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成绩目标
B、趋近目标
C、掌握目标
D、回避目标.
第2题:
某教学管理数据库中,学生、课程关系模式和主键分别为:S(学号,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电话),关系S的主键为学号;C(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关系C的主键为课程号。假设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学生选择。一旦学生选择某门课程必定有该课程的成绩。由于学生与课程之间的“选课”联系类型为( )所以对该联系( )。
A.n:m B.1:n C.n:1 D.1:1 A.不需要构建—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B.需要构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且关系模式为:SC(课程号,成绩)C.需要构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且关系模式为:SC(学生号,成绩)D.需要构建—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且关系模式为:SC(学生号,课程号,成绩)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教学数据库中有学生、课程、教师和成绩4个表,基于学生、课程和成绩表创建一个查询,则该查询是一个()
第8题:
上海建平中学一本教材三种进度,学生学习目标的选择是()。
第9题:
学法指导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成绩。( )
第10题:
模式
外模式
逻辑模式
内模式
第11题: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学生的成绩
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模式
第12题:
教师把问题多分配给成绩好的同学
倾向于把问题分配给前面和中间的学生
把较简单的问题分配给成绩差的学生
教师倾向于把问题分配给自愿举手的学生
第13题:
某教学管理数据库中,学生、课程关系模式分别为:S(学号,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电话),关系S的主键为学号;C(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关系C的主键为课程号。假设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个学生选择;一旦学生选择某门课程必定有该课程的成绩。由于学生与课程之间的‘选课”联系类型为( ),所以对该联系( )。 查询“软件工程”课程的平均成绩、最高成绩与最低成绩之间差值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 AVG(成绩)AS平均成绩,( ) FROM C,SC WHERE C.课程名=’软件工程’AND C.课程号=SC.课程号;
A.n:mB.1:nC.n:1D.1:1A.不需要构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B.需要构建—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且关系模式为:SC(课程号,成绩)C.需要构建—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且关系模式为:SC(学生号;成绩)D.需要构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且关系模式为:SC(学生号,课程号,成绩)A.差值AS MAX(成绩)-MIN(成绩)B.MAX(成绩)-MIN(成绩)AS差值C.差值IN MAX(成绩)-MIN(成绩)D.MAX(成绩)-MIN(成绩)IN差值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导致有利于学习的动机模式,而()导致对学习具有消极影响的动机模式。
第20题:
下列行为中属于恰当分配问题的是()。
第21题:
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中的作用()
第22题:
学校根据成绩选定的
老师根据学生成绩确定的
学生根据自己试听课情况确定的
每个学生各科都选择相同等级的目标
第23题: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或运用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或运用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智力水平选择或运用教学模式
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来选择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的物质条件选择或运用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