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在这种体系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
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但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又会不断减少,美元又将不断贬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是这种缺陷发展的必然结果。
更多“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缺陷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正确答案: 1943年7月,在英国、美国的组织下,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形成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其主要特征是:①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③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

  • 第2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货币事项进行磋商
    (2)实行黄金——美元本位制,即以黄金为基础并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
    (3)国际货币基金通过向会员国提供资金融通,帮助它们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
    (4)取消外汇管制
    (5)争取实现国际收支的对称性调节

  • 第3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和缺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积极作用:
    (1)通过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体系,解决了国际储备供应不足的问题。
    (2)它所推行的固定汇率制显著减少了国际经济往来中的外汇风险,促进了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3)它所制定的取消外汇管制等一系列比赛规则有利于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并使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功能。
    (4)它们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促进国际货币事务协商,建立多边结算体系。帮助国际收支逆差国克服暂时困难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有助于缓和国际收支危机、债务危机和金融动荡,推进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缺陷:
    (1)美国可利用该国际货币制度牟取特殊利益。
    (2)国际清偿能力供应与美元信誉二者不可兼得,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3)该国际货币制度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过分依赖于国内政策手段,而限制汇率政策等手段的运用。
    (4)在特定时期,它会引发特大规模的外汇投机风潮。

  • 第4题:

    如何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


    正确答案:布雷顿森林体系源于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美国迫使与会各国接受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而建立的这种双挂钩国际货币制度,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世界货币体系,对战后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它也奠定了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主地位,影响各会员国的汇率与金价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 第5题: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是什么?


    正确答案: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种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在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有关这个贸易组织的演变情况,本刊第24期已作介绍)。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从此,开始了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但是,由布雷顿森林会议诞生的两个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时期,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贸易和投资都有很大的发展。首先是宏观经济表现令人瞩目,名义利率稳定在低水准上,所有经济区域的人均实际收入增长都达到了187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次,与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反复无常相比,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稳定更让人神往;第三,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造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当然,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
    1.特里芬难题。早在50年代未,美国那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就揭示,美元的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克服的,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先天缺陷"。
    2.调节机制失灵。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对于短期的、数额较小的失衡,借助于基金组织的贷款,通过调整国内经济来消除,对于长期的、数额大的根本性失衡,以调整汇率来消除。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表明,这两种调节机制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战后外部平衡优先的作法已难为各国接受,以及汇率平价僵硬而缺乏弹性,这可以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后天失调"。
    3.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政府限制国际资本流动,而且各国政府在货币投机和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往往不愿意作出货币贬值的决定,因为这样做等于是承认经济政策的失败,与此同时,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使得联系汇率制难以维持,政府只能靠有组织的干预市场行动和提高利率来打击投资活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必须与黄金挂钩,美国在1971年放弃以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承诺,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崩溃。

  • 第6题:

    请从内外均衡实现机制角度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because特里芬两难)


    正确答案: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外部均衡目标是完全不同的。美国的外部均衡目标体现为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和可兑换,这要求美国控制美元向境外输出;而其他国家的外部均衡目标体现为尽可能地积累美元储备,这就要求美元大量向境外输出,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完全矛盾的,这种矛盾使得美元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中。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美元的这种两难,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于20世纪50年度首先提出的,故又称为特里芬两难。特里芬两难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那就是:随着流出美国的美元日益增加,美元同黄金之间的课兑换性(按固定比价)必将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这最终必然会诱发人们对美元可的兑换性的信心危机,从而带来整个布雷顿森体系的崩溃。特里芬两难充分体现了理论的高度预见性,最终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因为这一根本缺陷而走向崩溃。

  • 第7题:

    为什么特里芬两难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致命缺陷。


    正确答案: 美国队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两个基本的责任:第一是要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第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然而这两个问题,信心和清偿力是有矛盾的。美元提供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特里芬两难是指,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之需,国际储备必须有相应的增长,而这必须有储备货币供应国—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才能完成。但是各国手中持有的美元数量越多,则对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兑换关系越缺乏信心,并且越要将美元兑换黄金。这个矛盾终将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

  • 第8题:

    问答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货币事项进行磋商
    (2)实行黄金——美元本位制,即以黄金为基础并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
    (3)国际货币基金通过向会员国提供资金融通,帮助它们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
    (4)取消外汇管制
    (5)争取实现国际收支的对称性调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开始凸现(1分):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长之需,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然不断扩大(1分)。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1分);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1分)。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1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和缺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积极作用:
    (1)通过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体系,解决了国际储备供应不足的问题。
    (2)它所推行的固定汇率制显著减少了国际经济往来中的外汇风险,促进了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3)它所制定的取消外汇管制等一系列比赛规则有利于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并使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功能。
    (4)它们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促进国际货币事务协商,建立多边结算体系。帮助国际收支逆差国克服暂时困难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有助于缓和国际收支危机、债务危机和金融动荡,推进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缺陷:
    (1)美国可利用该国际货币制度牟取特殊利益。
    (2)国际清偿能力供应与美元信誉二者不可兼得,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3)该国际货币制度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过分依赖于国内政策手段,而限制汇率政策等手段的运用。
    (4)在特定时期,它会引发特大规模的外汇投机风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请简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指,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由44个国家参加会议,并商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主要内容:
    本位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担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干预市场的金价。
    汇率制度: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不能随意改变其货币平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的汇率波动度为正负1%。
    储备制度: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
    国际收支调整制度:会员国对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3)实行可以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4)调节国际收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入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5)取消外汇管制,IMF协定第八条规定成员国不得限制经常账户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要在对缓刑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3)实行可以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4)调节国际收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入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5)取消外汇管制,IMF协定第八条规定成员国不得限制经常账户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要在对缓刑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

  • 第14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


    正确答案: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 第15题:

    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


    正确答案: (1)美国可利用该国际货币制度牟取特殊利益
    (2)国际清偿能力供应与美元信誉二者不可兼得,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3)该国际货币制度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过分依赖于国内政策手段,而限制汇率政策等手段的运用
    (4)在特定时期,它会引发特大规模的外汇投机风潮

  • 第16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1.“双挂钩”的安排;
    2.实行固定汇率制;
    3.IMF为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事先作出安排,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

  • 第17题:

    牙买加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差异存在于:第一,();第二,();第三,()。


    正确答案:黄金非货币化;储备货币多样化;汇率制度多样化

  • 第18题:

    什么是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请简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指,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由44个国家参加会议,并商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主要内容:
    本位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担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干预市场的金价。
    汇率制度: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不能随意改变其货币平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的汇率波动度为正负1%。
    储备制度: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
    国际收支调整制度:会员国对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

    正确答案: (1)美国可利用该国际货币制度牟取特殊利益
    (2)国际清偿能力供应与美元信誉二者不可兼得,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3)该国际货币制度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过分依赖于国内政策手段,而限制汇率政策等手段的运用
    (4)在特定时期,它会引发特大规模的外汇投机风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黄金的金融属性是什么?

    正确答案: 货币属性,即黄金即是货币,等同于35美元一盎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和缺陷。

    正确答案: 积极作用:
    (1)它在黄金生产日益滞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通过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体系,解决了国际储备供应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为战后初期的世界经济提供了当时十分短缺的支付手段,刺激了世界市场需求和世界经济增长
    (2)它所推行的固定汇率制显著减少了国际经济往来中的外汇风险,促进了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3)它所制定的取消外汇管制等一系列比赛规则有利于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并使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功能
    (4)它们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促进国际货币事务协商、建立多边结算体系、帮助国际收支逆差国克服暂时困难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有助于缓和国际收支危机、债务危机和金融动荡,推进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缺陷:
    (1)美国可利用该国际货币制度牟取特殊利益
    (2)国际清偿能力供应与美元信誉二者不可兼得,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3)该国际货币制度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过份依赖于国内政策手段,而限制汇率政策等手段的运用
    (4)在特定时期,它会引发特大规模的外汇投机风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是什么?

    正确答案: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种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在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有关这个贸易组织的演变情况,本刊第24期已作介绍)。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从此,开始了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但是,由布雷顿森林会议诞生的两个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时期,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贸易和投资都有很大的发展。首先是宏观经济表现令人瞩目,名义利率稳定在低水准上,所有经济区域的人均实际收入增长都达到了187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次,与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反复无常相比,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稳定更让人神往;第三,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造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当然,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
    1.特里芬难题。早在50年代未,美国那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就揭示,美元的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克服的,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先天缺陷"。
    2.调节机制失灵。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对于短期的、数额较小的失衡,借助于基金组织的贷款,通过调整国内经济来消除,对于长期的、数额大的根本性失衡,以调整汇率来消除。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表明,这两种调节机制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战后外部平衡优先的作法已难为各国接受,以及汇率平价僵硬而缺乏弹性,这可以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后天失调"。
    3.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政府限制国际资本流动,而且各国政府在货币投机和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往往不愿意作出货币贬值的决定,因为这样做等于是承认经济政策的失败,与此同时,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使得联系汇率制难以维持,政府只能靠有组织的干预市场行动和提高利率来打击投资活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必须与黄金挂钩,美国在1971年放弃以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承诺,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崩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在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和缺点的基础上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正确答案: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双挂钩”的安排;实行固定汇率制;IMF、为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事先作出安排。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
    2、布雷顿森林体系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时期,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贸易和投资都有很大的发展。首先是宏观经济表现令人瞩目,名义利率稳定在低水准上,所有经济区域的人均实际收入增长都达到了187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次,与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反复无常相比,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稳定更让人神往;第三,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造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3、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
    (1)特里芬难题。早在50年代末,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就揭示,美元的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克服的,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先天缺陷”。
    (2)调节机制失灵。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可调整钉住汇率制为国际收支失衡安排了两种调整机制。由于各国因本国经济形势的变化需要不断调整其经济政策,因而不得不经常调整各货币间的比价,但各国政府很难把握到底需要做出多大的调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表明,这两种调节机制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战后外部平衡优先的做法已难为各国接受,以及汇率平价僵硬而缺乏弹性,这可以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后天失调”。
    (3)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政府限制国际资本流动,而且各国政府在货币投机和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往往不愿意做出货币贬值的决定,因为这样做等于是承认经济政策的失败。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使得联系汇率制难以维持,政府只能靠有组织的干预市场行动和提高利率来打击投资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