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教育心理学家一直对教材设计和编排方式十分感兴趣,认为不同的教材编排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学习成绩)。有一项研究对思考题放在教材内容中的位置安排和思考题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考察不同类型思考题(知识题与解题能力题)放在教材内容前、后不同位置的效果。请设计实验帮助研究者达到实验目的(说明采用什么类型的实验设计,如何选取、分配被试)
第5题:
()是编写教案的关键因素。
第6题:
学完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朱自清的文笔、文风,又向学生推荐了朱自清的其他文章,让学生去阅读欣赏,然后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就其文风写一篇评论。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第7题:
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 )。
第8题:
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为学生指定书目
加强评价和辅导
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第9题: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设计比较灵活
教师设置作业过多,与“减负”理念背道而驰
上述作业在设计上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侧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业设计忽略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练习
第10题:
问题过于笼统,不利于学生找准问题切入点。
这种问题没有具体答案,学生可自由发挥。
这种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应该仅仅给出判断,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答案的依据。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请结合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个口语交际的材料。
第17题:
在学习必修课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教师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一篇导游词来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故都的秋》,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第18题:
语文课上老师为大家讲解演讲的知识时,首先讲解了演讲的基本要求,然后讲解了演讲的技巧和方法,该如何准备一篇演讲稿以及演讲过程中要注意的诸多事项,最后详细举例,并用多媒体播放著名的演讲视频。之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素材写一篇演讲稿并进行3分钟演讲。对以上教学设计分析不正确的是()。
第19题:
下面不属于教案准备内容的是()。
第20题:
重视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第21题:
第22题:
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意在增加阅读训练强度
教师重视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追求作业设计新颖别致
第23题:
通读全文并小组讨论,要求学生通过工具书和讨论等方式解读字词问题,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问题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作者、文本的兴趣
适时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推出教学内容,扩展了学生思路,为下文进一步展开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
讨论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