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教材选修模块提供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列对诗歌的分析,运用了该方法的是(  )。A、《泊秦淮》表达了对“商女”形象的批判 B、《湘君》《湘夫人》表现的是湘水之神的爱情 C、《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D、《蜀相》借凭吊诸葛亮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题目
某教材选修模块提供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列对诗歌的分析,运用了该方法的是(  )。

A、《泊秦淮》表达了对“商女”形象的批判
B、《湘君》《湘夫人》表现的是湘水之神的爱情
C、《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D、《蜀相》借凭吊诸葛亮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意思是说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是说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理解《蜀相》的内容和主旨,除了要对作品中所写的诸葛亮的生平和功绩有所了解,还要对杜甫一生的遭际、政治理想以及杜甫写作这首诗时的心境做全面、深入的探究。故本题选择D。
更多“某教材选修模块提供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列对诗歌的分析,运用了该方法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某版教材中的课文《再别康桥》一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①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②通过教师的分析欣赏,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以下对这则教学目标的评析,不正确的是( )。

    A、设置的教学目标远远低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B、两个教学目标落脚点均在对这首诗歌形式的品味与鉴赏
    C、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阅读这首诗时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及阅读感受
    D、教学目标忽略了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比较在传递情感方面与其他文体语言的不同点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对“诗歌”学习的基本规定为“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由此分析得知,这位初中语文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脱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诗歌”的基本要求,是远远高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故A项说法错误,当选。

  • 第2题:

    某选修教材设置了“应用文阅读”专题,该专题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选修课程系列中,属于哪个系列 (  )

    A、语言文字应用
    B、文化论著研读
    C、诗歌与散文
    D、小说与戏剧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设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能力。阅读应用文、写作应用文都属于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 第3题:

    孟子提出了()的文学批评方法。

    • A、以意逆志
    • B、以志养气
    • C、知人论世
    • D、兴观群怨

    正确答案:A,C

  • 第4题:

    阐述学作为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和思路,其关键是()。

    • A、理解诗人造境的用意
    • B、要有历史的语境
    • C、关注“整体语境”
    • D、把握主体视角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沈德潜编选了《古诗源》等许多诗歌选集,体现了他清理诗歌史的意图。他说:“先审宗旨,继论(),继论音节,继论(),而一归于中正和平。”教材认为,这既概括了他清理诗歌史的方法和目的,也构成了他诗歌理论的基本框架。


    正确答案:体裁;神韵

  • 第6题:

    孟子不满意于“赋诗言志”的方式,提出两种解读诗歌的方法是()

    • A、乐而不淫
    • B、哀而不伤
    • C、知人论世
    • D、言不尽意
    • E、以意逆志

    正确答案:C,E

  • 第7题:

    阅读有关诗歌鉴赏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它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需要文学、文体等许多知识和能力参与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诗歌鉴赏,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识记、理解和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础
    • B、掌握诗歌的表现方法属于鉴赏能力
    • C、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储备才可能形成鉴赏评价能力
    • D、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评价能力,需要注重积累

    正确答案:B

  • 第8题:

    问答题
    运用诗歌的基本特征和鉴赏方法,解读李白的《将进酒》。

    正确答案: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节奏和音韵美,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艺术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李白的《将进酒》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从节奏和音韵的角度看,整散结合的句式使诗歌具有强烈而富于变化的节奏,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等长句节奏舒缓,而“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等短句又使节奏变得急促有力。用韵上同中有变。全诗主要用ui韵,但又不是一韵到底。
    从情感上讲,本诗具有极强的抒情性,尽管诗中有明显的不满和消极的情绪,但主要表达他乐观自信,放纵不羁的精神和情感。
    从艺术的角度看,本诗大胆想象,如将黄河之水想象成“天上来”等等。
    长短不一,整散结合的句式,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复杂而又激动的情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孟子不满意于“赋诗言志”的方式,提出两种解读诗歌的方法是()
    A

    乐而不淫

    B

    哀而不伤

    C

    知人论世

    D

    言不尽意

    E

    以意逆志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学习诗歌《短歌行》,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诗表达的感情,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
    A

    掌握用典写作手法,提高赏析能力

    B

    通过关键句引导学生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

    C

    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词句的方法

    D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教材在《谈中国诗》一课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比较曹操《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评说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B

    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C

    通过同一选题的诗歌对比,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D

    通过诗歌鉴赏,进一步体会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加深理解文本


    正确答案: A
    解析: “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不准确,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不是为提高鉴赏诗歌能力的。

  • 第12题:

    填空题
    沈德潜编选了《古诗源》等许多诗歌选集,体现了他清理诗歌史的意图。他说:“先审宗旨,继论(),继论音节,继论(),而一归于中正和平。”教材认为,这既概括了他清理诗歌史的方法和目的,也构成了他诗歌理论的基本框架。

    正确答案: 体裁,神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将“理解诗歌内容”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下面对该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 )。


    A.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不准确
    B.教师对古诗词教学应承担的任务认识不清
    C.教师认为理解古诗词内容是诗歌鉴赏的基础
    D.教师认为理解诗歌内容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对诗歌教学目标设置原则的掌握。高中阶段的诗歌教学要求不仅要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意象、意境和形象,品味语言,还要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更要求学生能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培养审美能力。 结合本题来看“教师将‘理解诗歌内容’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说明教师认为理解内容是进行诗歌鉴赏的基础。C项的论述符合。

  • 第14题:

    某教材选修模块提供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列对诗歌的分析,运用了该方法的是( )。


    A.《泊秦淮》表达了对“商女”形象的批判
    B.《湘君》《湘夫人》表现的是湘水之神的爱情
    C.《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D.《蜀相》借凭吊诸葛亮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学科基础知识中古诗歌鉴赏基本方法的理解。所谓“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意思是:“以意逆志”即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即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通过对这方法的基本阐述与理解,进而分析题干选项。

    A项:《泊秦淮》中对“商女”形象的批判,是借商女在亡国之际却仍事不关己仍高声歌唱,来暗讽让商女唱歌的酒客和统治者们不知亡国的愤恨,表达对当权者无能的讽刺和麻木不仁百姓的无奈。而仅仅对“商女”形象的批判,只停留于诗意的表面。与题干不符,错误。

    B项:《湘君》《湘夫人》所表现的是湘水之神的爱情。二湘都是感情浓郁的抒情诗,抒情中又体现了一定的故事性。从文辞的口吻来看,《湘君》是女神的演唱以表示对男神的思恋与寻找;《湘夫人》则是男神的演唱以表示对女神的渴盼与追求。二诗所言之意跃然纸上,在鉴赏上并未运用“知人论世”。与题干不符,错误。

    C项:《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婉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诗人通过叙事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二人缠绵爱情故事。此诗的作者只是客观记叙,并无涉及诗人本身的观点。故而分析时无“知人论世”方法的运用。与题干不符,错误。

    D项:理解《蜀相》的内容和主旨,除了要对作品中所写的诸葛亮的生平和功绩有所了解,还要对杜甫一生遣际、政治理想,以及杜甫写作这首诗时的心境作全面、深入的探究。因而在鉴赏时不仅要“以意逆志”,更需“知人论世”。与题干相符,正确。

  • 第15题:

    作为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世”,与先秦“赋诗言志”对于《诗》的阅读、理解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首先,孟子‚以意逆志‛认为:解释诗的人,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而"知人论世"则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然而,先秦‚赋诗言志‛对于《诗》的阅读、理解与政治、外交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关系。孔子认为赋《诗》对于处理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有重要作用。人们为了达到政治、外交的目的,可以断章取义,随意改动《诗》原本的意义。这就与孟子的‚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世‛大大不同了。

  • 第16题: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老子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是由()提出的。


    正确答案:孟子

  • 第18题:

    “掌握美术表现、设计、创作的规律和欣赏、评价等基本方法,审美过程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这属于哪个模块的教学目标?()

    • A、“绘画”模块
    • B、“美术鉴赏”模块
    • C、“设计”模块
    • D、“工艺”模块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学习诗歌《短歌行》,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诗表达的感情,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

    • A、掌握用典写作手法,提高赏析能力
    • B、通过关键句引导学生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
    • C、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词句的方法
    • D、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问答题
    作为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世”,与先秦“赋诗言志”对于《诗》的阅读、理解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首先,孟子‚以意逆志‛认为:解释诗的人,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而"知人论世"则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然而,先秦‚赋诗言志‛对于《诗》的阅读、理解与政治、外交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关系。孔子认为赋《诗》对于处理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有重要作用。人们为了达到政治、外交的目的,可以断章取义,随意改动《诗》原本的意义。这就与孟子的‚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世‛大大不同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掌握美术表现、设计、创作的规律和欣赏、评价等基本方法,审美过程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这属于哪个模块的教学目标?()
    A

    “绘画”模块

    B

    “美术鉴赏”模块

    C

    “设计”模块

    D

    “工艺”模块


    正确答案: B
    解析: 通过美术鉴赏学习,可以掌握美术表现、设计、创作的规律和欣赏、评价等基本方法。故选B。

  • 第22题:

    单选题
    阐述学作为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和思路,其关键是()。
    A

    理解诗人造境的用意

    B

    要有历史的语境

    C

    关注“整体语境”

    D

    把握主体视角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教学诗歌《短歌行》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诗表达的感情,理解诗歌最后四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
    A

    掌握用典写作手法,提高赏析能力

    B

    通过关键句引导学生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

    C

    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词句的方法

    D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正确答案: 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