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各学习领域由哪几部分构成?( )A.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实施要点 B.目标、操作方式建议和评价要点 C.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 D.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发展要点

题目
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各学习领域由哪几部分构成?( )


A.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实施要点
B.目标、操作方式建议和评价要点
C.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
D.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发展要点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中把义务教育分成四个学段,每一个学段分成四个领域,每个领域都从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个角度来阐述课程内容。C项正确。

A、B、D三项:表述均不符合文件阐述。与题干不符,排除。
更多“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各学习领域由哪几部分构成?( ) A.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实施要点 B.目标、操作方式建议和评价要点 C.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 D.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发展要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美术教学设计中,选择美术学习活动与学习方式的主要依据是(  )。

    A.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B.教学评价与学生人数
    C.教学环节与教学时间
    D.工作报酬与劳动强度

    答案:A
    解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 第2题:

    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第四学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评价要点的是( )。

    A. 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
    B. 通过美术和多方面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
    C. 策划一次完整的写生活动并获取创作素材
    D.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 进行创作与展示

    答案:C
    解析:
    第四学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评价要点包括: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与同学合作确定研究课题。以美术知识结合其他学科以及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用图像、文字、声音等形式记录调查与思考的结果,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个人或与集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展示。以创作与展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与人类生存环
    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多元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 第3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划分学段的根据是( )。


    A.美术学科知识体系

    B.达成美术文化的目标

    C.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D.学生美术学习动机

    答案:C
    解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设计思路中第二条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

  • 第4题:

    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际准(2011 年版)》,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第四学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评价要点的是( )。


    A.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
    B.通过美术和多方面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
    C.策划一次完整的写生活动并获取创作素材
    D.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展示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际准(2011 年版)》中课程内容的理解。第四学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评价强调:(1)在生活中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与同学合作确定研究课题。(2)以美术知识结合其他学科以及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3)用图像、文字、声音等形式记录调查与思考的结果,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4)以个人或与集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展示。(5)以创作与展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多元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由此,选项中A、B、D三项的理解都是正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策划一次完整的写生活动并获取创作素材不属于第四学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评价要点。与题干相符,当选。

  • 第5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采用的划分美术学习领域的依据是( )。


    A.学习活动
    B.艺术门类
    C.工具媒材
    D.技法难易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前言的理解。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A项正确。

    B项:艺术门类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四种: 1、从艺术的存在进行分类,分为空间艺术(建筑、绘画、雕塑),时间艺术(音乐、文学),与时空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等)。 2、是从艺术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分为静态艺术(建筑、绘画、雕塑)、动态艺术(音乐、戏剧、电影),动静结合艺术(文学)。 3、按主体对象的感觉方式进行分类,分为视觉艺术(建筑、绘画、雕塑)、听觉艺术(音乐)、视听综合艺术(戏剧、电影)与想象艺术(文学)。 4、按艺术的内容特征进行分类,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电影)与表现艺术(音乐、建筑、诗歌、舞蹈)。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美术新课标中,媒材具体指的是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音带、木材和橡胶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的媒材大量出现,如:电脑、摄像机、IPAD、针孔摄像头、炫彩纸、吹塑纸、牙膏泥、太空泥、油漆笔等等。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技法难易是美术学习中贯穿于整个教学中的问题。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6题:

    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学习活动建议,针对《书籍装帧》一课,列举三项学习活动的建议。


    答案:
    解析:
    (1)欣赏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一些主要特征,尝试用语言或文字从封面以及内容的角度进行评述。(2)学习书籍装帧设计的步骤与方法,自己选择一本书进行多种形式的设计练习。(3)了解书籍封面的常用工艺,结合实际生活,完成符合实际需求的书籍封面设计。(4)以团队合作的方式,选择某一本书,进行设计练习,共同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5)利用网络查找收集的方法,了解一些关于书籍装帧的不同设计,用摄影、绘画或文字的方式收集和书籍内容相关的资料,对一些书籍设计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 第7题:

    构成新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D.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答案:C
    解析:
    略。

  • 第8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四个学习领域,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

    • A、综合·探索
    • B、绘画·创作
    • C、手工·制作
    • D、展示·评价

    正确答案:A

  • 第9题:

    美术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分别由()组成。

    • A、目标。
    • B、学习活动建议。
    • C、评价要点。

    正确答案:A,B,C

  • 第10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按照()的不同将美术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学习领域。

    • A、学习活动方式
    • B、课程性质
    • C、课程的价值取向
    • D、教师的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多选题
    美术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分别由()组成。
    A

    目标。

    B

    学习活动建议。

    C

    评价要点。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A

    内容

    B

    目标

    C

    学习方式

    D

    总目标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一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评价要点是(  )。

    A.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B.简练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C.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和材料
    D.辨别13种以上的颜色

    答案:A
    解析:
    第一学段“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评价要点是:积极参与造型游戏活动:结合儿歌、童话或故事,运用媒材进行创作与展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 第14题:

    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 第15题: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中的学习领域的组成部分的是( )。

    A.目标
    B.学习活动内容
    C.学习活动建议
    D.评价要点

    答案:B
    解析:
    B选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个部分组成综上,B选项正确。

  • 第16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习领域分类的依据是( )。


    A.美术门类
    B.创作媒体差异
    C.学科知识
    D.学习活动方式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识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D项正确。

    A、B、C项: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领域的划分没有提及此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7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按照(  )的不同将美术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学习领域。

    A.学习活动方式
    B.课程性质
    C.课程的价值取向
    D.教师的教学方法

    答案:A
    解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 第18题:

    下列对于活动表现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是教师的评价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但不能是学生的自我评价

    B.既可以评价认知性学习目标.也可以评价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

    C.活动表现评价一定要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不能在活动后进行

    D.活动表现评价只评价学生的活动表现.不评价学生的活动结果

    答案:B
    解析:
    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所以不仅仅老师评价、学生间评价,学生也可以自我评价。A项错误。活动表现评价不仅仅在活动中,还可以在活动后,并且不仅仅评价活动中的表现,还评价活动结果,所以C、D两项错误。活动表现评价可以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即学生活动的目标,包括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目标,所以B项正确。故本题选B。

  • 第19题:

    简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的目标。


    正确答案:(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 第20题: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 A、内容
    • B、目标
    • C、学习方式
    • D、总目标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学习评价是依据学习目标对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2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四个学习领域,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
    A

    综合·探索

    B

    绘画·创作

    C

    手工·制作

    D

    展示·评价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的目标。

    正确答案: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