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下面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自尊自强”主题中的内容节选。材料二 某教师围绕“生命形态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内容,按照活动建议,设计了如下调查活动方案。根据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要求:请将上述活动方案中空缺的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总结三处内容补充完整。

题目
材料一 下面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自尊自强”主题中的内容节选。

材料二 某教师围绕“生命形态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内容,按照活动建议,设计了如下调查活动方案。

根据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要求:请将上述活动方案中空缺的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总结三处内容补充完整。


相似考题
更多“材料一 下面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自尊自强”主题中的内容节选。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的基本内容。(10分)


    答案:
    解析:
    地理图像以及地理视频、计算机网络都承载了大量的地理信息,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地理信息载体,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活动。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观察地理图像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理景观图片来观察不同地区某一方面的地理特征,也可指导学生用地理语言描述或解释地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现象。
    教师要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有关地域文化、区域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的主题,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数据、文字、地图、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并进行取舍、整理、归纳,按照学生自己喜爱的方式制作成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交流。

  • 第2题:

    根据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下面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自尊自强”主题中的内容节选。

    材料二某教师围绕“生命形态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内容,按照活动建议,设计了如下调查活动方案。

    要求:请将上述活动方案中空缺的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总结三处内容补充完整。


    答案:
    解析:
    (1)活动目标 ①了解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理解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②学会观察动植物。
    ③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2)活动过程
    ①布置任务
    学生5-7人一组,观察身边的动物、植物(从动植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每小组做好记录,课上交流)。
    观察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对生命的看法,人与生命的关系,如何实现人与动植物的和谐相处。
    ②观察访谈
    组织学生到动物园观察动物,并与动物园解说员进行交流访谈,了解老虎、狮子、猴子等动物的状况。
    组织学生到农场去观察玉米、大豆、蔬菜等植物,并与农场员工交谈,了解这些植物的外形、习性等。
    组织学生到花卉基地观察玫瑰、百合、吊兰、含羞草等花卉,并与花卉管理员交谈,了解这些花卉。
    学生也可以观察自己养的小动物、小植物:猫、狗、小兔子、芦荟、水仙花等。
    ③课上交流(学生汇报)
    动物:4、白兔(外形:红色的眼睛,长长的耳朵,短短的尾巴;生活习性:爱吃草、胡萝h;性情:温顺、警惕;和人的关系:小朋友特别喜欢,给人温暖、可爱的感觉)
    植物:吊兰(外形:叶子垂直;生活习性:耐寒、耐旱;其他:长得很快、极易成活;和人的关系:室内布景,显得典雅、大方、活泼)
    ④回答问题
    对生命的看法:多彩的生命构成了多彩的世界,每个生命都具有独特性。
    人与动植物生命的关系:人要尊重和保护其他动植物,和动植物和谐相处。
    如何实现和谐相处:保护环境。
    (3)活动总结
    学生通过观察与访谈的形式,了解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各个生命的独特性,体会到了生命的神奇,也了解了动植物和人类的亲密关系,逐步形成了尊重生命、与其他动植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 第3题:

    下图所示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成长中的我”部分课程内容。

    问题:请简要分析A、B、C的相互关系。(12分)


    答案:
    解析:
    分析A、B、C三者的关系,既要从三者整体上找共同点,又要从三者之间具体关系谈。三者之间一定注意把握内在,而且要注意双向的角度,以A和B为例,要从A对B,B对A两个角度。

  • 第4题:

    简要论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中“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 第5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叙述《义务 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


    答案:
    解析: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②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第6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是如何进行说明的?


    正确答案:美术课程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 第7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正确答案: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面向全体学生;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关注文化与生活;
    (4)注重创新精神。

  • 第8题:

    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述“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的具体内容。


    正确答案: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作为特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美术教学建立在学生视觉感知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的形象传达信息和印证事实与原理。美术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对视觉元素和形式法则的体悟和认识,并融入视觉感知之中。因此,视觉性是美术教学的首要特征。

  • 第9题: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四个部分。据此回答下面问题。《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是()。

    • A、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 C、初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 D、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问答题
    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述“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的具体内容。

    正确答案: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作为特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美术教学建立在学生视觉感知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的形象传达信息和印证事实与原理。美术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对视觉元素和形式法则的体悟和认识,并融入视觉感知之中。因此,视觉性是美术教学的首要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是如何进行说明的?

    正确答案: 美术课程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我们学习并使用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指()。
    A

    实验稿

    B

    2011年版

    C

    修订稿

    D

    2012年版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的开放性”的理解。


    答案:
    解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地理课程内容的封闭状态被彻底打破了。许多新的观念、新的科研成就、新的技术、新的研究思路,对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①地理教材趋于多样化
    “一纲多本”的模式促使教科书的多样性、内容体系结构的多样性。例如:人教版、星球版、北师大版等。
    ②课程内容不再拘泥于地理教科书
    地理教课书是地理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是我们可以运用课外资源:例如来自学生身边的生活、来自时事新闻、来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等资源。同时教师还会去一些教科书中不适合自己学生的内容。
    ③课程内容融入开放式论题。
    现在的地理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固定结论的知识。例如引导学生思考故宫门票价格的问题。目的不是得出权威结论,而是帮助学生学习思考和明辨相关的地理问题。
    ④教学中的案例素材可以是多样化的。陈旧的案例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实时的案例更新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 第14题:

    下面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成长中的我”主题中的一条内容标准:问题:该内容标准如何体现“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 (12分)


    答案:
    解析:
    (1)课程内容中,“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是为了让学生正确地面对遇到的挫折和逆境,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不要气馁,并且能够克服,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6分)
    (2)活动建议中,搜集“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事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一些战胜困难的人和事,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在讨论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到战胜挫折和逆境的方法.从而增加自信、自尊,明白困难可以战胜,养成乐观积极的态度。(6分)

  • 第15题:

    材料:下图所示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成长中的我”部分的课程内容。
    阀题:请简要分析A、B、C的相互关系。(12分)


    答案:
    解析:
    A、B、C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有利于锻炼个性的心理品质,磨砺人的意志,反过来,锻炼个性的心理品质,磨砺人的意志,有利于帮助我们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帮助我们找到走出逆境的应对方法。(4分)个性的心理品质得到了锻炼,意志得到了磨砺,心理素质增强,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自己的情绪得到很好的调节和控制,也利于锻炼自己的心理品质。(4分)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帮助自己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反过来,能够正确认识挫折和逆境,有利于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4分)

  • 第16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置了部分选学内容,以韦达定理为例简述设置选学内容的意义。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选学内容弥补了必修课程在内容上的有限性和知识广度与深度上的局限性等不足。 选学内容一方面对必修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又能发展学生的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以韦达定理为例,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后,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这是一节选学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韦达定理是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等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应用起来更加灵活多变。它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根的判别式是判定方程是否有实根的充要条件,而韦达定理说明了根与系数的关系,无论方程有无实数根,利用韦达定理可以快速求出两方程根的关系,因此韦达定理应用广泛,在初等数学、解析几何、平面几何、方程论中均有体现。

  • 第17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如何划分学习领域?


    正确答案: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 第18题:

    下列《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标准中的主题中,有“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的是()。

    • A、科学探究
    • B、身边的化学物质
    • C、物质构成的奥秘
    • D、物质的化学变化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材的编写建议。


    正确答案: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教科书和教师参考用书。
    (1)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美术教材。
    (2)实现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和合理性。
    (3)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4)鼓励美术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

  • 第20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正确答案:(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
    (2)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
    (3)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
    (4)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
    (5)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7)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
    (8)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 第21题:

    我们学习并使用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指()。

    • A、实验稿
    • B、2011年版
    • C、修订稿
    • D、2012年版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材的编写建议。

    正确答案: 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教科书和教师参考用书。
    (1)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美术教材。
    (2)实现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和合理性。
    (3)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4)鼓励美术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正确答案: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面向全体学生;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关注文化与生活;
    (4)注重创新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