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把圆周率“3.1415926535……”编成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这运用的是记忆术中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学生在记忆圆周率时,将3.14159……编成口诀“山巅一寺一壶酒……”进行识记。这是运用了认知策略中的(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正确答案:B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位置记忆法、谐音联想法、缩减与编歌诀等)、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等。把3,14159……编成口诀“山巅一寺一壶酒……”进行识记属于谐音联想法。

  • 第2题:

    教师在讲解圆周率的时候,把圆周率“3.1415926535”编成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是运用了哪种精加工策略( )
    A.记忆术 B.做笔记
    C.生成性学习 D.提问


    答案:A
    解析:
    题干讲述的是记忆术中的“谐音联想法”。

  • 第3题:

    把《辛丑条约》中的内容记忆为“钱禁兵馆”(前进宾馆),主要是运用了( )记忆术。


    答案:缩简,
    解析:

  • 第4题:

    把圆周率“3.1415926535……”编成顺口溜“山巅—寺—壶酒,尔乐苦煞吾……”,这运用的是记忆术中的( )


    A.位置记忆法

    B.缩简和编歌诀

    C.谐音联想法

    D.视觉联想法

    答案:C
    解析:
    谐音联想法是通过谐音线索,运用视觉表象,假借意义进行人为联想。

  • 第5题:

    乾隆皇帝在蓟县境内建造了五处行宫,盘山的静寄山庄、白涧行宫、桃花寺行宫、隆福寺行宫这四处行宫均被毁坏,仅存遗址,只有独乐寺行宫保存完好。请问独乐寺行宫建于哪年?


    正确答案: 乾隆十八年(1753年)

  • 第6题:

    在下列建筑中,属于唐代的是()。

    • A、南禅寺
    • B、隆兴寺
    • C、保国寺
    • D、独乐寺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某地警察局热心为民办事,当地人传顺口溜赞扬:“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警察”,后来有人把顺口溜改为:“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这样顺口溜传得更远了。上面改句中词语运用很有特点,请你从词语锤炼的目的角度分析。


    正确答案:改句将“警察”改为“110”,目的是使得词语更加新鲜,更加生动活泼。

  • 第8题:

    学生在记圆周率3.14159时,用“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记,这是利用了( )。

    • A、复述策略
    • B、精细加工策略
    • C、组织策略
    • D、调节策略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把圆周率“3.1415926535……”编成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这运用的是记忆术中的(    )
    A

    位置记忆法

    B

    缩简和编歌诀

    C

    谐音联想法

    D

    视觉联想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菜根谭》云:“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这告诉我们()
    A

    静与动、苦与乐是没有严格界限的

    B

    静与动、苦与乐是相辅相成的

    C

    真静、真乐境界是不可能存在的

    D

    动与苦是绝对的、静与乐是相对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在下列建筑中,属于唐代的是()。
    A

    南禅寺

    B

    隆兴寺

    C

    保国寺

    D

    独乐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学生在记圆周率3.14159时,用“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记,这是利用了( )。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调节策略


    正确答案: C
    解析: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 第13题:

    某初中历史教师李某某为中国古代史专题中的一节新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准备教学设计。她的教学设计流程大体如下:
    首先,教师通过一首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来引出我国古代数学领域中的一项成就——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接着,教师以设问的形式引起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各项辉煌文化成就的兴趣。带着教师的问题阅读教材内容。
    其次.教师结合有关本课内容的彩色挂图详细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数学、农学和地理领域所取得的各项重要文化成果,并将全体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结合一幅挂图试着分析并总结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最终由教师总结并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点评。
    最后。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中重点内容的记忆。
    (1)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恰当请说出你的理由。
    (2)结合本课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解析:
    (1)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该教师在准备本次授课的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采取挂图的形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有限,应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或者播放有关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影视作品等,增强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取得的文化成果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强教学效果。此外,该教师在导课环节应适当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有关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民族融合的知识点,为课堂上的分组讨论环节埋下伏笔,增强讨论效果。 (2)通过展示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取得的相关文化成果的图片、音视频,使学生能够以较为直观的形式理解、记忆抽象的知识,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光辉灿烂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情感。

  • 第14题:

    记忆圆周率“3.14159…”时采用口诀“山顶一寺一壶酒……”。这种精细加工策略是()。

    A.位置记忆法
    B.首字联词法
    C.限定词法
    D.关键词法

    答案:C
    解析:
    一般的精细加工的策略有许多种,其中有很多被人们称为记忆术。比较流行的一些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视觉联想法和关键词法。使用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都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首字联词法是利用每个词的第一个字形成一个缩写。关键词法是将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例如,英文单词“Tiger”可以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就是把“老虎”的概念与相似的音“泰山”联系在一起。限定词法也叫谐音联想法,是运用联想,假借意义,比如题干中的圆周率,我们把它联想为“山顶—寺—壶酒”的形象,便于记忆。

  • 第15题:

    数学老师教学生记忆圆周率时,指导学生把3.14159记成“山间一寺一壶酒”。这种方法属于()。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自由联想策略

    答案:C
    解析:
    题干运用的是谐音联想法,属于精细加工策略中的记忆术。

  • 第16题:

    小学心理健康《我是记忆高手》
    一、考题预测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记忆术
    1.规则介绍
    和尚想考考教书先生的学问和记忆力,就要这位先生背诵一遍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22位。这位聪明的先生想出一个高招,很快就背出来了。原来,他根据读音相近的特点,编了一首歌谣:“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这样他很快就记住了3.1415926535897932384626这一长串复杂的数字。
    2.分享交流
    师:故事中的教书先生是如何快速记忆圆周率的呢?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生:故事中的教书先生是根据谐音编了歌谣快速记忆圆周率的,我们今后背诵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记忆方法。
    教师小结:教书先生采用的编歌谣记忆的方法就是一种很常用的记忆方法,其实提高记忆的方法是很多的,在我们的学习中掌握巧妙的记忆方法就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二)主题活动一:记忆数字
    1.规则介绍
    A.记一组数字:请你在20秒钟内,记住下面的数字,然后将数字盖住,并把你所记住的数字写在一张纸上。
    请你记住的数字是:850273169。
    B.记以下三组数字:61244 183672 54108216
    请你在30秒钟内,记住上面三组数字,然后将数字盖住,把你记住的数字写在纸上。
    2.交流讨论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上面的数字的?
    生1:我是重复多次的记住这些数字的;
    生2:除了重复多次记忆外,我发现三个数字三个数字组合起来记会更快一些。
    教师小结:在记数字的练习中大家主要都是采取了重复识记的办法来进行记忆的,也有同学能够采取一些小技巧来加速记忆,比如组合法。
    (三)主题活动二:方法指南
    1.规则介绍
    通过刚才的小练习,相信大家都发现了想要快速记忆是有技巧的,那都有哪些提高记忆的技巧呢?
    2.交流讨论
    组1:背单词或者课文的时候可以写在小卡片上,上学、放学路上都可以记忆;
    组2:可以像故事中的教书先生一样,根据谐音编个口诀或者歌谣来帮助记忆;
    组3:在复习时可以根据背诵内容进行分类记忆,这样能提高效率。
    教师小结:大家讨论出来的这三个方法叫做卡片法、形象记忆法以及组块法,除了这三种方法之外呢,还有很多好的记忆技巧,例如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记忆法就是眼看、手写、口念、耳听结合起来记忆的方法,还有联想法、图表法等等。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四)总结升华
    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记忆技巧?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一下,他们都用过哪些好的记忆技巧,看看哪种方法最适合你。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说一说你的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2.你有哪些记忆技巧?


    答案:
    解析:
    1、故事导入
    从故事入手,生动形象引出主题的同时也能够很快的让学生融入课堂,明确本课的主题。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也能够进一步突出本课主题,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课的重点。
    主题活动一:记忆数字
    采用游戏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去,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更能够深入的感受到记忆技巧的重要性。
    主题活动二:方法指南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针对记忆技巧的问题来进行探讨,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去,通过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得出不同的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进行整理小结与补充,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能够掌握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2、(1)组块法
    ①把要背诵的内容分成组,然后一组一组地记忆。
    ②对记忆材料按照所属的范畴进行分类,再将同一范畴的材料归在一起加以记忆。
    (2)卡片法
    把要记住的东西写在一张卡片上,随时拿出来记忆。
    (3)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记忆法
    以眼、耳、口、手协同活动进行记忆的方法。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4)形象记忆法
    将没有规律的记忆材料、词语按照顺序串连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从而达到记住材料的目的。
    (5)先理解后识记
    当我们理解了材料的意义,并能够将新材料与以往头脑中存贮的材料相联系时,我们对新材料的记忆效果就会更好。

  • 第17题:

    有人把圆周率3.14159,编成顺口溜“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背诵,这是利用了()

    • A、生成性学习
    • B、组织策略
    • C、元认知策略
    • D、记忆术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避暑山庄周围庙宇中俗称大佛寺的是()

    • A、普乐寺
    • B、龙兴寺
    • C、普宁寺
    • D、殊像寺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有人记忆“π”值3.14159时,联想为“山上一寺一壶酒”,这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组织策略
    • B、复述策略
    • C、元认知策略
    • D、精加工策略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教师让学生把历史年代编成顺口溜来识记,这属于()

    • A、机械识记
    • B、无意识记
    • C、意义识记
    • D、有意识记
    • E、长时记忆

    正确答案:C,D

  • 第21题:

    单选题
    有人把圆周率3.14159,编成顺口溜“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背诵,这是利用了()
    A

    生成性学习

    B

    组织策略

    C

    元认知策略

    D

    记忆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运用类比和记忆术来促进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是学习策略中的()。

    正确答案: 精加工策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教师让学生把历史年代编成顺口溜来识记,这属于()
    A

    机械识记

    B

    无意识记

    C

    意义识记

    D

    有意识记

    E

    长时记忆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