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对今》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辽宁省大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古对今》 2.内容: 古(gǔ)对(duì)今(jīn), 圆(yuán)对(duì)方(fāng)。 严(yán)寒(hán)对(duì)酷(kù)暑(shǔ), 春(chūn)暖(nuǎn)对(duì)秋(qiū)凉(liáng)。 晨(chén)对(duì)暮(mù), 雪(xuě)对(duì)霜(shuāng)。 秋(qiū)风(fēng)对(duì)细(xì)雨(yǔ), 朝(zhāo)霞(xiá)

题目
小学语文《古对今》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辽宁省大连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古对今》
2.内容:
古(gǔ)对(duì)今(jīn),
圆(yuán)对(duì)方(fāng)。
严(yán)寒(hán)对(duì)酷(kù)暑(shǔ),
春(chūn)暖(nuǎn)对(duì)秋(qiū)凉(liáng)。
晨(chén)对(duì)暮(mù),
雪(xuě)对(duì)霜(shuāng)。
秋(qiū)风(fēng)对(duì)细(xì)雨(yǔ),
朝(zhāo)霞(xiá)对(duì)夕(xī)阳(yáng)。
桃(táo)对(duì)李(lǐ),
柳(liǔ)对(duì)杨(yáng)。
莺(yīng)歌(gē)对(duì)燕(yàn)舞(wǔ),
鸟(niǎo)语(yǔ)对(duì)花(huā)香(xiāng)。
3.基本要求:
(1)举例讲解本课生字,联系实际并借助图片理解字词;
(2)10分钟完成试讲;
(3)配合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
1.请你分析一下本篇课文。
2.请说一下,怎样讲课才更能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


相似考题
更多“小学语文《古对今》 ”相关问题
  • 第1题: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报语文还是小学教育

     


    语文

  • 第2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提出来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小学语文学法


    正确答案: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 第4题:

    掌握小学语文、数学两门主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小学教师的()。


    正确答案:基本要求

  • 第5题:

    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手段及方法,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丰富了人类理解和表达方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扩展了语文教学资源,使语文学习内容更加丰满、完善。

  • 第6题:

    借古以开今


    正确答案:清初“创新派”的艺术主张。以清初“四僧”和龚贤为代表的“创新派”,继承了明中叶以后兴起的突破传统的解放思潮,在艺术上感破感立,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化,利用和改造传统的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真实的生活情感。他们的艺术对清代和后世影响很大。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

    正确答案: 利用现今正在发生的地质现象(规律),推测类比认识过去的环境。
    今天的地质作用只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个片段,而过去的地质现象却记录了完整的全部过程,认识过去就能帮助我们了解现实,预测未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A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B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C

    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D

    1987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掌握小学语文、数学两门主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小学教师的()。

    正确答案: 基本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合理、辩论的大纲是()。
    A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B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C

    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D

    《义务教育大纲》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 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手段及方法,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丰富了人类理解和表达方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扩展了语文教学资源,使语文学习内容更加丰满、完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提出来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文道统一”反映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教学与认识事物的统一。

    A

    B



    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统一。

  • 第14题:

    生今之世,(),居今之俗,(),舍此而为非者,虽有,不亦鲜乎!

    • A、志古之道;服古之服
    • B、志古之路;服古之饰
    • C、志古之行;服古之衣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合理、辩论的大纲是()。

    • 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 B、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 C、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 D、《义务教育大纲》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 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 B、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 C、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 D、1987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古无今有


    正确答案:即现代的“新生词”

  • 第19题:

    判断题
    小学语文教学原则就是教学经验。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结合你的语文学习经历,说说你对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发展的认识。

    正确答案: 由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小学生的心理现象极其丰富多彩,所以为了更好进行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很好学会语文知识,我们必须掌握和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中小学生有以下心理特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发展的历程中,发展不仅有量的增加,而且有质的变化。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使个体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发展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
    3.不平衡性。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心理各组成成分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虽然任何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起始时间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最终达到的水平有高有低,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也存在千差万别。
    理解了中小学生一般都具有的心理特点,那么我们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去很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呢?根据中学生心理点进行语文教学要做到下面几点:
    (一)根据中小学生发展的特点,我们意识到兴趣随着个体的需要、认识的发展而发展,这决定了提高学生兴趣要注重其发展性。
    新课标中提到“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要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和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中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特别强,大多人敢想、敢说、敢做,较少受传统习惯势力的束缚,敢于挑战权威。老师要实施有效教育,应多给引导、建议,为之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放手让学生去做、去实践、去探索,在实践探索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自然的引导中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语文带来的乐趣。
    (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要根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在学生中去营造一种良好师生的情感效应。
    兴趣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由衷的热爱之情感染学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的首要条件。老师若能以循循善诱真诚态度,走进学生的心里,无疑为学习语文开启了第一扇兴趣之门。还有,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一样的读者,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合作态度,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开阔学生思维视野,激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发扬他们的创新精神。
    或(我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口头语言不太规范,会因家庭因素产生许多不良习惯和无意识性错误,书面表达方面以识字写字,规范书写为基础,水平不及口头表达,但普遍求知欲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力初步完善,符合一定的语法规则,书面表达方面通过大量阅读可以进行独立的写作活动,容易在语文学习上树立信心。小学生阶段在不断的充实人生观价值观,各种奉献精神、谦让精神和英雄人物的故事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老师应通过优秀作品的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刻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美感。
    初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表现出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矛盾性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药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用心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感受生活,培养丰富的情感。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更多更好的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对语文知识学习、老师教授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要创造宽松的气氛,鼓励学习发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生今之世,(),居今之俗,(),舍此而为非者,虽有,不亦鲜乎!
    A

    志古之道;服古之服

    B

    志古之路;服古之饰

    C

    志古之行;服古之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面对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综合性的训练。

    B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分段进行的。

    C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直线式上升的。

    D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完成需要经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