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不正确的是(  )。A.反对灌输,提倡发展儿童的道德思维B.强调澄清儿童混乱的价值观C.倡导发展性的道德教育原则D.把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题目
关于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对灌输,提倡发展儿童的道德思维

B.强调澄清儿童混乱的价值观

C.倡导发展性的道德教育原则

D.把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不正确的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认知阶段分成“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
    (2)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 第2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答案:
    解析:
    (1)理论假设 假设一: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所谓道德判断形式是指判断的理由以及说 明理由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 假设二:个体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假设三: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2)德育目的论:从认知结构思想出发,提出德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激发儿童的积极道德思 维,使他们的道德思维达到较高的阶段,以提高道德发展水平 (3)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水平I——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是纯然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赢得奖赏 而服从权威和权威规定的规则。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地屈服 力量本身就是价值。所谓对的就是服从权威和规则,对就能避免惩罚 阶段2: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 那些可以满足个人的需要、有时也可以满足他人需要的行为,并认为对的只是相对而言。儿童 知道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等概念,但往往根据市场上等量的公平交换原则来满足自己和他人 水平II——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及其希望考虑的问题,认为道 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3:好孩子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能意识到与周围人际关系的重要,认为大多数人的 意见或习俗的观点是正确的,能重视别人的感情,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 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力争按此期望和要求展开思维和行动 阶段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尽自己的义务、对 权威表示尊敬和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就是正确的,开始强调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全体社会共 同约定的某些行为准则 水平III——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不仅认识到尊重规则的重要,而且开始 认识到法律、规则的人为和相对的性质,会在考虑到诸如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等方面 形成超逾法律和规则的普遍原则。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不再把规则、法律看成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 教条,而是认识到规则是人为的、灵活的,是一种民主的、契约性的东西 阶段6: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认识到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和维护 社会秩序可能的弊端,个人开始基于自己的良心或人类的普遍价值标准判断道德行为,形成自 己的道德哲学 (4)德育方法论:在前期比较注重培养儿童个体的道德思维,其主张的德育模式主要是“新 苏格拉底德育模式”,课堂讨论法是该模式最基本的德育方法。而后期比较注重健康公民的培 养,其德育实践模式主要是“新柏拉图德育模式”,“公正团体法”是该模式具体运用过程中 最主要的方法 (5)学界对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批评 批评一:一些研究表明,有些文化背景的人根本没有阶段5和阶段6的道德发展特征,柯尔 伯格对这两个阶段的定义带有西方文化的偏见 批评二:调查显示,达到阶段5和阶段6的人中,以男性居多,而没有充分体现女性在阶段4 之后的道德发展特征 批评三: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道德发展具有不可逆性,然而,对美国中学毕业生的 调查显示,他们道德发展水平多数已经达到阶段4,但之后的调查发现其中不少人又回到了阶段 2,这是对发展不可逆定理的挑战,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却没有很好回答这个问题

  • 第3题:

    (2006年4月)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答案:B
    解析: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 第4题:

    论述皮噩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他律期: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5~8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自律期:大约8、9岁以后,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但这时期的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11、12岁以后才能独立判断。皮亚杰以科学方法研究道德发展,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这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是有贡献的。(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阶段。其特征是,儿童遵守规范,但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习俗水平: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 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科尔伯格不仅将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道德发展领域,而且超越了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他律和自律的简单论述。他划分了六个阶段,主要考虑逻辑思维、角色扮演、社会视角与道德推理。这种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3)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①要重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②教学中要尊重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③需要科学分析儿童道德行为的根源,科学引导。④要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⑤教学中要奖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⑥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儿童的道德意志。

  • 第5题:

    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方法是由( )第一次完整陈述出来的。

    A.杜威
    B.皮亚杰
    C.科尔伯格
    D.罗伯特 塞尔曼

    答案:A
    解析:
    道德认知是由杜威作先导,皮亚杰建立理论体系,后经科尔伯格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当今最有影响的一种品德理论。杜威在《哲学的改造》中阐述的从他律——自律——接受自我的道德认知过程,被科尔伯格称为是第一次完整陈述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方法。

  • 第6题:

    道德认知理论的先驱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华生

    D杜威


    B

  • 第7题:

    科尔伯格是()的创立者。

    • A、认知发展理论
    • B、道德发展理论
    • C、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 D、人格发展理论
    • E、系统理论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习俗道德水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0题:

    关于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对灌输,提倡发展儿童的道德思维
    • B、强调澄清儿童混乱的价值观
    • C、倡导发展性的道德教育原则
    • D、把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问答题
    依据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哪一阶段,如何根据这一段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开展道德教育?

    正确答案: 后习俗水平,此阶段的青少年能够依据自己选定并遵循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进行道德判断,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不违背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处于后习俗水平的青少年,已经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该水平由两个阶段组成:社会契约取向和普遍伦理取向。
    第一,教育者的言行一致。教育者的行为就是其向学生讲解道德规范的意义的最好例证。教育者言行一致,使学生认识到,按照道德规范去行动是值得的,是正当的;反之,教育者言行不一致,就会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质疑。
    第二,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的道德经验。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可以加深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亲眼看到自己的道德行为带来有益于他人或集体的积极后果,不仅能获得生动的道德情感体验,而且因道德知识一再被道德实践所证实,从而更加相信道德规范的正确性,这就为道德信念的建立打下了经验基础。
    第三,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道德评价。结合具体的道德情境,对照道德准则的要求,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和反思,有利于道德经验得到概括和整合,从而增强道德观念对自己今后行为的支配力。
    第四,获得社会反馈。学生在集体中的行为经常会受到舆论的褒贬和教育者的奖惩,这种社会反馈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按道德准则行动的动机;另一方面又不断向学生传递了关于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当学生看到自己因做出利他行为而赢得全班的尊重时,他就会对执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深信不疑。为了形成道德信念,社会反馈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如果对待学生的同一行为,社会反馈信息不一致,诸如学校的看法与家长的看法不一致,教师的观点与某些学生的观点不一致,就会给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确证带来困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

    科尔伯格

    B

    皮亚杰

    C

    麦克费尔

    D

    班杜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要回答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正确答案:科尔伯格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在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提出了3种水平和6个阶段。即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 第14题:

    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答案:对
    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的模式,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进行道德教育。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使学生面临关于道德推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意识到不同的道德观点,并向他们出示高于他们水平阶段的判断,鼓励相邻两个阶段的学生展开讨论,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2)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3)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

  • 第15题:

    学者()的()理论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A.皮亚杰道德发展
    B.皮亚杰道德教育
    C.科尔伯格道德发展
    D.科尔伯格道德教育


    答案:C
    解析: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故选C。

  • 第16题:

    评述皮亚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前道德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引起事件的原因只有很模糊的认识,他们的行为是感性化的,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行为还不具有道德特性。他律期:受外界支配的时期,大约8~9岁。该时期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自律期:自主期,大约是小学中年级,8、9岁以后。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当然这个时期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11、12岁后才能独立判断。皮亚杰以科学方法研究道德发展,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这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是有贡献的。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习俗的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科尔伯格不仅将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道德发展领域,而且超越了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他律和自律的简单论述,划分了六个阶段,主要考虑逻辑思维、角色扮演、社会视角与道德推理。这种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
    (3)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①要重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②教学中要尊重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尊重儿童的主体性。③需要科学分析儿童道德行为的根源,科学引导。④要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⑤教学中要奖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⑥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儿童的道德意志。

  • 第17题:

    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

    A涂尔干道德教育论

    B杜威的反对传统教育

    C科尔伯格的认知主义

    D诺丁斯的关怀理论


    A

  • 第18题: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A

    B



  • 第19题:

    科尔伯格采用()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道德教育模式。


    正确答案:“道德两难法”

  • 第20题:

    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观点同属于性别认知理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科尔伯格
    • B、皮亚杰
    • C、麦克费尔
    • D、班杜拉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填空题
    科尔伯格采用()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道德教育模式。

    正确答案: “道德两难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科尔伯格是()的创立者。
    A

    认知发展理论

    B

    道德发展理论

    C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D

    人格发展理论

    E

    系统理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