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江苏省淮安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产六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

题目
初中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江苏省淮安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产六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教学过程中利用视频材料进行讲解。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谈一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简述在历史课堂中使用直观教具的作用。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纪录片,纪录片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由于受到十年文革的影响,政治和经济发展受到了巨大破坏。视频观看完后,教师提问学生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国情?
学生回答贫穷落后,教师再次播放视频,展示新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后提问学生:那么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改革成就究竟原因在哪里呢?又是从哪里突破的呢?以此进入本课的新课讲授环节。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介绍: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共在探索阶段缺乏经验,出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等违背客观规律的政策路线。
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农民的生产情况。



图一: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图二: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见过这么大的猪和萝卜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提问:这样的错误指导思想对我们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危害呢?(违背自然规律,粮食歉收,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教师总结:当时的农业生产不遵循自然生产规律的发展,同时当时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家同吃大锅饭,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农民缺少自主生产权,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过渡语:那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时的党和政府又出台了什么样的政策呢?
(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教师介绍:1978年安徽一些地区遭受大旱,粮食歉收。农民没有存粮,导致许多农民成群结队的出门讨饭。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的制度。那么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一下通过包产到户的政策有没有解决当时严重的饥荒问题呢?
视频播放完后,组织学生讨论:实行包产到户有没有解决当时的饥荒问题?为什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大大发展了?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后,师生总结:包产到户的政策不仅解决了农民的生存温饱问题,同时还交够了国家要求的公粮。同时这种制度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使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教师介绍:当时中共正在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人民将重心放到经济建设当中来,安徽小岗村的这一成功的实践得到了中央的重视,这一做法也在全国推广开来,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教师提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如何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农民达到富裕的水平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师生总结:除了实行包产到户之外在农村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梳理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
作业:观看介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纪录片。
【板书设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背景
(二)内容
1.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乡镇企业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参考答案】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2.简述在历史课堂中使用直观教具的作用。
【参考答案】
第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第二、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表象,理解历史概念。第三、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更多“初中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关问题
  • 第1题: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有“知识拓展”“自由阅读卡”“每课一得”这一类栏目,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案:
    解析: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自由阅读卡”“知识拓展”和“每课一得”等栏目属于课文辅读类内容,作为课文的补充、延伸和说明,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问题。 这类栏目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提高阅读历史材料的水平,锻炼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和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和理解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 第2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为:()、()、()。


    正确答案:统分结合;以分为主;双层经营

  • 第3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济基础是()


    正确答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 第4题:

    2001年4月,日本文部省宣布,由右翼学者团体“()”主导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


    正确答案: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

  • 第5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出现在()。

    • A、安徽绩溪
    • B、四川隆昌
    • C、安徽凤阳
    • D、贵州毕节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点是“包产到户”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简述初中历史学习的类型(至少写出五种)。


    正确答案:初中历史学习主要可以分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接受学习等多种类型。

  • 第8题:

    问答题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否取消了过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正确答案: 不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条件下进行的,是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化与提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2001年4月,日本文部省宣布,由右翼学者团体“()”主导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

    正确答案: 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农业经营方式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人民公社制度的有效替代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

    D

    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农业生产制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为:()、()、()。

    正确答案: 统分结合,以分为主,双层经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的成果,怎样完善家庭承包经营?

    正确答案: 要不断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应采取如下措施:
    (1)根据各农户经营状况、合作社集体经济的实力情况,为不同农户提供不同服务和帮助,克服家庭生产的困难。
    (2)完善承包合同。在合同上要明确规定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明确发包方和承包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承包合同规范化。
    (3)稳定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以后要稳定土地使用权,不能轻易变动,以利社员对土地的长期投资。
    (4)鼓励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对我国农民一方面是进行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另一方面也是农民取得生活资料的依靠和来源,起着保险和福利的作用,所以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使用权。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应鼓励已不从事农业生产而从事其他产业并能取得稳定收入的农民放弃土地使用权,把土地转让给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以扩大农户土地经营面积,提高规模效益。为了促进其转让,可以制定一些鼓励性措施。
    (5)鼓励和帮助承包农民发展家庭经济,如发展家庭手工业、商业、运输业,利用家庭发展果树、蔬菜、养殖畜禽、各种林产等。家庭经济发展了也会反过来支援承包部分的经营。
    (6)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确认和保护家庭经营的独立生产者地位、法人地位,保护社员的承包权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初中历史《英国的殖民扩张》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句话“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教师引导设问:在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与葡萄牙首先走上了世界殖民道路。16世纪时这两个国家建立了海上霸权,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凭借优势建立了殖民霸权。到了18世纪时又会是哪个国家称雄呢?顺势导入。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原因
    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西、葡等国的殖民扩张。到了17世纪,英国也走上殖民争夺的道路。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英国为什么会走上殖民争夺的道路呢?
    学生同桌交流得出:16世纪英国的活动版图基本局限于不列颠列岛。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使手工业尤其毛纺织业迅速发展,促使其开拓海外市场。
    (二)殖民掠夺
    1.过程
    教师多媒体播放《大英帝国》影视片段并提问:英国是如何一步步开拓海外市场的呢?
    学生归纳回答:英国位于海上贸易航道的要冲,只有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才能向海外发展。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教师设问:英国是什么时候成为海上霸主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英国不光打败了西班牙,后来还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无论日光照耀在地球的哪个区域,都有英国的国旗飘扬,因此他们自炫为“日不落帝国”。
    2.殖民活动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英国在殖民地都进行了哪些殖民活动呢?
    学生回答:在北美地区建立大种植园。
    教师追问:英国殖民者在种植园都种些什么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主要生产棉花、烟草、蓝靛、糖等,主要是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所需要的原料。
    教师引导设问: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后来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这一殖民活动是怎么进行的呢?
    学生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上台讲述:18世纪,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满载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三角贸易示意图》并总结:这个航程路线呈三角形,故被称为“三角贸易”。在贩卖、转运黑奴的过程中,很多无辜的黑奴被活活打死、饿死或是病死,因此马克思又称之为“贩卖人类血肉的黑奴贸易”。



    (三)影响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并安排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探讨:英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活动会给英国和殖民地人民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对英国:英国通过种植园和黑奴贸易,掠夺了无数的财富。英国人利用抢来的这些财富,发展国内的工业生产;同时,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国内的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对殖民地:殖民地的资源和财富被无情地掠夺,长期限于贫困;同时也成为英国的产品倾销市场,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进行情感升华,树立和平发展观念。
    2.作业:有人说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侵略是一种罪恶,也有人说这种侵略客观上有利于历史的发展。课后收集相关资料,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英国是如何一步步进行殖民扩张的?
    【参考答案】
    第一个时期是16世纪到18世纪的海外殖民时期。这一个时期,主要目的是为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扩张的对象是北美大陆和澳洲大陆。1733年,英国首先在北美大陆上建立了13个殖民地。1689年到1763年,英国和法国之间开展了四次争夺殖民地的战争,这使英国的殖民地数量也大大增加。
    第二个阶段在18世纪到19世纪中后期。这个阶段是英国争夺欧亚大陆的阶段。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就开始向欧亚大陆掠夺工业原料场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印度半岛成为了英国主要的殖民重点。这一阶段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间。
    第三阶段是争夺非洲殖民地。在这一阶段里英国在非洲大肆杀戮,给非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到了20世纪初,世界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其中英国所占份额最大。英国凭借这三次殖民扩张,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2.本节课你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为什么采用这些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教学法、史料分析法等。采用这几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方法更丰富,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我在授课时尽量搜集历史资料,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适时安排课堂思考与讨论,有助于避免课堂气氛的枯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第14题: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资源共享意识、基础设施的共建意识有所淡化。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正确答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内部的一种责任制形式。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集体作为发包方除进行必要的协调管理和经营某些工副业外,只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

  • 第17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简述初中历史课程的功能。


    正确答案:初中历史课程不仅有普及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作用,还具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功能。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第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 第19题: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否取消了过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正确答案: 不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条件下进行的,是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化与提升。

  • 第20题:

    判断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点是“包产到户”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初中历史学习的类型(至少写出五种)。

    正确答案: 初中历史学习主要可以分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接受学习等多种类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正确答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内部的一种责任制形式。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集体作为发包方除进行必要的协调管理和经营某些工副业外,只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初中历史课程的功能。

    正确答案: 初中历史课程不仅有普及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作用,还具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功能。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第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宣布由右翼学者团体主导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的机构是()。
    A

    内阁

    B

    法务省

    C

    文部省

    D

    厚生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