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第5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有情”这句话出自哪里?()
第6题:
下列各句,“情”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第7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第8题:
《论语》
《周礼》
《尚书》
《左传》
第9题: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唐雎不辱使命》)
虽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第10题: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中的“察”是动词,“看清楚”的意思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中的“察”是形容词,“仔细看”的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中的“察”是形容词,“精明”的意思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察”是动词,“考察后加以推荐”的意思
第11题:
第12题:
打官司
案件
监牢
诉讼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下列句子中“之”連接定語和中心語,構成名詞性偏正結構的是()。
A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B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C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
D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第16题:
《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个“狱”不是()的意思。
第17题:
在学习完《寡人之于国也》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文中"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用法相同的句子,以下符合的一项是()。
第18题:
《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战况说道:“一鼓作气,再而衰”的下一句是什么?
第19题: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老翁逾墙走
学而不思则罔
第20题: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第21题:
先生将何之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是炎帝之少女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第22题:
语法结构
词义时代性
语言环境
假借字和本字
第23题:
学生甲: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学生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学生丙: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学生丁: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第24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问公孙贾,用知其情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