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初二(1) 班体育课, 男、 女生各 25 人, 教学内容为“蹲踞式跳远” 技术(如图 1)。 本单元共 4 个学时, 分 8 次课。 第 1 次课的内容为“腾空步”, 第 2 次课的内容为“助跑与起跳”。 要求: 依照提供的表格样式, 请设计出第 2 次课的教学重难点和基本部分的教学步骤(不少于 4步)。

题目
某校初二(1) 班体育课, 男、 女生各 25 人, 教学内容为“蹲踞式跳远” 技术(如图 1)。 本单元共 4 个学时, 分 8 次课。 第 1 次课的内容为“腾空步”, 第 2 次课的内容为“助跑与起跳”。
要求: 依照提供的表格样式, 请设计出第 2 次课的教学重难点和基本部分的教学步骤(不少于 4步)。



相似考题
更多“某校初二(1) 班体育课, 男、 女生各 25 人, 教学内容为“蹲踞式跳远” 技术(如图 1)。 本单元共 4 个学时, 分 8 次课。 第 1 次课的内容为“腾空步”, 第 2 次课的内容为“助跑与起跳”。 ”相关问题
  • 第1题:

    初中体育《助跑投掷垒球》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北京市面试考题
    1.题目:助跑投掷垒球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师要有完整动作示范;
    (2)要有两种以上的练习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两种以上的纠错;
    (4)试讲10分钟。
    答辩题目
    1.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大部分为实践课,理论课占的比例较少,你觉得怎么安排实践课和理论课的份额比较合适呢?
    2.在课程结束后你如何评价你的学生的学习效果?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掷石子打水漂的经历啊?我看有很多同学玩过,今天啊,让我们重温一下当时玩的经历,学习助跑投掷垒球。
    2.队列队形练习:原地三面转法练习。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队列整齐,步伐一致。
    (二)准备部分
    1.游戏“长江黄河”
    方法: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面对面站在中线的两边,一队起名叫“长江”,另一队叫“黄河”,各队记住自己的队名。当教师发出“黄河”的口令时,“黄河”队马上转身往自己的场地跑,“长江”队立刻追击,如在限制线内追上者得一分。做5遍,游戏结束,以累积分多的队为胜。
    组织教学:面对站立,相距一步。
    2.配乐韵律操
    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3.专项练习
    两人一组压肩。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提问:引球到用力时的手臂姿势是怎样的?步伐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手臂后引,最后是交叉步与发力衔接。
    2.讲解
    动作要点:助跑有节奏,迈脚的同时向后引球,交叉上步、转体、挥臂等动作要连贯,将球经肩上全力投出。
    3.练习
    (1)原地徒手练习,体会动作结构和发力。
    组织教学: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
    (2)徒手上步练习,初步体会步伐与用力的衔接。
    组织教学:学生稍微加大前后距离,教师通过数字口令进行协调。
    纠错:肘关节不要外展,投掷时,另一手托投掷臂的肘关节,并提示学生不要转肩。
    (3)持轻物助跑练习,体会连贯动作。
    组织教学:分为四组,手持沙包,按照教师口令依次进行投掷。
    纠错:出手角度不要过低,每次投掷时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多次练习体会。上下肢配合要协调,体会身体不同部位用力感觉。
    (4)持垒球助跑练习,体会完整动作,帮助建立动作意识。
    组织教学:分为四组,手持垒球,按照教师口令依次进行投掷。
    纠错:投掷步与发力衔接不好,多次练习体会最后的衔接动作。
    4.优生展示
    组织教学:以体育小组为单位,自由选举两名代表进行展示,每组做完后采用不同形式进行评价。
    5.教学比赛—掷远比赛
    组织教学:以体育小组为单位,分别以远度线标准为例,分别从远度达标和累积远度两个评价标准去计算成绩。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放松操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答辩题目解析】
    1.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大部分为实践课,理论课占的比例较少,你觉得怎么安排实践课和理论课的份额比较合适呢?
    水平五规定了每一位高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是全体学生的共同必修内容。其中,六个部分为运动技能必修10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每周规定进行2次,理论课的教学可以安排在每学期的第一次可进行,通过前期理论课的学习对于接下来的技术动作的学习也具有指导意义。
    2.在课程结束后你如何评价你的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生本节课学习效果的评价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过程性评价、第二是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结果性评价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在课程进行过程中通过提问、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且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就可以大概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在课程结束后我设计了课后作业的内容:运用所学营养知识和资料的查阅,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为自己设计一套健康早餐方案。通过学生的作业我能够很清楚的知道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以便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很好的学习此部分的内容。

  • 第2题:

    请根据下面场地器材的情况,设计主要教材的教学流程。
    学生:高一(3)班,30人
    教材内容:蹲踞式起跑。本单元共3次课,本次课为第一次课
    器材:起跑器6个,口哨1个,8道次100m跑到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使用起泡器和蹲踞式起跑技术
    要求:(1)确定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 ? ? ? ? (2)利用提供的器材,写出基本部分的主要的教学流程、学法和组织形式。


    答案:
    解析:
    蹲踞式起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蹲踞式起跑的技术环节,了解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与尝试练习,正确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能顺利完成蹲踞式起跑动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练习和合作中能够养成勇敢果断的优良品质,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蹲踞式起跑臀超肩,肩超线与四点支撑的技术要领,起跑与加速跑的正确衔接
    【难点】
    听哨音快速做出起跑反应及起跑技术与加速跑的衔接。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2分钟)
    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报告人数;
    (3)检查服装;
    (4)宣布本节课内容;
    (5)安排见习生;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快速、安静、整齐
    (二)准备部分(8分钟)
    1.慢跑热身:绕田径场慢跑一圈。
    教学组织:四路纵队跑步走
    要求:队伍保持整齐,慢跑中注意纪律
    2.徒手热身操
    (1)伸展运动
    (2)体侧运动
    (3)体转运动
    (4)腹痛运动
    (5)踢腿运动
    (6)压腿运动
    (7)跳跃运动
    (8)膝踝腕关节活动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体操分散队形)
    (三)基本部分(30分钟)
    1.课堂导入
    苏炳添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终于进入了半决赛,得到了与世界优秀百米选手同场展示的机会,在最初的30米起跑中,苏炳添甚至超过了博尔特,他是依靠那一项技术呢?
    通过问题引入短跑起跑技术。
    2.蹲踞式起跑教学
    (1)讲解介绍蹲踞式起跑起跑器安装方式:普通式与拉长式。
    (2)讲解耐久跑途中跑要领
    “各就位”---运动员轻快走到起跑器前,两手撑地,后膝跪地两手紧靠起跑线后沿,两臂伸直,身体重量均落在两手、前脚和后膝关节之间。
    “预备”---逐渐抬起臀部,使身体重心向前上方移动,身体重量主要在两臂和前腿之间,臀部稍高于肩。提示口诀:臀超肩,肩超线。
    “鸣枪”---两臂屈肘有力前后摆动,两腿迅速蹬离起跑器,使身体向前上方运动。
    (3)各就位、预备练习
    内容:根据个人习惯,一次完成调整起跑器,各就位,预备动作。

  • 第3题:

    高二(6)班,学生40人,教学内容为挺身式跳远,教案准备部分的内容见下表。
      准备部分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及要求



    本次课准备部分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


    答案:
    解析:
    ①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完整。课堂常规内容有: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检查服饰、着装。②徒手操的练习顺序安排错乱,应按人体关节顺序从上到下进行练习,即振臂运动、扩胸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踢腿运动、双人压肩、活动关节、踝关节腕关节绕环。③徒手体操队形的组织不清晰,应该强调出:学生成徒形,按四列横队散开,并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徒手操。

  • 第4题:

    阅读下列材料,设计一节45分钟的课堂教学,清写出基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学条件:操场1块,实心球若干。
    教学内容:进一步学习原地双手前、后抛实心球技术。第2次课。


    答案:
    解析:


  • 第5题:

    案例:
    今天,初二(3)班的体育课内容是挺身式跳远教学,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0人。
    教学内容:挺身式跳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加深对挺身式跳远动作技术的理解,掌握基本动作。
    (2)发展学生下肢力量、跳跃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
    教学过程:
    (1)上课。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目标和要求。
    (2)体育委员带领学生进行慢跑热身运动。
    (3)教师示范动作,学生认真观察并原地模仿教师动作:①腾空步手臂姿势规范、自然,起跳腿蹬伸充分,摆动腿积极下压,放腿配合手臂,同时挺胸展髋,落地前双臂快速前摆,收腹、屈膝、并脚;②原地模仿空中挺身动作;③助跑腾空下放摆动腿与落地练习;④短距离助跑完整技术练习。
    (4)学生自由练习:分成5组,每组8人,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练习结束后教师展示优秀学生的成绩。
    (5)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放松练习。
    (6)教师做本课小结,回收器材。
    问题:
    (1)分析该案例中教学组织形式。
    (2)指出该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和缺点。


    答案:
    解析:
    (1)案例中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
    (2)优点:案例中,一名教师同时教授40名学生挺身式跳远动作技术,学生人数多,体现出了教学的高效性,学生可以快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完成统一的教学计划,体现出教学的实效性;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
    缺点:教师同时教授40名学生,所以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无法保证所有学生的下肢力量、跳跃能力以及身体协调性都得到发展和提高;不利于学生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学之间缺乏明显的联系与沟通。

  • 第6题:

    初中阶段(水平四)体操学习内容为:“鱼跃前滚翻”(如图1),教学时数为4个学时,请依据提供的表格格式,设计出该教学单元的第1、2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20分)





    答案:
    解析:




  • 第7题:

    下表是初二年级排球“正面下手发球”4次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40人。教学条件:排球场2片,排球20个。
    请根据第1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和组织要求。
    初二年级排球“正面下手发球”4次课的教学内容安排





    答案:
    解析:





  • 第8题:

    某校高一(2)班排球选项课,教材内容为复习垫球技术,学习传球技术(见图1,2)。教学条件如下:
    场地、器材:排球场2块,排球40个。
    学生情况:女生40人,学生运动技能差异较大。
    要求:依据分层教学、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法的要求,按照提供的表格样式,设计本次课基本部分的教学步骤(不少于3步)、练习形式(每步骤不少于2种)和时间分配。



    答案:
    解析:
    “排球正面双手上手传球”基本部分教学设计



  • 第9题:

    案例:
    某校初二(1)班,学生40人,篮球场1块,教学内容为篮球球性练习,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完全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增强球感。
    (2)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发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
    教学过程:
    (1)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
    (2)教师讲解并示范双手抛接球、身前两手相互传接球、球在两腿之间绕“8”和运球的动作要点及重点。
    (3)学生练习:学生进行双手抛接球练习、单手抛接球练习、抛球击掌练习各10次左右;单手原地运球练习3~5次,一人一组运球前进练习3~5次,两人一组运球、传球练习3~5次。
    (4)游戏: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比赛”,10人一队,4队同时进行,从半场开始,第一名学生带球向前跑到篮下(两队一侧)。投篮,进球得一分,带球回来,交给第二名,依次重复,先完成队获胜。
    问题:
    (1)分析该案例采用了什么设计思路。
    (2)指出本节课的优缺点。


    答案:
    解析:
    (1)本案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将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并利用运球比赛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熟识度与兴趣,提高相关技能水平。
    (2)优点:①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初中生学习的规律,学生感到学习的内容不是过于困难,便会更加自信,学习也会更加努力。
    ②利用比赛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运动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潜能。
    缺点: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按照新课标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描述,目标(2)的行为主体不是学生。
    ②在剧烈运动之前,教师没有按照初中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安排学生进行热身运动,使得学生的身体情况未达到最佳状态,容易出现损伤事故。
    ③当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并没有进行总结和点评,教学实施结构不完整。

  • 第10题:

    案例:某校高一(2)班,学生40人,教学内容:蹲踞式跳远。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熟悉蹲踞式跳远的基本规则及动作技术。教学步骤:①上课。教师提问:蹲踞式跳远的要点,蹲踞式跳远分几个技术环节,如何让自己跳得更远?②教师讲解规范姿势的重要性:一是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二是为落地做积极的准备。③教师示范动作,学生观看并学习。④分组练习蹲踞式跳远。⑤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⑥集合进行集体讲评。⑦小结,布置作业,宣布下课。请根据材料指出该案例教学过程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优点:①遵循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运用了全班教学和分组教学相结合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②能够结合实际操作进行项目知识点讲解,在实练前为学生学习打好基础;③教师示范是体育课的规范标杆,进行准确的蹲踞式跳远动作示范,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缺点:①课前未遵照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进行慢跑或伸展操等热身活动,不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②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没有竞争、合作等新型教学模式贯穿,不能让学生准确地对授课内容进行记忆。同时,教师授课过于死板,没有给学生玩的时间,简单的练习不能将寓教于乐的主题渗入其中;
    ③如果不方便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应该用挂图进行精准动作讲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动作要领。

  • 第11题:

    单选题
    蹲距式跳远技术由()四部分组成。
    A

    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B

    助跑、起跳、过杆、落地

    C

    起跳、疾跑、途中跑、重点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书第1版第1次印5000册,后又重印了两次,各4000册。现在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全面修订后再印4000册,则此次印刷的版本记录应为(  )。[2006年真题]
    A

    第2版第4次印刷,印数为13001—17000册

    B

    第2版第1次印刷,印数为13001—17000册

    C

    第2版第4次印刷,印数为1—4 000册

    D

    第2版第1次印刷,印数为1—4 000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中的图书经过全面修订后是再版图书。再版是对原书作较大修改后重新排版印制。再版的图书,不可再用原书号,必须改用新的书号。版本记录中的版次(即出版次数)项对第一次再版标“第2版”,第二次再版标“第3版”,依此类推。再版书重印的印次和印数,都是从初版的第一次印刷起累计。本题中,该书初版重印过两次(即加上第一次印刷共印了三次),共印了13000册,第二版的第一次印刷印了4000册,就应标“第2版第4次印刷”“印数为13001—17000册”。

  • 第13题:

    某校初二(2)班38人。体育课教育内容为蹲踞式跳远,本单元共4次课,此次为第三次课,教学场地有2个沙坑,此次课的基本部分,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1)学生站在沙坑两边,教师做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技术重点和难点;
    (2)全体学生在助跑道上成一路纵队,依次做助跑与起跳衔接练习,教师在起跳板处观察并给予指导;
    (3)教师在沙坑内插一根约20cm长的树枝,学生依次进行完整练习,要求跃过树枝,教师旁边指导;
    (4)教师拿掉树枝,在沙坑旁放置拉开的皮尺,并站在一旁逐个读出学生的跳远成绩。

    你若是该教师,请提出改进方法。


    答案:
    解析:
    改进方法:
    ①将全班学生分为4组,分别在两个沙坑进行练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②分组练习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相互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改进方法,教师最后总结,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
    ③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同能力的同学采取不同的跳跃高度,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自尊、自信。
    ④充分考虑教学的安全性。将20厘米树枝改为皮筋设置,不仅可以调整不同的高度,而且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增强练习的安全性。
    ⑤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读出学生跳远成绩的同时结合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进行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通过努力获得进步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 第14题:

    案例:
    某校初一(2)班,学生40人,教学内容:蹲踞式跳远。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熟悉蹲踞式跳远的基本规则及动作技术。
    教学步骤:
    ①上课。教师提问蹲踞式跳远的要点:蹲踞式跳远分几个技术环节?如何让自己跳得更远?
    ②教师讲解规范姿势的重要性:一是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二是为落地做积极的准备。
    ③教师示范动作,学生观看并学习。
    ④分组练习蹲踞式跳远。
    ⑤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⑥集合进行集体讲评。
    ⑦小结,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该教师是否能完成教学目标,为什么?
    (2)请根据材料指出该案例教学过程的优缺点。


    答案:
    解析:
    (1)该教师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原因有三点:①没能最大限度优化教
    学过程,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工作;②教学过程过于单一化、简单化,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一青和兴趣;③并未对蹲踞式跳远的运动内涵和定义进行阐述,很难完成教学目标。
    (2)优点:
    ①遵循初中体育教学基本要求,运用了全班教学和分组教学相结合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②能够结合实际操作进行项目知识点讲解,在实练前为学生学习打好基础。
    ③教师示范是体育课的规范标杆,进行准确的蹲踞式跳远动作示范,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缺点:
    ①课前未遵照初中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进行慢跑或伸展操等热身活动,不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②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没有竞争、合作等新型教学模式贯穿,不能让学生准确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记忆。同时,教师授课过于死板,没有给学生“玩”的时间,简单的练习不能将寓教于乐的主题渗入其中。
    ③如果不方便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应该用挂图进行精准动作讲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动作要领。

  • 第15题:

    根据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或体验情境,并写出主教材教学过程。学情:某中学八年级(1)班,学生40名,该班文化课和体育课成绩总体较好教学内容:耐久跑,本单元共6次课,本次课为第2节课教学目标:通过情景教学,体会耐久跑的呼吸节奏,85%以上学生能找到合理的呼吸节奏,了解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并能在学练过程中一会到运动的乐趣,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场地:校园内,400米环形运动场。设计要求:(1)创设的情景要有主题。(2)创设情景应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并结合该班学生的心理特点。(3)利用提供的场地(可自行加入相应的器材)设计课的基本部分的教学流程。


    答案:
    解析:
    耐久跑——途中跑技术1.课堂导入师:曾经的希波战争,雅典人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当他精疲力竭地跑完42.195公里,跑到雅典城邦时高喊:“欢呼吧,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第一届奥运会设置了马拉松这一项目。同学们,他是怎样坚持跑完全程的呢?生:长久的锻炼。生:坚持不懈。生:身体素质好。……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那么大家是不是也做好了像他一样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准备了呢?让我们大喊三声,为我们自己助威加油,克服一切困难完成我们今天的中长跑课程。2.途中跑教学(1)图片展示中长跑中长跑途中跑技术(2)讲解耐久跑途中跑要领上体正直稍前倾,自然放松,两手半握拳,肘关节保持90度角,以肩关节为轴前后自然摆动。支撑腿髋、膝、踝充分蹬伸,最后以脚趾蹬离地面;前摆时以大腿带动小腿并随髋进行摆动。呼吸有节奏有深度,通常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3)摆臂与呼吸结合练习内容:原地摆臂练习,与呼吸结合。每两次摆臂后进行一次呼气或吸气。持续时间3分钟,连续进行1次。组织要求:练习队形进行摆臂。同时严格按照要求与教师口令提示进行呼吸与摆臂结合。提高摆臂动作质量与放松能力。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呼吸时跟随动作每一次摆臂进行一次吸气或呼气。教师可用一张面巾纸,置于练习者面前,看面巾纸的摆动次数,若每两次摆臂面巾纸浮动一次则呼吸与摆臂结合正确。若出现两次浮动,则证明呼吸方式错误应进行深呼吸或进行一次呼气。(3)原地跑动与呼吸结合练习组织要求:同练习(2)进行组织,慢跑时严格按照教师口令进行呼吸与跑动结合。练习1次持续时间3分钟。(4)走跑交替练习组织方式:由每组排头带领,根据教师相反口令改变进行走或慢跑。教师喊走,由排头带领进行慢跑。教师喊跑,由排头带领进行快速走动。持续时间4分钟,共1次。(5)同伴跑练习组织方式:2-3人一组,节奏速度保持一致,并互相帮助,如速度快的学生注意照顾跑的慢的学生,每一组由组员轮流下达呼吸口令提示按照要求进行呼吸与跑动配合。要求:提高团队意识,努力完成任务,提高意志品质。(6)“8”字跑比赛组织:共4组,每组由排头带领进行8字跑,在跑动中每组设计口号,并呼出口号。用以改变提示方式。同时提高振奋程度,提高兴奋性。口令洪亮,与动作配合较好,精神面貌振奋,团队协作表现良好组为优秀。(7)讲解

  • 第16题:

    阅读下列材料,设计一节45分钟的课堂教学,请写出基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学条件:田径场,秒表1块。
    教学内容:800米,第1次课。


    答案:
    解析:


  • 第17题:

    跳远是水平四学生重要的教学内容,下表是蹲踞式跳远五次课的单元教学计划,请针对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各设计出三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注: 请按照表格在答题卡上作答,此处作答不评分)


    答案:
    解析:

  • 第18题:

    某教师进行高一男生的跨栏跑教学,单元为6次课。第1次课,釆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的乐趣;第2~5次课,在教学中,让学生按运动水平分成人数相等的4个小组,自定目标(如不同的栏数、栏间距、栏高等),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在第5次课对学生进行了跨栏跑的成绩测试;第6次课是考核课,考核办法:(1)以小组的总得分排定名次;(2)小组的总得分是个人的得分之和;(3)本次测试成绩与上次成绩相比较,提高得3分,持平得2分,下降得1分。
    问题:
    (1)该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模式?(6分)
    (2)请谈谈该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优缺点。(9分)


    答案:
    解析:
    (1)该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有快乐体育的“目标学习”教学模式、小群体教学模式。案例中该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游戏来体验跨越障碍的感觉,帮助学生体验运动和体育学习的乐趣,所以是快乐体育“目标学习”的教学模式;同时该教师还将学生按照运动水平进行分组,此过程为小群体教学模式。
    (2)优点:①在第1次课中能够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跨越障碍的感觉,激发学生对跨栏跑的兴趣。②考核方法与自身的成绩作比较,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运动水平进行运动考核,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能够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③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定目标进行练习;
    缺点:①该教师没有根据各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跨栏跑的教学目标。②该教师没有强调重、难点。③没有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的手段。该教师在第2~5次课中主要让学生分组自行练习,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性。④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该教师只采用了相对性评价,本身运动水平好但进步
    不明显的学生会降低其运动积极性。

  • 第19题:

    案例:
    小刘老师和蒋老师分别对水平四,初中一年级,分腿腾跃跳山羊授课内容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小刘老师将分腿腾跃跳山羊教学内容设计为5课时的单元教学.对第2课时的分腿腾跃的教学过程设计是:
    (1)引导练习,分组进行助跑、踏跳、提臀、分腿动作练习;
    (2)示范完整动作,借助大屏幕展示出动作图解并进行动作要领和保护与帮助方法的讲解;
    (3)分组练习分腿过山羊动作;
    (4)G秀学生技能展示;
    (5)分组练习,巩固提高技术动作。
    蒋老师对分腿腾跃跳山羊教学内容设计为3课时单元教学.对第2课时的分腿腾跃的教学过程设计为:
    (1)分组练习,助跑2~3步,支撑提臀、分腿动作;
    (2)示范讲解踏跳,顶肩屈髋,提臀分腿,回落动作,并分组进行练习;
    (3)优秀生示范;
    (4)结合动作挂图,讲解示范分腿腾跃跳山羊动作要领;
    (5)分组练习,两人保护与帮助,一人练习;
    (6)选择高度,自由分组进行练习。
    问题:
    (1)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两位老师教学设计的不同之处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答案:
    解析:
    【知识点】教学设计。
    (1)两位老师教学设计的相同之处有:设计了对第一次课学习动作的分组练习的复习环节;借助动作示范图解讲解动作要领;优秀生的动作示范。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两位老师的教学都体现了单元教学的连续性,以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两位老师教学设计的不同之处有:刘老师是连贯动作的讲解,蒋老师是分动作环节进行讲解:刘老师把动作要领和保护与帮助方法一起借助挂图完成讲解,蒋老师是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结合实际讲解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刘老师进行巩固提高的练习对学生的要求是统一的,蒋老师是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的高度进行分组练习。
    (2)教学设计的不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较直接的影响。
    刘老师连贯动作的讲解.比较适合学生处在巩固阶段学习的讲解方法;而蒋老师分解动作的讲解方法则较适合初学动作时进行.便于学生理解动作细节.能清晰地感知每个动作环节应该如何做。鉴于案例的课时均是单元教学中的第二课时.说明学生对动作的学习还处在分化阶段.因而蒋老师的讲解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在该阶段对动作的学习掌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动作在初学时都能进行分解讲解的,因为有些动作是无法进行拆分的。
    小刘老师讲解保护与帮助方法是结合在动作要领讲解过程中的,尽管借助了大屏幕的挂图.但是不利于学生明白保护与帮助者应该站在什么位置。应该保护练习者的哪些部位以及对同伴练习有效保护的重要性等:蒋老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讲解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利于学生直接感知保护的动作要点,以及保护与帮助对同伴的重要性。蒋老师保护与帮助的讲解不仅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方法.还能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建立强烈的责任感与合作意识。
    小刘老师在巩固提高学生动作的练习中对所有的学生均采用统一要求.多次练习后容易出现技能好的学生感觉练得不过瘾,缺乏挑战;而技能掌握较弱的学生会感觉练得太难了,自己根本完不成.从而失去练习的动力和兴趣。蒋老师很好地运用自由选择高度的方式解决了这样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水平的高度进行练习,促使学生不断挑战新难度,进而提高动作质量。
    小刘老师对该动作设计的是5课时的单元教学计划.案例是第2课次,从教学过程看,小刘老师的教学是以完整动作为主进行教学,而没有分解动作练习的过程。教学进度过快,与单元教学计划不相符。蒋老师是三课时的单元教学计划,作为第2课次的学习,教学过程设计较为符合单元教学计划的进度。

  • 第20题:

    某初二(2)班32人,本次课教学内容为篮球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条件:篮球16个,篮球场1块。请设计8~10min的专门性准备活动。
    要求:给出4种运球技术的熟悉性练习方法、组织形式与时间安排。


    答案:
    解析:
    专门性准备活动:
    (1)球性练习一:单手行进间运球
    组织形式:学生分为两组,每组一个球,在底角外呈对角纵向列队。每名队员沿边线单手行进间运球至对面底线后,换另一只手单手行进间运球返回并将球给下一名队员。队员接球后进行单手行进间运球往返。依此类推,每人完成一次后结束。
    时间:3分钟
    (2)球性练习二:原地单手运球
    体会五指自然分开,以手指触球,小臂柔和地随球上下拍动,尽量做到运球时不看球。
    组织形式: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一人运球一人观摩。运球人每只手原地快速运球5次后将球传给对方交换练习,练习3~5组。
    时间:2分钟
    (3)球性练习三:原地两手交换推滚球
    两脚左、右开立,略比肩宽。将球放于右脚前地面上。练习时,用右手推球右侧使球沿地面滚至身体左前方,然后换左手再推滚球左侧,使球沿地面滚至身体右前方。要求用力协调,身体随球向左、右移动,手不离球,球滚动要平稳。
    组织形式: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一人左、右手推滚球一次后换另一人练习,反复轮流练习多次后结束。
    时间:2分钟
    (4)球性练习四:运球急停急起。在快速运球中,突然急停时,手拍按球的前上方。运球急起时,要迅速起动拍按球的后上方,要注意用身体和腿保护球。
    组织形式:两人一组,以篮球场的两条边线为起点和终点,一人运球一人下口令。每一名队员运球时要求双手交替运球,并在另一名同伴的口令下进行急起急停,到达边线后交换。
    时间:3分钟。

  • 第21题:

    蹲距式跳远技术由()四部分组成。

    • A、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 B、助跑、起跳、过杆、落地
    • C、起跳、疾跑、途中跑、重点跑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案例:某校高一(2)班,学生40人,教学内容:蹲踞式跳远。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熟悉蹲踞式跳远的基本规则及动作技术。教学步骤:①上课。教师提问:蹲踞式跳远的要点,蹲踞式跳远分几个技术环节,如何让自己跳得更远?②教师讲解规范姿势的重要性:一是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二是为落地做积极的准备。③教师示范动作,学生观看并学习。④分组练习蹲踞式跳远。⑤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⑥集合进行集体讲评。⑦小结,布置作业,宣布下课。根据上述材料,该教师是否能完成教学目标?为什么?


    正确答案: 该教师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原因有三点:
    ①没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工作;
    ②教学过程过于单一化、简单化,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③并未对蹲踞式跳远的运动内涵和定义进行阐述,很难完成教学目标。

  • 第23题:

    单选题
    某书第1版第1次印5000册,后又重印了两次,各4000册。现在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全面修订后再印4000册,则此次印刷的版本记录应为()。
    A

    第2版第4次印刷,印数为13001—17000册

    B

    第2版第1次印刷,印数为13001—17000册

    C

    第2版第4次印刷,印数为1—4000册

    D

    第2版第1次印刷,印数为1—4000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