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高一(1)班篮球课,教学内容为“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赵老师讲解示范后,学生开始分组练习。第三组学生李某练习时发现“第一步迈得小,第二步迈得大”现象,导致最后上篮时跳不起来,投篮效果不好。此时,赵老师正好在这组进行指导,发现了这种情况后,对学生李某说:“做动作时要第一步大,第二步小”最后上篮时才能跳起来。学生李某按照赵老师的要求做了两遍,终于能够较好地完成动作。针对李某练习时出现的问题,举例说明矫正的练习方法。

题目
案例:高一(1)班篮球课,教学内容为“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赵老师讲解示范后,学生开始分组练习。第三组学生李某练习时发现“第一步迈得小,第二步迈得大”现象,导致最后上篮时跳不起来,投篮效果不好。此时,赵老师正好在这组进行指导,发现了这种情况后,对学生李某说:“做动作时要第一步大,第二步小”最后上篮时才能跳起来。学生李某按照赵老师的要求做了两遍,终于能够较好地完成动作。

针对李某练习时出现的问题,举例说明矫正的练习方法。


相似考题

1.初中体育《单手肩上传球、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比一比谁能行进间投篮投的准?好,刚才老师看到了有同学能投进但是姿势不好,有同学偏离很多,那么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个动作,帮助大家掌握好这个投篮动作。 2.队列队形练习:齐步走立定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队列整齐,步伐一致 (二)准备部分 1.篮球运球绕圈跑 方法:每人一球,绕篮球场边线运球跑,在运球过程中注意运球时控制球的落点,沿边线进行跑动。 2.篮球操:腰间绕球,膝下绕球,全身绕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节拍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3.复习单手肩上传球 (1)示范(正面示范和侧面示范相结合) (2)讲解 动作要领:持球时(以右手传球为例),左脚向传球方向迈出半步,右手持球,同时将球引到右肩上方,肘部外展,上臂与地面近似平行,手腕后仰。左肩对着传球方向,重心落在右脚上,右脚蹬地,转体,右前臂迅速向前挥摆,手腕前屈,通过食指、中指拨球将球传出。球出手后,右脚随着身体重心前移而向前迈出半步,保持基本站立姿势。 组织教学:教师示范并讲解单手肩上传球技术,带领学生复习。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提问:老师在投篮过程中最后三步步伐是怎样的,球是如何旋转的? 学生回答:第一步大,第二步小,第三步向上跳起,球向前旋转。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前两排蹲下 2.讲解 动作要点:跨步接球连贯,充分向前上方起跳,单手托球稳定,屈腕拨球柔和,球前旋投出。 3.练习 (1)原地单手持球反复“挑球”练习。反复做将球上举—提肘—手指上挑球—单手接球练习。 (2)完整的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放慢速度,动作规范。 纠错:三步比例不协调,跳起与举球动作不连贯,反复做无球模仿练习。 (3)结合运球突破进行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练习。 (4)接球急停突破运球单手低手上篮练习。 4.优生展示 组织教学:教师随机选择在练习过程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自己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进行纠正。 5.教学比赛—运球突破后运球上篮比赛 组织教学: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生一个球,一个篮筐,学生排队依次进行运球突破后运球上篮,投中算成功,未投中重新进行,比赛哪一组完成的最快。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拉伸。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在音乐声中,进行拉伸活动。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2.高中体育《篮球与排球》 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对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进行了学习,现在你们尝试加大难度使用行进间运球低手上篮,同学们在投篮过程中思考影响到投篮命中率原因是什么?你们希望学习提高命中率的技巧吗?今天就跟随老师一起来学习篮球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技术。 2.队列队形练习:齐步走立定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队列整齐,步伐一致 (二)准备部分 1.篮球运球绕圈跑 方法:每人一球,绕篮球场边线运球跑,在运球过程中注意运球的控制球的落点,沿边线进行跑动。 2.篮球操:腰间绕球,膝下绕球,全身绕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节拍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提问:刚刚老师上篮的时候,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行进间上篮有什么区别?运球和上篮是怎样衔接的? 学生回答:加了运球环节;右手为例,当球从地面反弹时,跨右脚拿球左脚上步起跳。 组织教学:八字队形站位 2.讲解 动作要点:(以右手投篮为例)运球后右脚跨步拿球,左脚迈步蹬地充分向前上方跳起,右手托球伴随惯性向前上方伸展,腕指上挑,使球前旋入篮。 3.练习 (1)原地单手托举球练习。反复做将球上举—提肘—手指上挑球—单手接球练习。 (2)原地单手抛球入篮练习。篮下托球—伸臂—抛球练习。 (3)运球1~2次中慢速的行进间运球投篮练习。 纠错:跑动速度与举球的衔接不连贯,投球时出手距离不够,未到最高点出手。 (4)快速行进间运球低手投篮练习。 4.优生展示 组织教学:教师随机选择在练习过程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自己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进行纠正。 5.教学比赛—篮球三对三比赛 组织教学:学生分成3人为一组,进行篮球三对三实战对抗,强调多运用今天所学的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技术得分。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拉伸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在音乐声中,进行拉伸活动。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答辩题目解析】 1.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球的旋转方向? 2.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的动作重难点分别是什么?

4.初中体育《单手肩上传球、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2019年1月6日 上午 海南海口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单手肩上传球、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2.内容:3.基本要求: (1)展示单手肩上传球; (2)设计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教学过程; (3)教学中包括新授课和复习课; (4)试讲10分钟。 答辩题目1.谈谈你本节课的教学方法? 2.篮球低手投篮球的旋转方向?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比一比谁能行进间投篮投的准?好,刚才老师看到了有同学能投进但是姿势不好,有同学偏离很多,那么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个动作,帮助大家掌握好这个投篮动作。 2.队列队形练习:齐步走立定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队列整齐,步伐一致 (二)准备部分 1.篮球运球绕圈跑 方法:每人一球,绕篮球场边线运球跑,在运球过程中注意运球时控制球的落点,沿边线进行跑动。 2.篮球操:腰间绕球,膝下绕球,全身绕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节拍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3.复习单手肩上传球 组织教学:教师示范并讲解单手肩上传球技术,带领学生复习。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提问:老师在投篮过程中最后三步步伐是怎样的,球是如何旋转的? 学生回答:第一步大,第二步小,第三步向上跳起,球向前旋转。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前两排蹲下 2.讲解 动作要点:跨步接球连贯,充分向前上方起跳,单手托球稳定,屈腕拨球柔和,球前旋投出。 3.练习 (1)原地单手持球反复“挑球”练习。反复做将球上举—提肘—手指上挑球—单手接球练习。 (2)完整的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放慢速度,动作规范。 纠错:三步比例不协调,跳起与举球动作不连贯。 (3)结合运球突破进行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练习。 (4)接球急停突破运球单手低手上篮练习。 4.优生展示 组织教学:教师随机选择在练习过程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自己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进行纠正。 5.教学比赛—运球突破后运球上篮比赛 组织教学: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生一个球,一个篮筐,学生排队依次进行运球突破后运球上篮,投中算成功,未投中重新进行,比赛哪一组完成的最快。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拉伸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在音乐声中,进行拉伸活动。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答辩题目解析】 1.谈谈你本节课的教学方法? 2.篮球低手投篮球的旋转方向?

更多“案例:高一(1)班篮球课,教学内容为“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赵老师讲解示范后,学生开始分组练习。第三组学生李某练习时发现“第一步迈得小,第二步迈得大”现象,导致最后上篮时跳不起来,投篮效果不好。此时,赵老师正好在这组进行指导,发现了这种情况后,对学生李某说:“做动作时要第一步大,第二步小”最后上篮时才能跳起来。学生李某按照赵老师的要求做了两遍,终于能够较好地完成动作。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校初三(1)班,学生40人,篮球场1块。
    教学内容:篮球运球前进传球,新授课。
    教学步骤:
    (1)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
    (2)讲解双手正面运球技术的动作要点及重点。
    (3)学生练习:单手原地运球练习3~5次,一人一组运球前进练习3~5次,两人一组运球传球练习3~5次。
    (4)游戏: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比赛”,10人一队,四队一起进行,从半场开始第一名学生带球向前跑到篮下(两队一侧)。投篮,进球得一分,带球回来,交给第二名,依次重复,先完成者获胜。
    (5)小结,下课,收器材。
    问题:
    (1)该案例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2)该案例中教学过程是否完整?为什么?请简单说明。


    答案:
    解析:
    (1)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此题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看看环节是否完整,内容是否符合阶段要求等等。

  • 第2题:

    案例:
    某校初三(1)班,学生40人,篮球场1块。
    教学内容:篮球运球前进传球,新授课。
    教学步骤:
    (1)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
    (2)讲解双手正面运球技术的动作要点及重点。
    (3)学生练习:单手原地运球练习3~5次,一人一组运球前进练习3~5次,两人一组运球传球练习3~5次。
    (4)游戏: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比赛”,10人一队,四队一起进行,从半场开始第一名学生带球向前跑到篮下(两队一侧)。投篮,进球得一分,带球回来,交给第二名,依次重复,先完成者获胜。
    (5)小结,下课,收器材。
    问题:
    (1)该案例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2)该案例中教学过程是否完整?为什么?请简单说明。


    答案:
    解析:
    (1)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此题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看看环节是否完整,内容是否符合阶段要求等等。

  • 第3题:

    高二年级篮球选项课,教学内容是行进间低手投篮,从开始部分到准备部分,李老师对学生始终严格要求,分组练习时,刚开始学生积极性很高。几次练习后,王同学等几个水平较高的学生开始尝试各种上篮动作,正好被李老师巡回指导时发现,李老师要求王同学等4名学生到跑道上连续“蛙跳”10分钟。此后,同学们恢复到了刚开始练习时的秩序,但很多同学已没了刚开始的兴致。
    李老师对学生的处理方式是否合理?为什么?(6分)


    答案:
    解析:
    老师的处理方式不太合理,就体育课的教学方式而言,应该采用鼓励式和诱导式的教学,而避免批评式和惩罚式的教学,这种方式不仅对被批评对象的积极性造成影响,而且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会造成不利影响,不会对教学过程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老师自身而言,当发现学生没有按上课要求内容练习时,也应该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强调不够,而不是直接去批评或惩罚学生。

  • 第4题:

    某中学初三(1)班,学生40人,教学内容为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新授课。胡老师首先将学生分成四列横队站立,进行完整的镜面示范,让学生散开进行原地徒手模仿练习;其次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投篮模仿练习;然后又将学生分成四组,在两块篮球场上分别进行投篮比赛(教学组织形式见下图)。胡老师在巡回指导中发现,王同学投篮动作正确连贯,准确性高,就安排该同学进行示范。王同学第一次投篮没投进,第二次又没投进,引起“嘘”声一片,胡老师也面露不悦。在大家的期盼中,第三次终于投进,这时胡老师露出了微笑。



    请分析胡老师的教学组织过程与方法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①胡老师的教学组织过程为首先把学生分成四列横队站立,进行镜面示范后让学生自己徒手模仿练习,然后就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投篮练习,这个步骤的安排是不合理的。新授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动作的理解程度依然会有所错误,所以这时候需要老师及时地纠正学生所产生的错误动作。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定势动作,干扰后面的学习。②胡老师的教学组织方法:胡老师在教学生原地肩上投篮时,仅仅是用了镜面示范的方法来传授学生知识,镜面示范虽然能够很直观地带给学生形象的思考,但是讲解法和侧面示范法同时运用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所以说胡老师应该示范和讲解同时进行。

  • 第5题:

    案例:
    某校初二(1)班,学生40人,篮球场1块,教学内容为篮球球性练习,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增强球感。
    (2)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发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
    教学过程:
    (1)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
    (2)教师讲解并示范双手抛接球、身前两手相互传接球、球在两腿之间绕“8”和运球的动作要点及重点。
    (3)学生练习:学生进行双手抛接球练习、单手抛接球练习、抛球击掌练习各10次左右;单手原地运球练习3~5次,一人一组运球前进练习3~5次,两人一组运球、传球练习3~5次。
    (4)游戏: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比赛”,10人一队,4队同时进行,从半场开始,第一名学生带球向前跑到篮下(两队一侧)。投篮,进球得一分,带球回来,交给第二名,依次重复,先完成队获胜。
    问题:
    (1)分析该案例采用了什么设计思路。
    (2)指出本节课的优缺点。


    答案:
    解析:
    (1)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将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并利用运球比赛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熟识度与兴趣,提高相关技能水平。
    (2)优点:①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初中生学习的规律,学生感到学习的内容不是过于困难,便会更加自信,学习也会更加努力。
    ②利用比赛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运动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潜能。
    缺点: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按照新课标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描述,目标(2)的行为主体不是学生。
    ②在剧烈运动之前,教师没有按照初中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安排学生进行热身运动,使得学生的身体情况未达到最佳状态,容易出现损伤事故。
    ③当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并没有进行总结和点评,教学实施结构不完整。

  • 第6题:

    行进间“三步上篮”强调“一大二小三要抬腿跳”是指拿球时第一步要(),第二步要()蹬地起跳,起跳要向上不能前冲。


    正确答案:跨大步;跨小步

  • 第7题:

    篮球运动中投篮的基本方法包括:()

    • A、原地单手投篮
    • B、行进间投篮
    • C、跳起单手投篮
    • D、低手上篮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又称“三步上篮”,是在行进间接球或运球后做近距离投篮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三步”的动作特点是()。

    • A、一大、二小、三高
    • B、一大、二大、三高
    • C、一小、二大、大快

    正确答案:A

  • 第9题:

    案例: 某校初三(1)班,学生40人,篮球场l块。 教学内容:篮球运球前进传球,新授课。 教学步骤: (1)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 (2)讲解双手正面运球技术的动作要点及重点。 (3)学生练习:单手原地运球练习3—5次,一人一组运球前进练习3—5次,两人一组运球传球练习3—5次。 (4)游戏: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比赛”,10人一队,四队一起进行,从半场开始第一名学生带球向前跑到篮下(两队一侧)。投篮,进球得一分,带球回来,交给第二名,依次重复,先完成者获胜。 (5)小结,下课,收器材。 该案例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进行教学。

  • 第10题:

    单选题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又称“三步上篮”,是在行进间接球或运球后做近距离投篮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三步”的动作特点是()。
    A

    一大、二小、三高

    B

    一大、二大、三高

    C

    一小、二大、大快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篮球技术基本知识。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又称“三步上篮”,“三步”的动作特点是一大、二小、三高。

  • 第11题:

    多选题
    篮球运动中投篮的基本方法包括:()
    A

    原地单手投篮

    B

    行进间投篮

    C

    跳起单手投篮

    D

    低手上篮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案例: 某校初三(1)班,学生40人,篮球场l块。 教学内容:篮球运球前进传球,新授课。 教学步骤: (1)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 (2)讲解双手正面运球技术的动作要点及重点。 (3)学生练习:单手原地运球练习3—5次,一人一组运球前进练习3—5次,两人一组运球传球练习3—5次。 (4)游戏: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比赛”,10人一队,四队一起进行,从半场开始第一名学生带球向前跑到篮下(两队一侧)。投篮,进球得一分,带球回来,交给第二名,依次重复,先完成者获胜。 (5)小结,下课,收器材。 该案例中教学过程是否完整?为什么?请简单说明。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准备、基本、结束部分。此题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看看环节是否完整,内容是否符合阶段要求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中学初三(1)班,学生40人,教学内容为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新授课。胡老师首先将学生分成四列横队站立,进行完整的镜面示范,让学生散开进行原地徒手模仿练习;其次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投篮模仿练习;然后又将学生分成四组,在两块篮球场上分别进行投篮比赛(教学组织形式见下图)。胡老师在巡回指导中发现,王同学投篮动作正确连贯,准确性高,就安排该同学进行示范。王同学第一次投篮没投进,第二次又没投进,引起“嘘”声一片,胡老师也面露不悦。在大家的期盼中,第三次终于投进,这时胡老师露出了微笑。



    当学生“嘘”声一片时,作为教师你认为应如何处理?


    答案:
    解析:
      “嘘”声一片时会问接给投球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伤害,教师应该及时地上处理带来的问题,而不应像案例中所说那样面露不悦,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第一,教师要做的就是化解小好的现场气氛,可以通过外玩笑的方法化解,比如说:这是老师安排的一个间谍,故意小投进,就是让你们看看到底小进球的原因是什么。第二,不进球肯定有原因,这时候老师在观察了这位示范者两次没进球之后,就会发现其动作肯定有小正确的地方,所以老师这时候要及时地纠正这位同学的错误,也要告诉同学们常犯的一些错误,使学生在之后的练习中注意避免。同时也可以找其他的学生来做动作,从中发现更多的错误,及时改正。

  • 第14题:

    高二年级篮球选项课,教学内容是行进间低手投篮,从开始部分到准备部分,李老师对学生始终严格要求,分组练习时,刚开始学生积极性很高。几次练习后,王同学等几个水平较高的学生开始尝试各种上篮动作,正好被李老师巡回指导时发现,李老师要求王同学等4名学生到跑道上连续“蛙跳”10分钟。此后,同学们恢复到了刚开始练习时的秩序,但很多同学已没了刚开始的兴致。
    假如你是该任课老师,遇到此种情况你会如何处理?


    答案:
    解析:
    老师首先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课堂要求没有到位,如果是,就要进一步明确课堂要求,强调按照教学内容练习的重要性,即使是发现一些技术好的同学练习其他内容,也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比如夸奖几位同学技术不错,但是很多同学行进间低手投篮还没掌握,他们作为技术良好的同学,要为大家做好示范,帮助大家更快更好地掌握新动作。这样既能以一种愉快的方式让这些同学遵守课堂规则,又能发挥他们的优势促进教学,增强团队凝聚力。

  • 第15题:

    高二(5)班男生28人,篮球场2块,篮球14个。
      教学内容: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新授课)。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技术,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协调性,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①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熟悉球性练习;②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教师强调动作重点:投篮时的手型、手法,难点:跳起投篮的时机;③学生分组练习:原地投篮练习10次;④上一步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练习5次;⑤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练习5次;⑥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请掌握技术动作较好的学生展示,教师讲评;⑦素质练习,蹲起跳20次三组,俯卧撑20次两组;⑧教师小结,布置作业(跳投篮10次),宣布下课,收器材。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案例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为什么?


    答案:
    解析:
      该案例不能完成教学目标。
      ①该案例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该教师过于注重机械地传授知识,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只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和反复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它所造就的只不过是学生机械的“短时记忆”而已,并非“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因此,即使是学生当时在课上把一些动作做对了,课下就会马上忘掉,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下根本不可能掌握篮球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技术。
      ②该案例中的教师没有采取团结协作的教学环节,所以无法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

  • 第16题:

    某高中(水平五) 的体育选项课(女生), 学习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第一次课), 鲁老师把运动技能的目标预设为: 80%的学生基本掌握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技术动作。 基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表:

    (1) 请指出鲁老师采用了哪种教学模式? (2 分) 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3 分)
    (2) 依据运动技能形成理论, 分析该教学安排是否合理。(10 分)


    答案:
    解析:
    (1)鲁老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小集团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示范法、讲解法、运动竞赛法、练习法、小群体教学法、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
    (2)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理论来看该教学安排不合理。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学生的表现为动作生疏、不协调、连续性差,有多余动作,技术动作不
    定型,生理能量消耗很大。根据上述特点,教师应当多做示范,注意动作基本环节,练习时不要强调过细,要求过高、过严,注意安全保护。鲁老师在第一次课中没有示范和讲解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先进行自由主动练习,这样会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
    ②改进提高阶段:学生的表现为动作的整体化和规范化欠缺,部分动作出现分化现象,多余动作开始减少,生理能量消耗减少,动力定型逐步形成。根据上述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当用较为细致的口头分析,讲解动作的细小结构和难度,让学生加强对动作的理解,提高他们完成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鲁老师在此过程中只是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了总结,对于动作的细小结构和难度并没有进行分析。
    ③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学生的表现为动作协调完善,无多余动作,技术动作自动化动力定型已经形成,生理能量消耗能够控制。根据上述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注意动作细节的改进,提高动作练习的质量并可加大运动量和练习强度,强化学生的动力定型,使他们能够灵活自如地完
    成动作。时间上看此阶段的个人展示和组间竞赛环节的强度和运动量达不到巩固的要求。

  • 第17题:

    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篮球运动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通过对篮球的学习,能促进学生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和爆发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篮球运动对增进身体健康、活跃身心、增长知识、开发学生的智慧和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动作方法:以右手投篮为例,右脚向前跨出时接球,接着迅速上左脚起跳,右腿屈膝上抬,同时举球至头右侧,腾空后,上体稍后仰,当身体跳到最高点时,右手臂伸直,用手腕前屈和手指力量将球投出。
    动作要点:一跨大步接球牢,二跨小步用力跳,三要翻腕托球举球高,四要指腕柔和用力巧。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三种“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答案:
    解析:
    (1)“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动作连贯。
    教学难点:跨步拿球时机。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90%以上的学生能够正确做出运球一次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②60%以上学
    生能够尝试运球多次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示范与模仿,在多次尝试中,能够做出规范的动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到团结协作精神的作用,在练习中增强自尊、自信。
    (3)练习方法
    ①学生自主体验尝试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
    每人一球,左脚起跳,右腿屈膝上抬,同时举球至头右侧,腾空后,上体稍后仰,"-3身体跳到最高点时,右手臂伸直,用手腕前屈和手指力量将球投出,教师巡回指导纠错。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练习。巩固动作要领,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可以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学生,适'-3过度学习能够保证动作要领的规范。
    ②学生友伴分组练习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互帮互助练习
    一位同学抛球,另外一名同学右脚向前跨出时接球,接着完成整个动作,负责抛球的同学负责捡球,完成后互换角色。
    【设计意图】
    这种分组练习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升华。
    ③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计时比赛
    教师做裁判,对学生完成整个规范动作的过程进行计时,对于完成时间较少的同学提出表扬和鼓励,激励其他同学不要气馁.勇于发出挑战,精益求精。
    【设计意图】
    通过比赛的方式进行练习,培养学生永不放弃、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

  • 第18题:

    行进间投篮动作方法是:跨出第一步落地同时接球,跨第二步时起跳在空中投篮出手。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行进间投篮动作方法是:跨第一步的同时(),跨第二步时起跳在空中投篮出手。


    正确答案:接球

  • 第20题: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又称“三步上篮”,是在行进间接球或运球后做近距离投篮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三步”的动作特点是()

    • A、一大、二小、三高
    • B、一大、二大、三高
    • C、一小、二大、三快
    • D、一小、二小、三快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初三(五)班男生28人,篮球场2块,篮球14个。教学内容: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新授课)。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技术,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协调性,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教学步骤:①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熟悉球性练习;②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教师强调动作重点:投篮时的手型手法。难点:跳起投篮的时机;③学生分组练习:原地投篮练习10次;④上一步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练习5次;⑤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练习5次;⑥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请掌握技术动作较好的学生展示,教师讲评;⑦素质练习,蹲起跳20次,三组。俯卧撑20次,两组;⑧教师小结,布置作业(原地跳投篮10次),宣布下课,收器材。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案例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为什么?(2)指出该案例教学步骤中存在的不足。


    正确答案: (1)该案例不能完成教学目标。①该教学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该教师过于注重机械地传授知识,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只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和反复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他所造就的只不过是学生的机械的"短时记忆"而已,并非"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因此,即使是学生当时在课上把一些动作做对了,课下也会马上忘掉,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下根本不可能掌握篮球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技术。②该案例中的教师没有采取任何团结协作的教学环节,所以无法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2)①该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游戏与动作相结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②在安排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重难点分布不够均匀,不能解决教学难点的问题。③该教学没有让学生进行放松练习,是一节不完整的体育课程。④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因材施教。

  • 第22题:

    问答题
    初三(五)班男生28人,篮球场2块,篮球14个。教学内容: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新授课)。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技术,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协调性,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教学步骤:①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熟悉球性练习;②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教师强调动作重点:投篮时的手型手法。难点:跳起投篮的时机;③学生分组练习:原地投篮练习10次;④上一步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练习5次;⑤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练习5次;⑥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请掌握技术动作较好的学生展示,教师讲评;⑦素质练习,蹲起跳20次,三组。俯卧撑20次,两组;⑧教师小结,布置作业(原地跳投篮10次),宣布下课,收器材。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案例能否完成教学目标,为什么?(2)指出该案例教学步骤中存在的不足。

    正确答案: (1)该案例不能完成教学目标。①该教学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该教师过于注重机械地传授知识,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只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和反复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他所造就的只不过是学生的机械的"短时记忆"而已,并非"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因此,即使是学生当时在课上把一些动作做对了,课下也会马上忘掉,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下根本不可能掌握篮球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技术。②该案例中的教师没有采取任何团结协作的教学环节,所以无法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2)①该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游戏与动作相结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②在安排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重难点分布不够均匀,不能解决教学难点的问题。③该教学没有让学生进行放松练习,是一节不完整的体育课程。④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因材施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行进间投篮动作方法是:跨第一步的同时(),跨第二步时起跳在空中投篮出手。

    正确答案: 接球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