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求助者明明知道世界上没有鬼……但就是难以控制”,表明求助者存在( )。
(A) 现实冲突
(B) 常形冲突
(C) 道德冲突
(D) 变形冲突
第2题:
你认为以下最有效的认可对方的方式是()。
第3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吸吮手指、咬指甲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
第4题:
当将干的离子交换树脂浸入()时,其体积常常要(),这种现象称为溶胀。
第5题:
适应水平现象是指我们通过有先前经验定义的中性水平来判断我们现在的经验。
第6题:
“黑板擦就是用来擦黑板的”,我们常常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这种倾向性称为()。
第7题:
压抑说
痕迹消退说
干扰说
提取失败说
第8题:
第9题:
暂时性遗忘
舌尖现象
抑制现象
压制现象
第10题:
高原现象
遗忘现象
舌尖现象
回忆现象
第11题:
可逆性
不守恒性
自我中心性
不可逆性
第12题:
衰退理论
干扰理论
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
动机性遗忘理论
第13题:
第14题:
美国人见面常常习惯()。
第15题:
我们明明知道某人的名字,可就是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有人提醒这个人的姓或者名,或者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某些事件,我们就能回忆出这个人的姓名。这种现象支持了遗忘理论中()。
第16题:
我们对他人的知觉常常根据他的行为,而忽略行为发生的环境的前后关系,这种现象称为()偏见。
第17题: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为()
第18题:
第19题:
定势
知觉
功能同着
问题表征
第20题:
第21题:
科学性
可行性
教育性
示范性
第22题:
干扰说
消退说
提取失败说
压抑说
第23题:
第24题:
压抑说
痕迹消退说
干扰说
提取失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