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爱莲说》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爱莲”即爱君子之德,文章借赞美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体现了作者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B选项《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C选项《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明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和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D选项《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着力表现了竹子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表明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是一首托物育志诗。A选项《登飞来峰》是王安石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的诗作,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故选择A选项。
更多“学习《爱莲说》.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诗文,以下不符合要求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学习某版初中语文课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课时,教师指出这是韩愈的七言律诗,并为学生补充了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师又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黄鹤楼》(崔颢)
    B、《蜀相》(杜甫)
    C、《山居秋暝》(王维)
    D、《锦瑟》(李商隐)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诗歌。律诗分五言、七言两体,其中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字的即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A项《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B项《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D项《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都是七言律诗的代表作,C项《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五言律诗。本题当选C项。

  • 第2题:

    阅读下面的教学后记(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学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兴”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 我引入了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比如“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使教学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上述教学后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教师欠缺资源开发的意识,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合要求
    B、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C、教师“以俗解雅”的方法不符合古代诗歌学习的要求
    D、教师重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灵活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评价。材料中教师“以俗解雅”的方式是恰当的,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故本题选B。

  • 第3题:

    托物言志


    正确答案: 也称咏物述志,是指作者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表面上是在歌颂其物的性质,特点或某些属性,实质上是借此抒发作者自我的思想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此表现手法开创于屈原。在表情达意上有委婉曲折的特征。对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文学创作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第4题:

    在学习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修辞手法,并为学生列举了以下运用了相同修辞的句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B、-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教学杜甫的《春望》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五言律诗,下列不合适的是()。

    • A、张九龄《望月怀远》
    • B、王维《使至塞上》
    • C、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D、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学习杜甫的《春望》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运用以乐景写哀情手法的诗文,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 A、《雨霖铃》
    • B、《游山西村》
    • C、《送元二使安西》
    • D、《诗经?采薇》

    正确答案:B

  • 第7题:

    《草木篇》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它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了()。

    • A、比喻手法
    • B、拟人手法
    • C、直抒胸臆
    • D、欲扬先抑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雨巷》一诗所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A

    比喻

    B

    象征

    C

    直抒胸臆

    D

    托物言志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草木篇》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它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了()。
    A

    比喻手法

    B

    拟人手法

    C

    直抒胸臆

    D

    欲扬先抑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教学《爱莲说》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列举使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说明。下列诗词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

    B

    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C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D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正确答案: D
    解析:
    托物言志是借助对事物的描写,表达作者的志向或愿望的写作手法。A项《卜算子·咏梅》以梅寓自己高洁的志向,B项《竹石》以竹隐寓自己风骨强劲,D项《石灰吟》以石灰表达作者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是托物言志。《咏柳》是一首咏春诗,没有表达作者的志向。

  • 第11题:

    单选题
    教师教学《种树郭橐驼传》时,指出文句“旦视而暮抚”运用了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类修辞手法。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理解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类别,教师出示以下句子为例,其中不符合教学要求的一项是(  )。
    A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学习杜甫的《春望》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运用以乐景写哀情手法的诗文,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A

    《雨霖铃》

    B

    《游山西村》

    C

    《送元二使安西》

    D

    《诗经?采薇》


    正确答案: B
    解析: 乐景写哀情说的是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的关系大致有四种:一是用美好之景表现愁苦之情,即乐景写衷情:二是用美好之景表现欣喜之情,即乐景写乐情;三是用衰败之景表现昂扬、欣喜之情,即哀景写乐情:四是用衰败之景表现愁苦之情,即哀景写衷情。A项,柳永《雨霖铃》的结尾“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虽说是“虚设”,但终是美景,可诗人心中却蕴涵着难以排解的愁苦。C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怅。D项,《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写杨柳轻柔,随风而舞的美丽春景,表现了戍边兵士离家的不舍。A、C、D项都是以乐景写哀情。B项,陆游《游山西村》是以乐景写乐情,故选择B项。

  • 第13题:

    学习《爱莲说》,教师要求学生找出其他描写荷花的古诗,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

    A.《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B.《过故人庄》——一孟浩然
    C.《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D.《小池》——杨万里

    答案:B
    解析:
    《过故人庄》中描写的有菊花,没有荷花;《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荷花;《夏日南亭怀辛大》中“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描写的有荷花;《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描写的有荷花。

  • 第14题:

    学习《爱莲说》,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诗文,以下不符合要求的是( )。


    A.《登飞来峰》
    B.《陋室铭》
    C.《石灰吟》
    D.《竹石》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对写作手法的分析。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A项:《登飞来峰》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登临高处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没有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与题干相符,当选。

    B项:《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居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节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5题: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作为诗歌选段,本语段抒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是()。

    • A、比喻,托物言志
    • B、比拟,直抒胸臆
    • C、比拟,托物言志
    • D、比喻,直抒胸臆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教师在讲解朗读技巧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普通话里的叠韵词,特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但其中有一项是不符合要求的,请指出()。

    • A、汹涌
    • B、踌躇
    • C、彷徨
    • D、窈窕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炉中煤》中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有()。

    • A、托物言志
    • B、拟人手法
    • C、象征暗示
    • D、对比反衬
    • E、侧面烘托

    正确答案:A,B,C

  • 第18题:

    教师在讲解《诗经》一文时,说《诗经》中运用最多的是起兴手法,并要求学生说出之前学过的运用了起兴手法的诗文有哪些。下列学生的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D、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教学杜甫的《春望》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其他五言律诗,下列不合适的是()。
    A

    张九龄《望月怀远》

    B

    王维《使至塞上》

    C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

    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确答案: C
    解析: C项,“孤山寺北贾亭西,……,绿杨阴里白沙堤”,共八句,每句七个字,为七言律诗。A项,“海上生明月,……,还寝梦佳期”,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为五言律诗。B项,“单车欲问边,……,都护在燕然”,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为五言律诗。D项,“故人具鸡黍,……,还来就菊花”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为五言律诗。C项当选。

  • 第20题:

    单选题
    学习某版初中语文课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课时,教师指出这是韩愈的七言律诗,并为学生补充了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师又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
    A

    《黄鹤楼》(崔颢)

    B

    《蜀相》(杜甫)

    C

    《山居秋暝》(王维)

    D

    《锦瑟》(李商隐)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诗词作品中,通篇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托物言志的是()
    A

    《秋兴八首》(其一)

    B

    《早雁》

    C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D

    《声声慢》(寻寻觅觅)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炉中煤》中所运用的表现方法有()。
    A

    托物言志

    B

    拟人手法

    C

    象征暗示

    D

    对比反衬

    E

    侧面烘托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后,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下列作品不适合举例的是()。
    A

    周敦颐《爱莲说》

    B

    刘禹锡《陋室铭》

    C

    虞世南《蝉》

    D

    魏学洢《核舟记》


    正确答案: 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