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下午 济南市高新区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2.内容:3.基本要求: (1)讲授时间10分钟; (2)有恰当的板书; (3)有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 (4)有与生活联系的实例。 答辩题目1.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什么? 2.怎么得到速度偏转角等于圆心角? 二、考题解析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指出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必然有加速度。提问加速度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又如何计算?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环

题目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下午 济南市高新区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讲授时间10分钟;
(2)有恰当的板书;
(3)有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
(4)有与生活联系的实例。
答辩题目1.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什么?
2.怎么得到速度偏转角等于圆心角?
二、考题解析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指出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必然有加速度。提问加速度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又如何计算?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演示地球绕太阳的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受力;演示光滑平面,小球在细线作用下绕图钉做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受力。
【教师】通过例子,说明有力拉着物体做圆周运动,这个力产生了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力的方向是加速度的方向,故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
【教师】向心加速度是一个矢量,方向指向圆心,大小如何计算。




1.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什么?
2.怎么得到速度偏转角等于圆心角?


相似考题
更多“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相关问题
  • 第1题: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规律》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 第2题:

    如图3所示为某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演示实验(小球能摆多高)。根据教科书的描述,可以判断该实验在教学中用来说明()。

    A.受迫振动

    B.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C.机械能守恒

    D.向心力与速度大小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这是必修2第七章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中的演示实验,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在最低点动能最大,之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小球可运动到同一最大高度。说明了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且机械能守恒。

  • 第3题: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设置问题:通过上节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绕太阳近似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从而使得行星不能飞离太阳。那么大家想一想,又是什么力使得地面的物体不能离开地球,总要落回地面呢?例如,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
    教师用苹果模型演示苹果下落的情景,学生进行观察。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讨论。
    教师进一步提问:重力是怎么产生的?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种力吗?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建立规律
    教师提问引导:既然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对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那么我们可以更大胆设想:是否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很可能有,只是因为我们身边的物体质量比天体的质量小得多,我们不易觉察。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什么是万有引力定律?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发表意见。
    教师归纳总结: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下大家思考:既然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万有引力,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都对这种作用没有任何感觉呢?以质量分别为50kg的两人为例加以说明。
    板书设计

  • 第4题: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




    【答辩题目解析】
    1.圆周运动的合力一定指向圆心吗?
    2.本次课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圆周运动分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对匀速圆周运动而言,只有向心加速度,不改变速度大小只改变速度方向,向心加速度是指向圆心的;但对非匀速圆周运动来说,不仅有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方向,还有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大小,两者合加速度不指向圆心。因此,圆周运动的合力不一定指向圆心。

    2、【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匀速圆周运动具有指向圆周的向心加速度;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推导,能利用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例的讨论,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提高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向心加速度关系式的推导,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结合数学方法推导得出结论这一过程的学习,提升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品质和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 第5题:

    高中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 第6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


    正确答案:价值观

  • 第7题:

    以下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 A、线速度
    • B、位移
    • C、路程
    • D、向心加速度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曲线外股欠超高时产生未被平衡向心加速度。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单选题
    A

    静止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大于申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

    B

    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7.9 km/s

    C

    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

    D

    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请简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正确答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五个方面: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分为经历、反应、()等三个水平。

    正确答案: 领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高中物理课程由哪些模块构成?各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分别为必修1 2,选修1-1 选修1-2 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3 选修3-1 选修3.-2 选修3-3 选修3-4 选修3-5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选修1-1、选修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选修2-1、选修2-2、选修2-3: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组成,有必修和选修模块,其中选修1一2模块物理学科知识的主体为(  )。

    A.电磁学
    B.热学
    C.力学
    D.光学

    答案:B
    解析:
    本模块涉及热现象及其规律、热与生活、能源与社会发展。B选项正确。

  • 第14题:

    高中物理《抛体运动规律》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答辩题目解析】
    1.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参考答案】
    探究式教学又叫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 第15题: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理解库仑定律的内容,掌握库仑定律的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由表象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物理兴趣,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
    2.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共分为三点,分别是真空中、静止、点电荷。

  • 第16题:

    高中物理《磁感应强度》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分别说明一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的适用情况?
    【参考答案】
    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左手定则是来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并使伸开的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指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方向。右手定则是愣次定律的特殊化,如果磁通量的变化是由导体切割磁感线引起的,才可以用它:伸开右手让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从手心进入,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其余四指指的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2.物理课堂中导入的作用?
    【参考答案】
    导入的作用有:
    (1)集中准备作用,就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是学生能进入学习状态。
    (2)激发深化作用,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3)情感效能作用,好的导入,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给学生良好的情绪体验。
    (4)铺垫拓展作用,好的导入可以为下面的课堂教学做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可以自然流畅的过渡到教学内容中去。

  • 第17题:

    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分为经历、反应、()等三个水平。


    正确答案:领悟

  • 第18题:

    请简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正确答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五个方面:
    (1)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3)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4)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 第19题:

    高中物理课程由哪些模块构成?各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分别为必修1 2,选修1-1 选修1-2 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3 选修3-1 选修3.-2 选修3-3 选修3-4 选修3-5
    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选修1-1、选修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选修2-1、选修2-2、选修2-3: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第20题:

    填空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

    正确答案: 价值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课程目的: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
    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课程实施: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课程评价: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曲线外股欠超高时产生未被平衡向心加速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向心加速度是由什么改变引起的?()
    A

    位移大小

    B

    速度大小

    C

    速度方向

    D

    位移方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