保证绿灯正常通过马路的行人安全,但我们很少见到司机能够做到,往往是开车人鸣着喇叭,呼啸而去。一些开车人为抢道互不相让、变道不打转向灯、随意闯红灯、经过斑马线不减速等不文明现象,可谓比比皆是。 “开车的时候骂走路的,走路的时候骂开车的。”随着汽车时代的来临,人车矛盾凸显,除了行人应加强自身的安全出行意识之外,为行人创造安全出行的环境更不可少。 在一些城市,行走已经变成一件“很危险”的事情。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小城市都是道路越修越宽,人行道越来越窄。而一些城市在窄窄的非机动车道上,又规划了一些停车位来日夜收费,再加上乱停车的机动车,于是,无路可走的行人走上了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走上了快速道。有的红绿灯时间间隔太短,来不及让行人通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些行人“闯红灯”之类的行为,客观上是由于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造成的。 “中国式过马路”的出现,折射出了一系列社会管理的问题,同时,也对如何提高民族素质、建立良好社会文明、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城市是大家共有的家园,如果法规执行不严,任由汽车杀机四伏,人人自危,老百姓不会有安宁和幸福感。 一个城市汽车文明程度的高低,基本等同于这个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高低。良好的习惯需要严格的遵守。如果一个城市交通管理混乱,各种交通违规行为又不用付出多少成本,只会劣币驱良币,让不文明者更猖獗,把文明者逼得不文明。 经济学家梁小民曾写道:“欧洲的马路并不比中国的宽,但交通秩序相当好,几乎没有酒后驾车、违章行车、抢道等违章行为。在没有红灯的地方车总是礼让行人。过去我也曾为中国汽车太多而发愁,到了欧洲才知道,汽车多少无关紧要,关键是有没有汽车文明。”因此,汽车文明的建立,才是消除“中国式过马路”的前提。 根据上述中的有关内容,请对文中的“中国式过马路”加以解释。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正确答案:“中国式过马路”指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置交通法规于不顾,出于法不责众的心理,不管红绿灯,凑够一撮人一起过马路的现象。这是由于行人违法成本低、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汽车日益普及和文明程度低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应加强行人安全出行意识并建立良好的汽车文明,为行人创造安全出行的环境。

  • 第16题:

    单选题
    男:别让小孩儿自己过马路,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女:我知道!我还没糊涂到这等地步。问:从对话中我们知道什么?
    A

    小孩儿可以自己过马路

    B

    小孩儿自己过马路很危险

    C

    小孩儿喜欢自己过马路

    D

    小孩喜欢在马路上玩儿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一个时期以来,在新交规重罚机动车闯红灯的同时,行人“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也引起人们的热议。“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折射出国人缺乏规则意识、爱走捷径的心态,也反映出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1)简述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2)某班拟以“我在公德建设中”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会。请你参与其中并列出演讲提纲。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材料反映出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由此分析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根据课本知识,简要回答社会公德的作用、意义即可,可从维护公共利益、保持社会稳定、规范公民行为,是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志,展示公民道德修养与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等角度回答。 (2)“我在公德建设中”为主题,即要求回答自己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社会公德的文明人,可从克服私心,奉献爱心,遵守公德、学习榜样、继承传统等角度分析。

  • 第18题:

    单选题
    网络上有人调侃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是“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出现的心理机制是()。
    A

    移情

    B

    从众

    C

    期望

    D

    顺从


    正确答案: B
    解析: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 第19题:

    问答题
    (五十三)  【给定资料】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引起国人共鸣。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可以解释为群体性闯红灯,“聚齐几个人就可以过马路了,与信号灯的颜色无关”。很明显,人们参与群体性闯红灯的心理就是“法不责众”——应该说.这种心理的产生有其现实原因,群体性闯红灯因违法者众多、执法力量有限而难以全部反映到执法层面上,致使群体性闯红灯中个体鲜有被追责;而这种现实又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参与群体性闯红灯者的侥幸心理,以致“中国式过马路”成为一种令人无可奈何而又司空见惯的事。但不管怎样,既然承认“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破坏公共秩序的不文明现象,就应该力求有所作为。最近S市发布新规: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在路口内随意穿行、翻越中心隔离护栏等交通违法情形,将被依法处以50元以下罚款,同时规定在大路口,对群体性闯红灯的,要处罚前三名;在小路口,对于闯红灯的行人,将全部处以50元以下罚款。S市“对群体性闯红灯的,要处罚前三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举动。闯红灯于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单纯的道德问题,它更是一个法治问题——在不能容忍闯红灯而又对群体性闯红灯无可奈何的语境下,“处罚前三名”很好地权衡了社会公共秩序的确立与公民公共意识的养成之间的矛盾,也填补了“法不责众”与“法治权威”之问的罅隙,表现出一种难得的创新性执法智慧,如此营造法治文明的努力,理应得到尊重和鼓励。  【问题】  “给定资料”中,S市“对群体性闯红灯的,要处罚前三名”的规定对群体闯红灯行为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为了巩固成果,市交管局决定加大对交通新规的宣传,呼吁市民的支持和配合,请你以该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稿件。  要求:  (1)体现政府精神;  (2)呼吁公民支持配合交通新规;  (3)诵俗易懂,不少于400字。

    正确答案:
    交通安全,人人有责广大市民朋友们:
    你们好!
    自我市发布新交规以来,交通状况和文明出行得到改善,尤其是“群体闯红灯处罚前三名”的措施,有效治理了“中国式过马路”问题。
    为了巩固治理成果,保障广大市民朋友的出行质量,我市决定加大宣传,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交通新规,持续推进“群体闯红灯处罚前三名”措施,请广大市民朋友们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
    闯红灯于现代社会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治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执行能力低下,很多人形成了“法不责众”的心理,群体违反交通规则多是“侥幸心理”作祟。事实上每年因闯红灯造成的交通事故伤亡重大、代价惨重。
    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是每个公民应当自觉履行的行为规范,更是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请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市交管局××××年×月××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小春上学路过小吃店时,看见一位老奶奶手里提着个很重的菜篮子正要过马路,她马上跑过去帮忙。问:小春看见老奶奶的时候,老奶奶正要做什么?
    A

    买菜

    B

    过马路

    C

    吃早饭

    D

    去学校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