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下列做法,有助于推动深入讨论的是()
第3题:
研究性学习是以()为基本目标的。
第4题:
在学习“为什么首先选择深圳、珠海、厦门来办特区”这一知识点时,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下哪种方法最有效()。
第5题:
在运用讲述法时,教师不应()。
第6题:
下列有关脑力激荡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第7题: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请对其进行分析。 (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舍有大量泥沙”。 (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已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
第8题:
先提问,稍作停顿,再指定学生回答
先提问,然后立即指定学生回答
先指定学生,然后立即提出问题
先指定学生,稍作停顿,然后提出问题
第9题:
提示学生围绕主题展开争论
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
让学生自己解决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教师及时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让学生围绕答案进行讨论
教师和助教积极参与讨论,尽可能回复所有的帖子。
当学生针对一个问题讨论激烈的时候,教师和助教要及时解答
在论坛不太活跃的时候,教师提出一些引导思考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提出更高思维层次的问题。
提出一些封闭式问题让学生讨论,便于学生快速形成共识。
第13题:
第14题:
上讨论课过程中,在争执不下时,教师要()。
第15题:
学习活动设计离不开对问题的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属于合理做法的是()。
第16题:
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法教学的基本步骤有()
第17题: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 (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 (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第18题:
课堂提问时,教师通常应该()。
第19题:
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称为()。
第20题:
重视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第21题:
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让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学生探究
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材料和线索
协助学生分析材料和证据
协助、引导学生审查假设得出的结论
第22题:
第23题:
尽可能地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发生联系
在讲述过程中,可不断提出并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不结合其他的方法
为学生提供科学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