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某教师在写作课上,要求学生就刚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景物描写一段进行仿写,请问她的做法是哪种作文训练方式?()
第5题:
在某次“写作”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写作”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第6题:
某中学语文教师常在她的写作课上为学生们推荐符合高中生心理及阅读习惯的优秀文选,并建议学生们将个人课余时间搜集的精美读本带到课堂与大家分享。同时在作文讲评课上,该老师常将课堂设计作为学生互评环节、集体点评环节、教师总评环节等,她同时挑选优秀学生习作为大家朗读,为学生练习写作提供范本。如此以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请问该老师的做法是为了()。
第7题:
在某次“写作”教学的主体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写作”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第8题:
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鼓励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意见
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随意写作,字数随意
设计写作情景,根据情景进行合理想象,表达自己的心声
第9题:
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能够降低作文题目的难度
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10题:
为学生写作提供范例
提供更多练习写作的机会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第11题:
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12题:
教师如此设计教学目标,考虑了学生现状,体现了教学目标设计的针对性
教师针对课堂情况,恰当利用声调的起伏,巧妙处理了课堂偶发情况
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转换教学思路,缓解了学生的抵抗情绪
重读课文的教学活动设计侧重阅读教学,与教学目标脱节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某中学语文教师常在她的写作课上为学生们推荐符合初中生心理及阅读习惯的优秀文选,并建议学生们将个人课余时间搜集的精美读本带到课堂与大家分享。同时在作文讲评课上,该老师常将为课堂设计学生互评环节、集体点评环节、教师总评环节等,她同时挑选优秀学生习作为大家朗读,为学生练习写作提供范本。如此以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请问该老师的做法是为了()。
第16题:
某教师在上语文写作课时,外面飘起的雪花吸引了学生的大部分注意力,该教师灵机一动,临时决定进行过程为赏雪、说雪、戏雪、写雪的活动体验课,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对该教师的教学评价不恰当的是()。
第17题: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进行的教学尝试,阅读并按要求答题。某位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进行了名为“给自己的作文找读者”的尝试。学生完成作文后,作文不是当堂收上来而是让学生保留两天,在这两天里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给同学写评语(内容不限,字数不限)。两天后作文收上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评价,这项活动学生参与热情极高。对上述教师作文评改尝试的评价,哪项是错误的?()
第18题:
某中学语文教师常在她的写作课上为学生们推荐符合初中生心理及阅读习惯的优秀文选,并建议学生们将个人课余时间搜集的精美读本带到课堂与大家分享。同时在作文讲评课上,该老师常将课堂设计作为学生互评环节、集体点评环节、教师总评环节等,她同时挑选优秀学生习作为大家朗读,为学生练习写作提供范本。如此以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请问该老师的做法是为了()。
第19题:
命题作文训练
单项作文训练
话题作文训练
材料作文训练括让学生练习造句、写段子。
第20题:
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意见
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随意写作,字数随意
营造写作情景,根据情景进行合理想象,表达自己的心声
第21题: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搜集作者的信息资料,能使学生主动地了解作者生平事故,对作者有个更深刻的印象
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成果,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吸收更多的知识
学生自己搜集关于诗人的资料,有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搜集毛泽东的生平故事容易偏离主题,不利于课堂设计环节的进行
第22题:
为学生写作提供范例
提供更多练习写作的机会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第23题:
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
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
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第24题:
让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鼓励学生多写,任意表达个人观点和意见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