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齐桓公率领八国联军入侵楚国,伐楚的理由是,用左传原文回答?
第2题: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人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译: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略
第3题:
晏子春秋》中记载:“君使服之于内,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是()形式的广告。
第4题:
以下哪一项典故不属于春秋时期行人辞令左右国家大事的历史事件()
第5题:
在晏子使楚的故事中,晏子用“橘在淮南则为橘,橘在淮北则为帜”来巧妙的反击了楚王,你知道这句话反映了什么样的生物学道理吗?()
第6题:
试指下列句子中的判断句、被动句、双宾语句和习惯句。得无楚之水土善盗耶?(《晏子春秋》)
第7题:
“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
第8题:
中原文化
齐鲁文化
巴蜀文化
屈原文学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范蠡经商
刘邦登基称帝
黄巢起义
宋江聚义
晏子使楚
第12题:
《左传》
《春秋》
《国语》
《晏子春秋》
第13题:
第14题:
下列选项中,与菏泽有关的著名历史事件是()
第15题:
窝阔台采纳了()的建议,设课税所,有条件地保留了中原文明。
第16题:
晏子的劝谏事例大都记载在()
第17题:
下面是一位学生整理的“古今异义词”笔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8题:
《公羊传》记载齐楚召陵会盟用“楚屈完”而不用“楚使屈完”是为了抬高屈完地位。
第19题:
以精力自致者(曾巩《墨池记》)
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苏洵《六国论》)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第20题:
第21题:
揭示出了课堂内容,但不利于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揣摩人物心理
为学生创设了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境
符合新课导入的要求,能引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用新颖的形式唤醒学生与作者相同的情感体验
第22题:
耶律楚材
丘处机
脱脱
元好问
第23题:
张仪诳楚
晏子使楚
郑子家告赵宣子
宾媚人入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