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
第4题:
请简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
第5题:
2001年7月颁布的18种《新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特点是()
第6题: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就是强调了()的重要性。
第7题:
新课程标准评价强调,应建立促进学生()的评价体系。
第8题:
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评价的价值取向
课程评价手段
课程评价主体
语文评价的目的
第13题:
第14题: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哪些新理念?你如何理解这些理念的内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教学中就必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课程标准概括了语文课程的三大特点:
①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一本好书影响人的一生。
②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
①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造性地教,学生应创造性地学。
③提倡平等交流,教学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鼓励伙伴合作学习。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教育资源取之不尽,教育环境得天独厚。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略
第15题:
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
第16题: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述评价建议是针对什么提出的()
第17题: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改进(),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第18题: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第19题: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第20题:
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