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如表1所示:表1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H3B.物质X的质量为2.8 gC.物质X含两种元素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0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题目
某些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如表1所示:
表1

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H3

B.物质X的质量为2.8 g

C.物质X含两种元素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0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相似考题
更多“某些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如表1所示: ”相关问题
  • 第1题:

    已知某施工过程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如表1所示,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参考答案:根据该施工过程工作间的逻辑关系绘制出的双代号网络图如下:

  • 第2题:

    按照要求完成后,用Access的保存功能直接存盘。

    [要求]

    1.用Access创建“成绩表”(内容如表3-10所示)。

    2.利用Access的交叉查询功能生成“成绩表_交叉表”(内容如表3-11所示)。


    正确答案:“成绩表”操作结果如图3-67所示“成绩表_交叉表”操作结果如图3-75所示。
    “成绩表”操作结果如图3-67所示,“成绩表_交叉表”操作结果如图3-75所示。 解析:1.创建“成绩表”
    (1)在Access环境中,单击[设计]按钮(或者双击[使用设计器创建表]选项),打开[表设计]视图。在[表1:表]窗口中,在[字段名称]列的第1行文本框中输入“学号”,在[数据类型]列的第1行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文本]选项;在[字段名称]列的第2行文本框中输入“姓名”,在其右边的 [数据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文本]选项:在[字段名称]列的第3行文本框中输入“课程名”,在其右边的[数据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文本]选项;在[字段名称]列的第4行文本框中输入“成绩”,在其右边的[数据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数字]选项,如图3-66所示。
    (2)按[Ctrl]键,分别单击并同时选中[学号]和[课程名]两行,然后单击[表设计]工具栏中的[主键]按钮,同时将这2个字段设置为“成绩表”的主键,如图3-66所示。
    (3)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或按[Ctrl+S]组合键,或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在[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成绩表”,单击[确定]按钮。单击图 3-66右上角的[关闭]按钮,退出“成绩表”设计视图。
    (4)双击“成绩表”,弹出[成绩表:表]对话框,依据表3-10所给出的内容进行相关文字或数字的录入。录入完成后的“成绩表”效果如图3-67所示。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或按[Ctrl+S]组合键),保存所录入的数据。单击[关闭]按钮,退出[成绩表:表]窗口。

    2.创建“成绩表交叉表”
    (1)先单击[查询]标签,再单击[新建]按钮(如图3-68所示),打开[新建查询]对话框。双击列表框中的[交叉表查询向导]选项(如图3-69所示),打开[交叉表查询向导]的[选择数据源]界面。

    (2)在如图3-70所示的[交叉表查询向导]对话框中,选择列表框中的[表:成绩表]选项,在[视图]区域中选择[表]单选按钮(也可选择[两者]单选按钮)。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确定作为行标题的字段]界面。
    (3)在[可用字段]列表框中,分别选择[学号]、[姓名]字段,单击按钮,将这两个字段添加到[选定字段]列表框中,如图3-71所示。

    (4)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确定作为列标题的字段]界面。在列表框中选择[课程名]字段,如图3-72所示。
    (5)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确定行列交叉点上显示的数据]界面。在[字段]列表框中选择 [成绩]字段:在[函数]列表框中选择[求和]字段,如图3-73所示。

    (6)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指定查询的名称]界面。在[请指定查询的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成绩表_交叉表”,选择[查看查询]单选按钮,最后单击[完成]按钮,如图3-74所示。系统将自动生成如图3-75所示的成绩表_交叉表。

    3.数据库保存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即[保存]按钮)或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或按[Ctrl+S]组合键),将文档以系统默认的文件名直接存储在系统默认的目录中。

  • 第3题:

    在某DHCP客户端上捕获了5条DHCP报文,如表B.1所示。其中,①、②、③、④应该分别填入


    正确答案:D
    要点解析:DHCPdiscover、DHCPoffer、DHCPrequest、DHCPack报文都采用广播方式,这4种报文的目的IP地址均为255.255.255.255。IP地址为192.168.1.1的DHCP客户机向DHCP服务器发送DHCPrelease(DHCP释放)报文之后,将变成一台未配置IP地址等TCP/IP参数的计算机,因此其再向DHCP服务器广播DHCPdiscover(DHCP发现)报文时,所使用的源IP地址为0.0.0.0,即①应填入0.0.0.0。

  • 第4题:

    按照要求完成后,用Access的保存功能直接存盘。

    [要求]

    1.用Access创建“职工基本信息表”(内容如表6-9所示)。

    2.用Access创建“奖金表”(内容如表6-10所示)。

    3.用Access创建“保险费表”(内容如表6-11所示)。

    4.通过Access的交叉杏询功能生成“职下收支汇总表”(内容如表6-12所示)。

    5.通过Access的更新查询功能,将“入职年份”早于2003年1月1日的职工基本:工资一律增加200元。


    正确答案:“职工基本信息表”操作结果如图6-63所示;“奖金表”操作结果如图6-65所示:“保险费表”操作结果如图6-67所示;“职工收支汇总表”操作结果如图6-69所示“奖金表更新查询”操作结果如图6-71所示。
    “职工基本信息表”操作结果如图6-63所示;“奖金表”操作结果如图6-65所示:“保险费表”操作结果如图6-67所示;“职工收支汇总表”操作结果如图6-69所示,“奖金表更新查询”操作结果如图6-71所示。 解析:1.创建“职工基本信息表”
    (1)在Access环境中,单击[设计]按钮,或者是双击[使用设计器创建表]选项,打开[表1:表]窗口。在[字段名称]列的第1行文本框中输入“职工号”,在[数据类型]列的第1行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文本]选项,将[字段属性]区域中的[字段大小]文本框的值更改为[4]。同理,在第2行创建文本型[姓名]字段,在第3行创建文本型、长度为4的[入职年份(年)1字段,在第4行创建数字型[基本工资(元)]字段,如图6-62所示。
    (2)用鼠标右键单击第1行的任意位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主键]命令,将“职工号”字段设置为该表的主键。
    (3)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或按[Ctrl+S]组合键,或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在[表名称]文本框中填入“职工基本信息表”,单击[确定]按钮。单击如图6-62所示的对话框中的[关闭]按钮,退出[职工基本信息表]表设计视图。
    (4)双击“职工基本信息表”,在弹出的[职工基本信息表:表]窗口中,依据表6-9所给出的内容进行相关文字或数字的录入。录入完成后的“职工基本信息表”结果如图6-63所示。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或按[Ctrl+S]组合键),保存所录入的数据。单击[关闭]按钮,退出[职工基本信息表:表]窗口。

    2.创建“奖金表”
    仿照[职工基本信息表]字段的创建步骤,完成“奖金表”各个字段的创建,并将[职工号]字段设置为主键,完成之后的结果如图6-64所示。依据表6-10所给出的内容进行相关文字或数字的录入,完成数据录入后的“奖金表”结果如图6-65所示。

    3.创建“保险费表”
    仿照“职工基本信息表”的字段的创建步骤,完成“保险费表”各个字段的创建,并将[职工号]字段设置为主键,完成之后的结果如图6-66所示。依据表6-11所给出的内容进行相关文字或数字的录入,完成数据录入后的“保险费表”结果如图6-67所示。

    4.创建表间关系
    (1)选择[工具]→[关系]命令(或单击[数据库]工具栏中的按钮(即[关系]按钮)),打开[显示表]对话框。在[表]选项卡中,选中“职工基本信息表”,单击[添加]按钮,将“职工基本信息表”添加到关系窗口中。按同样方法,将[奖金表]、[保险费表]也添加到关系窗口中。单击[关闭]按钮,退出[显示表]对话框。
    (2)选中“职工基本信息表”表中的[职工号]字段,将其拖动到[奖金表]的[职工号]字段,在弹出的[编辑关系]对话框中,勾选[实施参照完整性]复选框,单击[创建]按钮,从而建立“职工基本信息表”与“奖金表”之间的联系。
    (3)同理,选中“职工基本信息表”表中的[职工号]字段,将其拖动到“保险费表”的[职工号]字段,在弹出的[编辑关系]对话框中,选择[实施参照完整性]复选框,单击[创建]按钮,建立“职工基本信息表”与“保险费表”之间的联系。通过各张表的编号字段建立表间联系的操作结果如图6-68所示。单击[关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在系统弹出的[保存]提示对话框中,单击[确认]按钮,保存之前所进行的关系布局的设置参数。

    5.创建“职工收支汇总表”
    (1)先单击[查询]标签,再双击[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选项,打开[显示表]对话框。在[表]选项卡中,分别选中“职工基本信息表”、“奖金表”和“保险费表”并单击[添加]按钮,将各张表格添加到查询编辑窗口中。单击[关闭]按钮,退出[显示表]对话框。
    (2)基于试题所给出的表6-12中各字段的编排顺序,依次拖动“职工基本信息表”的[职工号]、[姓名]、[基本工资]和[入职年份(年)]字段,“奖金表”的[奖金(元)]字段,[保险费表]的[保险费(元)]字段到查询窗口下半部分的相应字段中,操作结果如图6-69所示。
    (3)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或按[Ctrl+S]组合键,或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在[另存为]对话框的[查询名称]文本框中填入“职工收支汇总表”,单击[确定]按钮。
    (4)选择[查询]→[运行]命令(或单击[查询]工具栏中的[运行]按钮),系统将自动生成如图6-70所示的职工收支汇总表。单击[关闭]按钮,退出[职工收支汇总表:选择查询]对话框。

    6.创建“奖金表更新查询”
    (1)在[查询]标签中,双击[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选项,打开[显示表]对话框。在[表]选项卡中,分别双击“职工基本信息表”和“奖金表”,将这两张表作为查询数据源添加到查询编辑窗口中。单击[关闭]按钮,退出[显示表]对话框。
    (2)依次拖动“职工基本信息表”的[入职年份(年)]和“奖金表”的[奖金(元)]字段到查询窗口下半部分的字段中。选择[查询]→[更新查询]命令,将查询窗口转换为更新窗口。在[入职年份(年)]字段的[条件]单元格中填入““2003”“;在[奖金(元)]字段的[更新到]单元格中填入“[奖金(元)]+200”,如图6-71所示。

    (3)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或按[Ctrl+S]组合键,或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在[另存为]对话框的[查询名称]文本框中填入“奖金表更新查询”,单击[确定]按钮。
    (4)选择[查询]→[运行]命令(或单击[查询]工具栏中的[运行]按钮),系统将弹出如图 6-72所示的警告提示对话框。单击[是]按钮,对“奖金表”中满足条件的记录进行更新操作。
    (5)先单击[表]标签,再双击“奖金表”,可查看到进行记录更新后的“奖金表”,如图6-73所示。在[查询]标签中,双击“职工收支汇总表”,在[奖金(元)]列也能查看到相关记录更新后的情况。

    7.数据库保存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即[保存]按钮)或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或按[Ctrl+S]组合键),将文档以系统默认的文件名直接存储在系统默认的目录中。

  • 第5题:

    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②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③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④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气体的平均动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气体的平均动能越大。温度的高低反映了系统内部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这是温度的微观本质,因此说法①正确。温度和压强一样,也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也具有统计意义,因此说法②正确。对个别分子或少量分子而言,评论它们的温度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说法③正确。宏观上,气体的温度表示气体分子的平均冷热程度,微观上,气体的温度表示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因此说法④错误。

  • 第6题:

    为提高某化工产品的产量,用L8(27)安排的一个正交试验,各因子的偏差平方和如表所示。A与B各水平组合下试验结果均值如表所示。A、B、C和D各因子每一水平下的试验均值如表所示。

    误差的自由度为( )。
    A. 1 B. 2 C. 7 D. 8


    答案:B
    解析:
    正交表Ln(qp),当表中行数n、列数p与水平数q满足n=qk, k=2, 3, 4,…;
    p =(n-1)/(q-1)时,对离差平方和有关系式ST=S1+S2+…+Sp,同样对自由度也有相应关系式:fT=f1+f2+…+fp=n-1。由题意,正交表L8(27)满足要求,且各因子水平数为2,所以fA=fB=fC=fD=fAXB=1,因此,fT=n-1=8-1=7,误差自由度fe =fT-fA-fB-fC-fD-fAXB=7-5 =2。

  • 第7题:

    某路段照度测试现场如图,测试数据如表所示。(1)求路面平均照度( )。

    A.38.8lx
    B.39.9lx
    C.42.3lx
    D.44.1lx

    答案:C
    解析:
    Em=ZE/18=761.4/18=42.3(lx)

  • 第8题:

    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其中“0”和“●”分别代表两种元素的原子,请判断原子之间为极性键,而分子为非极性分子的是( )。


    答案:B
    解析:
    极性键是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分子构型为对称型的是非极性分子.故本题选B

  • 第9题:

    某企业工人技术等级情况如表1-8所示。

    试求该企业工人的平均技术等级。


    答案:
    解析:
    解:技术工人的平均技术等级公式为:

    其中,初级工的比重=初级工人数÷总人数=12.5%,依此类推得表1-9。

    则该企业的工人平均技术等级=(234×5+521×4+680×3+309×2+126×1)÷1870≈3.23。

  • 第10题:

    2012年,某农场花生生产中的某些经济参数如表1所示,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因素中,引起肥料成本超支的因素有(  )。
    A.肥料单价
    B.播种面积
    C.单位面积施肥量
    D.运输成本


    答案:A,B
    解析:
    肥料成本的大小由播种面积、单位面积施肥量和肥料单价决定,从表10-1可看出,肥料单价和播种面积的实际数都较计划数高,而单位面积施肥量较低。

  • 第11题:

    2012年,某农场花生生产中的某些经济参数如表1所示,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该农场肥料成本超支(  )元。
    A.96
    B.108
    C.120
    D.134


    答案:B
    解析:
    根据“播种面积×单位面积施肥量×单价”,2012年该农场肥料成本超支为:130×20×0.60-1452=108(元)。

  • 第12题:

    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 (1)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2)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3)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4)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2)、(4);
    • B、(1)、(2)、(3);
    • C、(2)、(3)、(4);
    • D、(1)、(3)、(4)。

    正确答案:B

  • 第13题:

    根据图1-2所示的配送车取货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得到图1-4所示的配送车取货软件流程图,请在图中的(n)处填入适当的内容。


    正确答案:(1)是取货命令吗?或含义相同的其他语句。 (2)分析取货指令或含义相同的其他语句。 (3)配送车定位或含义相同的其他语句。
    (1)是取货命令吗?或含义相同的其他语句。 (2)分析取货指令,或含义相同的其他语句。 (3)配送车定位,或含义相同的其他语句。 解析:本题将配送车取货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内容转换成具体的软件流程图。考查考生正确掌握流程图的画法、各个图标的含义和流程图中的具体内容。只要考生正确理解了送配车的控制关系,就可正确地填写出流程图中的空缺。由于流程图描述的是取货流程,根据空(1)两边的提示,如果是取货命令则执行左面操作,如果不是取货命令则执行其他操作,因此空(1)处的条件语句应判别“是取货命令吗”;空(2)处应为获取取货命令后,对命令参数进行分析的操作,得到取货的具体位置:空(3)处主要根据第二步分析出的具体位置,完成对送配车运行的控制,直到送配车达到相应的目的位置,即送配车定位。

  • 第14题:

    已知一份炒菜的原料及用量记录表如表1—17所示。 请计算该菜的营养素含量。


    正确答案:
    各种食物成分如表1—18所示。



  • 第15题:

    按照要求完成后,用Access的保存功能直接存盘。

    [要求]

    1.用Access创建“姓名表”(内容如表1-7所示)。

    2.用Access创建“工作部门表”(内容如表1-8所示)。

    3.用Access创建“工作时间表”(内容如表1-9所示)。 4.通过Access的查询功能生成“职工信息汇总表”(内容如表1-10所示)。


    正确答案:“姓名表”显示效果如图1-83所示;“工作部门表”显示效果如图1-85所示;“工作时间表”显示效果如图1-87所示;“职工信息汇总表”显示效果如图1-92所示。
    “姓名表”显示效果如图1-83所示;“工作部门表”显示效果如图1-85所示;“工作时间表”显示效果如图1-87所示;“职工信息汇总表”显示效果如图1-92所示。 解析:1.创建“姓名表”
    (1)在Access环境中,单击[设计]按钮,如图1-78所示,或者双击图1-78中的[使用设计器创建表]选项。
    (2)打开[表1:表]窗口,在[字段名称]列的第1行文本框中输入“编号”,在[数据类型]列的第1行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文本]选项,将[字段属性]区域中的[字段大小]文本框中的值更改为“4”,如图1-79所示。
    (3)在[字段名称]列的第2行文本框中输入“姓名”,在[数据类型]列的第2行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文本]选项。
    (4)用鼠标右键单击第1行的任意位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主键]命令,如图1-80所示。
    (5)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或按[Ctrl+S]组合键,或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圆[保存]按钮),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在[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姓名表”,单击[确定]按钮,如图1-81所示。
    (6)单击[关闭]按钮(如图1-82所示),返回到如图1-78所示的编辑窗口。

    (7)双击“姓名表”,在打开的[姓名表:表]窗口中依据试题中表1-7给出的内容进行相关文字或数字的录入。录入完成后的“姓名表”效果如图1-83所示。
    (8)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或按[Ctrl+S]组合键),保存所录入的数据。
    (9)单击[关闭]按钮,返回到如图1-78所示的编辑窗口。
    2.创建“工作部门表”
    仿照“姓名表”字段的创建步骤,完成“工作部门表”字段的创建,完成字段创建后的效果如图1-84所示。依据试题中表1-8给出的内容进行相关文字或数字的录入,完成数据录入后的“工作部门表”效果如图1-85所示。

    3.创建“工作时间表”
    仿照“姓名表”字段的创建步骤,完成“工作时间表”字段的创建,完成字段创建后的效果如图1-86所示。依据试题中表1-9给出的内容进行相关文字或数字的录入,完成数据录入后的“工作时间表”效果如图1-87所示。

    4.创建“职工信息汇总表”
    (1)选择[工具]→[关系]命令(或单击[数据库]工具栏中的 (关系)按钮)。在[显示表]对话框的[表]选项卡中,先选择“姓名表”,再单击[添加]按钮。接着选择“工作部门表”,单击[添加]按钮。最后选择“工作时间表”,单击[添加]按钮。
    (2)单击[关闭]按钮,退出[显示表]对话框。选择“姓名表”中的[编号]字段并拖动鼠标到“工作部门”的[编号]字段,系统将弹出[编辑关系]对话框。单击[创建]按钮(如图1-88所示),从而建立“姓名表”与“工作部门表”之间的联系。

    (3)选中“姓名表”的[编号]字段并拖动鼠标到“工作部门表”的[编号]字段,在弹出的[编辑关系]对话框中单击[创建]按钮,建立“姓名表”与“工作部门表”之间的联系。通过各张表的[编号]字段建立表间联系的操作结果如图1-89所示。单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在系统弹出的[保存]提示对话框中单击[确认]按钮,保存之前所进行的关系布局的参数设置。
    (4)在如图1-78所示的窗口中单击[查询]标签。接着双击[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选项(如图 1-90所示),系统将弹出[显示表]对话框。在[表]选项卡中,分别选择“姓名表”、“工作部门表”和“工作时间表”并单击[添加]按钮,将各张表格添加到查询编辑窗口中。单击[关闭]按钮,退出[显示表]对话框。

    (5)基于试题所给出的表1-10中各字段的编排顺序,依次拖动“姓名表”的[编号]字段和[姓名]字段、“工作部门表”的[年龄]和[部门]字段,以及“工作时间表”的[工作时间]字段到查询窗口下半部分的相应字段中,操作结果如图1-91所示。

    (6)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或按[Ctrl+S]组合键,或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 (保存)按钮),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在[查询名称]文本框中输入“职工住处汇总表”,单击[确定]按钮。
    (7)选择[查询]→[运行]命令(或单击[查询]工具栏中的 (运行)按钮),系统将自动生成如图1-92所示的职工信息汇总表。

    5.数据库保存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 (保存)按钮或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或按[Ctrl+S]组合键),将文档以系统默认的文件名直接存储在系统默认的目录中。

  • 第16题:

    对某班学生进行分组,如表3—1所示,这是( )。


    正确答案:B
    平行分组体系是指对同一个总体进行多个简单分组,然后将这些平行排列起来。题中,对某班学生的分组中,选择按照性别和年龄两个标志进行独立的简单分组,然后再把它们平行排列起来,属于平行分组体系。

  • 第17题:

    下列关于温度的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②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③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④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由公式可知,气体的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对个别分子来说它有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 第18题:

    关于热力学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
    (1)气体的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2)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
    (3)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
    (4)从微观上分析,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以上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1)(2)(4)
    B、(1)(2)(3)
    C、(2)(3)(4)
    D、(1)(3)(4)

    答案:B
    解析:
    由能量公式可知,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是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度量,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也是物质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度量,对个别分子要说它有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 第19题:

    某些资产的预期收益率y的概率分布如表1—4所示,则其方差为( )。
    表1—4随机变量y的概率分布




    A.2.16
    B.2.76
    C.3.16
    D.4.76

    答案:A
    解析:
    该资产的预期收益率Y的期望为:E(Y)=1×60%+4×40%=2.2;其方差为:Vαr(Y)=0.6×(1-2.2)2+0.4×(4-2.2)2=2.16。

  • 第20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如图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节中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

    任务:
    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如何估算油酸分子的大小。


    答案:
    解析:
    师: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为10。o m。那么分子如此之小,肉眼根本看不到,怎样才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 生:运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师:很好,既然大家都预习过教材,下面我们就开始操作。
    教师将1滴油酸滴在水面上,水面上形成油酸薄膜。
    师:因为油酸分子部分亲水,所以油酸分子在水面为单层分布。那么要测量分子的直径,我们需要考虑哪两个问题呢
    生:l小滴油酸的体积、油酸薄膜的面积。
    师:非常好,因为底面积乘上高(油酸分子的直径)就是体积了,对不对那我们如何测量体积和面积呢
    生:体积的话可以用量筒测量,面积用直尺测量长和宽。
    师:大家说的方法在测量常规物体的时候比较适用,但是油酸只有1滴我们怎样才能测出体积和面积呢
    生:可以通过测量大量液滴的体积除以总滴数就是体积。油酸在水面上是透明的面积无法测量。
    师:体积的测量方法大家说得很好。面积的话我们可以用痱子粉、玻璃板和坐标纸来估计,下面大家先动手测量一下油酸的体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来回走动进行指导。学生测量出1滴溶液含纯油酸约为2x10-5mL。
    师:大家都测量出油酸的体积了,下面老师将示范如何测量油酸的面积,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然后自己操作。
    教师操作:将痱子粉撒在水的表面。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1滴溶液,油酸立即在水面散开,形成薄膜,薄膜上没有痱子粉,可清楚地看出它的轮廓。待薄膜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下薄膜轮廓。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
    师:好,大家来数一下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数完之后乘上单个正方形小格的面积就得到了油膜的面积。接下来,大家能独立求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了吗
    生:能。
    师:好.大家自己操作一遍,有问题随时举手示意。

  • 第21题:

    2012年,某农场花生生产中的某些经济参数如表1所示,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按照计划数,该农场2012年肥料总成本为(  )元。
    A.1452
    B.1440
    C.1432
    D.1560


    答案:A
    解析:
    肥料总成本等于播种面积、单位面积施肥量和肥料单价的连乘积。按照计划数,肥料总成本=120×22×0.55=1452(元)。

  • 第22题:

    2012年,某农场花生生产中的某些经济参数如表1所示,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因素分析法常用的主要方法有(  )。
    A.连环替代法
    B.平衡分析法
    C.差额计算法
    D.指数加权法


    答案:A,D
    解析:
    因素分析法是将多个因素逐一分解,分别计算每个因素对评价对象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方法有连环替代法和指数加权法。

  • 第23题: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要点包括()。

    • A、气体分子有体积
    • B、气体分子没有体积
    • C、气体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