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小东的爸爸妈妈想让他在课余时间去学习乐器,爸爸想让小东去学小提琴,而妈妈希望他去学钢琴,两人因此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小东个人比较喜欢小提琴,于是和爸爸一起向妈妈理论,希望妈妈能够支持他去学小提琴。这种现象属于( )。
A.联合对抗
B.倒三角
C.疏离
D.纠缠
第2题:
A、立即制止
B、学爸爸在床上吸烟
C、假装没看见
D、给爸爸递打火机
第3题:
第4题:
小明的爸爸妈妈都是盲人,一些小朋友嘲笑他,说他爸爸妈妈是瞎子,作为老师,你怎么办?
第5题:
天气降温了,爸爸看见冲冲衣着单薄,就劝他要多加件衣服,上初二的冲冲不耐烦地喊道:“我知道了,不用你说……”冲冲的言行体现了青春期危机的()特点。
第6题:
小刚生活在一个家庭暴力的家庭,父亲经常殴打他和母亲,为此,小刚向社区工作者求助,帮助自己和母亲摆脱困境,让家庭变得和谐融洽。这些目的所关注的对象包括()。
第7题:
第8题:
生病了
没来上课
遵守纪律
上课迟到了
第9题:
A
B
C
D
第10题:
联合对抗
倒三角
疏离
纠缠
第11题:
告诉他小刚的情况,让他以身作则
要求他反思自己的行为
给他找一份工作让他不再游手好闲
消除他对机构和自己的不信任甚至是怀疑,引导他接受服务
第12题:
第13题:
一位教师的经历与感受 我班新进一名学生,叫李猛,他十五岁因犯错而被留校察看。进班以后,他每天穿着脏衣服,满身臭味,手臂上到处都是用烟头自残的伤口。他是位真正好斗的硬汉。他上学从不带书、纸和笔,上课时他总是双臂交叉懒洋洋地坐着。我身为班主任觉得必须帮助他、引导他。于是我给他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并帮助他解决作业方面的问题。他开始动笔了,我对他强调:“你听讲很认真,而且有很好的数学天赋。”我还对他说:“只要你真的想学好,即使我不帮你,你的作业也可以得到A或者B。” 回家之后他把我对他说的话全告诉了他爸爸。第二天他带了自己的学习用品来上学。我表扬了他。上课时,他开始做笔记,并几次举手请求帮助。我满足了他的要求,并告诉他,我为你自豪。大约过了两个星期,小李同学开始洗澡、梳头,并穿着干净的衣服上学。他手臂上的伤口正在愈合,也能正常做作业了。最后他的成绩单上确实打了个B,他非常自豪,觉得他辛勤的努力获得了回报。 问题: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2)依据案例说明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
第14题:
第15题:
有个4岁的男孩对他的妈妈说:“妈妈,等我长大以后我要和你结婚。”妈妈问:“那你爸爸怎么办?”儿子想一想以后回答:“呃,他会死的。”这说明幼儿思维的()。
第16题:
小刚从家里到学校的距离是200米,他上学是走了50米后,想起没带水壶又回家去取,今天他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米。
第17题:
小明爸爸接小明特别晚,他不高兴,他就不爱上学了,你怎么办?
第18题:
小王是某社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他一直在帮助一个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的中学生小刚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在他介入的过程中,他发现,原来小刚的爸爸每天游手好闲,缺乏对小刚的正确教导,于是,希望将小刚的爸爸也纳入到自己帮助的对象中,此时,对小刚的父亲,小王的重要任务是()。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最近发展区
生长高峰期
心理断乳期
发展关键期
第22题:
上学是应酬
儿子不想上学
儿子不想回家吃晚饭
爸爸也在上学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