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余华的小说创作以1991年底第一部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发表为界,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他的前期创作有些什么作品和特点?
第2题:
建国后十七年的长篇小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反映民主革命斗争生活的作品就有《红旗谱》、《红日》、《上海的早晨》等。
第3题:
《三国演义》主要写()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第4题:
()的《原动力》是最早一部描写解放区工人阶级生活斗争的长篇小说。
第5题:
描写青年知识分子追求光明,在社会斗争中经历了从无政府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曲折历程的长篇小说是胡也频的《()》。
第6题:
()和()代表着十七年代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的两座高峰,峻青的代表作《黎明的河边》发表于()年,“冯兰池”是《()》作品中的人物
第7题: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民族乐器创作几乎涉及各类民族乐器的改革与使用,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民族管弦作品是()
第8题:
《丰收锣鼓》
《战台风》
《兰花花》
《梅花三弄》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建国初期,新中国进行了哪些民主革命斗争?结果如何?
第14题:
茅盾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是()和(),都写于创作《子夜》的同一年,描写的都是()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动乱生活。
第15题:
建国初期长篇小说创作两大题材是什么?
第16题:
巴.布林贝赫的文学创作,真正始于抒情短诗[()]。他献给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优秀抒情长诗是《生命的礼花》。
第17题:
建国后,代表老舍话剧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第18题:
下列不属于丁善德的创作的作品是()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20世纪50年代初,当短篇小说的创作尚处于较为幼稚的阶段时,长篇小说的创作即呈现出勃勃生机,在不同的题材领域,分别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从1957年到1966年,十七年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丰收;
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作品有《红旗谱》(梁斌)、《青春之歌》(杨沫)、《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林海雪原》(曲波);
除长篇小说以外,十七年时期的中、短篇小说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涌现了不少佳作和初具风格的文学新人,如李准、马烽、西戎、茹志娟、峻青、王愿坚等;
在战争题材方面,柳青的《上甘岭》、陆柱国的《铜墙铁壁》也很突出。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