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设计是一种创新造物活动,这就要求从事创新造物活动的人们具有创造性思维,具有()地认识一切事物的方法,即设计思维。
第2题: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加强顶层设计,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真正实现1+1+1>3的效果。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我们()
第3题:
要将地沟油赶出餐桌,就要发挥立法、环保、卫生防疫、城市管理、工商质检等部门的作用,加强对餐饮垃圾的综合监管。这样做的哲学道理是() ①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③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第4题:
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创新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第5题: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下列最符合这一要求的成语是()
第6题:
定性思维方法是根据事物的性质来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第7题: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改革开放即将走到第四十个年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跟随世界到引领世界,在获得一系列卓越成就的今天,中国依旧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维续前行。这主要说明() ①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事物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第8题:
《中国好声音》一个创新点是它的运作模式,即尝试制播分离,与市场化运作结合,打造媒体、营销、资源整合的产业链条,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让话题、热点、感动、悬念、期待不断,激发企业、媒体、观众、网民的欲望。这启示我们()①创新中要坚持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②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发展③主动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④要通过数量的积累,为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第9题:
关于现代兴起的系统论这一学科,正确的说法是()
第10题:
系统思维是指?()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要看清一个东西,不仅要多看,而且要会看。”这告诉我们() ①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②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认识事物既要掌握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又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加工制作 ④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可靠
第14题:
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读一部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体现了() ①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层次性;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15题: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 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16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社会再度关注高考,对更合理的高考制度充满期待。10年前开始的高校自主招生试点打破了一考定终身,但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争议不断,褒贬不一。高校自主招生的试点与争议蕴含的哲理是() ①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会因人而异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正确判断和选择
第17题:
多向思维方法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要从不同的方向分析问题。()
第18题:
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总量上去了,发展的质量却亟待提高,我们一刻都不能忘记发展中那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隐患。这要求我们()
第19题:
高速铁路给人们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高票价。这告诉我们()。
第20题:
将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要素或层次,分别抽取其个别属性加以考察,从而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是()。
第21题:
为缩小沿海和山区发展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福建省大力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山海协作工程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为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主要体现了() ①在实践中坚持了辩证的思维方法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④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第22题:
用斗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用联系的、系统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用对立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