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师】课件展示: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些?请大家阅读书本,帮我找出相对高度和海拔的定义。 【师生总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 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 第二关:绘制等高线 【学生】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 【教师】动画展示P24图1.35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并用切土豆演示。 【师生总结】相邻两条等高线

题目
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课件展示: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些?请大家阅读书本,帮我找出相对高度和海拔的定义。
【师生总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
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
第二关:绘制等高线
【学生】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
【教师】动画展示P24图1.35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并用切土豆演示。
【师生总结】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等高距。
注意: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相同。
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高度相同。
高度不同的两条等高线不会交叉。
如果绘的是等深线,图中由内向外高度。
第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坡度陡缓
设疑: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图片),请你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说说原因。
【教师】出示等高线图,请结合这座山的等高线图解释原因?
第四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山体不同部位地形形态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P25图1.36“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用电脑出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相关图进行分析对比。
(1)认识山体素描图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态。
(2)辨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
(三)巩固提高
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一组完成课堂练习: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大家可以搜集几幅地形图来读读试试,还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方法做一个等高线模型或者沙盘。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如何对等高线地形图上的河流进行判读。
2.简述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考题
更多“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 ”相关问题
  • 第1题:

    收集资料时对地形图的要求列于下,其中错误的是( )。

    A.比例尺为1:10000或1:20000的地理位置地形图
    B.比例尺为1:5000或1:10000,等高线间距为1m~5m的区域位置地形图
    C.比例尺为1:500、1:1000或1:2000,等高线间距为0.25m~1m的厂址地形图
    D.比例尺为1:500~1:2000,包括铁路、道路、供排水、热力管线等的厂外工程地形图

    答案:A
    解析:

  • 第2题:

    地形图上高度的精度,是根据地形图按()所求得的任意一点高程的中误差来衡量的。

    • A、注记高程
    • B、等高线
    • C、注记高程和等高线
    • D、注记高程或等高线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也称等高线间隔,实为地面上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方向的间距——高差。在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存在若干个。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在地形图上,每隔四条等高线加粗描绘一条等高线,这条等高线成为首曲线。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地面坡度越大。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貌是用什么来表示的?什么是等高距、等高线平距?


    正确答案:等高线是由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地形图上的地貌是用等高线来表示的。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用表示。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用表示。

  • 第7题:

    在一同张地形图上,所有等高线必然闭合。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在地形图上,要求按设计等高线将场地整理成倾斜面,则过设计等高线与原地形图上同名等高线各交点连线,可得出填挖边界线。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


    正确答案: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地面和假想水平面的交线来表示地面高程变化的图件.

  • 第10题:

    填空题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间隔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大(等高线疏)表示()。

    正确答案: 地面坡度小(地形平坦、坡度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地形图中的等高距是指()
    A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B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距离

    C

    等高线之周长

    D

    等高线之高程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地形图上等高线主要分为()三种。
    A

    细等高线

    B

    半距等高线

    C

    加粗等高线

    D

    基本等高线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阅读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
    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的?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作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作相对高度。例如,图1.34中,甲地的海拔为1 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米。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图1.35)。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通过等高线的特征,还可以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作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摘自某版本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5分)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地形图判读的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2)教学过程要点:
    教师展示一幅自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边观察.教师边讲解: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
    教师展示“地面高度的计算”示意图,请学生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 它们的单位是什么 有什么区别 (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学生通过观察示意图和阅读教材得出结论: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 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提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43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8844.43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请学生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和等高线模型,并自己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强调: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教师出示自制的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读图回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各地的高低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只要读出地面各地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
    教师指出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坡度的陡缓。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 哪个缓
    学生根据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分布疏密的关系。
    教师出示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判断从A、B两个地点(在左右山坡上标上A、B两点)爬到山顶,从哪个地点容易 说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学生:从A点容易,因为A点到山顶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缓。
    教师多媒体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示意图,让学生思考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断这些地形呢
    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陡崖:等高线重叠;
    鞍部:几条等高线重合的部位。
    教师根据等高线原理讲解海洋中的等深线,最后进行总结。

  • 第14题:

    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地形等高线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地面和假想水平面的交线来表示地面高程变化的图件.地形等高线有以下特征: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同.
    (2)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地形坡度的陡缓.
    (3)封闭的等高线表示山头和凹地.
    (4)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穿过山脊时,形成底部指向坡脚的"U"字形.

  • 第15题:

    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地形坡度小,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地形坡度大。()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间隔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大(等高线疏)表示()。


    正确答案:地面坡度小(地形平坦、坡度缓)

  • 第17题:

    什么是地形图?什么是等高线?


    正确答案: 表示地面上高低起伏(山岭、平原、盆地、沟谷)和地物(房屋、道路、桥梁、田园、城镇)的图形,叫地形图,正确测绘地形图是实例按比例的缩影。
    等高线是地面上各高程相同的点,垂直投影在平面图上所连接起来的曲线。等高线是一圈圈的闭合曲线,即不分枝,也不交叉,在同一根等高线上的高程是相等的,相邻两根等高线的高差称等高距。

  • 第18题:

    地形图上等高线主要分为()三种。

    • A、细等高线
    • B、半距等高线
    • C、加粗等高线
    • D、基本等高线

    正确答案:B,C,D

  • 第19题:

    在地形图中,主要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的起伏形态。等高线有()、间曲线和助曲线。

    • A、基本等高线
    • B、加粗等高线
    • C、平曲线
    • D、竖曲线

    正确答案:A,B

  • 第20题:

    何谓等高线、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的关系如何?


    正确答案: 在地形图上,由高程相同(且一般为整米)的点连成的光滑曲线称为等高线。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平距。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小的地方等高线就密,地面坡度也就陡;等高线平距大的地方等高线就疏,地面坡度也就缓。

  • 第21题: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

    • A、地势平坦
    • B、地势陡峭
    • C、山顶
    • D、洼地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地形图中的等高距是指:
    A

    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

    B

    相邻等高线之间距离

    C

    等高线之周长

    D

    等高线之高程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

    正确答案: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地面和假想水平面的交线来表示地面高程变化的图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地形等高线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地面和假想水平面的交线来表示地面高程变化的图件.地形等高线有以下特征: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同.
    (2)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地形坡度的陡缓.
    (3)封闭的等高线表示山头和凹地.
    (4)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穿过山脊时,形成底部指向坡脚的"U"字形.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