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 下面是某校高中物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课的教学片段。张老师在讲述了参考系运动和静止等概念后,播放了一段乘坐观光电梯上行的视频,引导同学展开讨论。 张老师:同学们。谁能说出这段视频描述了什么情景 甲:乘电梯上楼。 张老师:是的,如果甲、乙和丙三位同学在楼下站着等电梯,这时他们看电梯中的乘客在…… 甲:运动。 张老师:对!乘客在运动。那电梯中的乘客看这三位同学,比如看乙同学时,他会认为乙同学在…… 甲:运动。 张老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掌握了。 丙:老师,我还有问题。甲说的不

题目
案例2
下面是某校高中物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课的教学片段。张老师在讲述了参考系运动和静止等概念后,播放了一段乘坐观光电梯上行的视频,引导同学展开讨论。
张老师:同学们。谁能说出这段视频描述了什么情景
甲:乘电梯上楼。
张老师:是的,如果甲、乙和丙三位同学在楼下站着等电梯,这时他们看电梯中的乘客在……
甲:运动。
张老师:对!乘客在运动。那电梯中的乘客看这三位同学,比如看乙同学时,他会认为乙同学在……
甲:运动。
张老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掌握了。
丙:老师,我还有问题。甲说的不对,乙同学实际上是站着不动的,怎么说他在运动呢 甲:按照书上说的,乘客看乙同学就是运动的。
丙:乙同学确实是静止的呀!
张老师:大家记住,同学甲的回答是正确的,同学丙的回答不对,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坐标系……
问题:
(1)分析学生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原有观念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2)分析张老师在该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
(3)设计一个教学片断,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关物理概念。


相似考题
更多“案例2 ”相关问题
  • 第1题:

    案例设计型论文在正文包括:()。

    A、案例原因

    B、案例正文

    C、案例分析

    D、案例结尾


    参考答案:BC

  • 第2题:

    (2)从以上案例能得到什么启示?


    正确答案:一是在大力营销新客户的同时,要把原来重点客户的挖潜作为重中之重,提高客户忠诚度和贡献度,要制定神话营销方案,强化合作,巩固关系,加大争揽力度。二是提升业务创新和产品竞争能力,切实解决客户的金融需求。深化与客户合作关系靠的是产品和服务,因此要实行个性化服务,及时了解掌握客户的决策信息,达成合作意向,从客户的经营需要的出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搞好产品组合和创新,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客户依存度。三是经常保持与客户沟通,搞好关系维护。对于优质客户,要通过定期上门拜访、举办理财沙龙等方式,促进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挖掘潜在需求,带动业务发展,为稳存增存打下坚实基础。

  • 第3题:

    培训教材撰写时,以下哪种不能作为培训案例。()

    • A、意外式案例
    • B、主题式案例
    • C、综合式案例
    • D、随意式案例

    正确答案:D

  • 第4题:

    在商贸O2O领域中,H3C是业界落地案例最多且应用最成熟的厂商,拥有绝无仅有的案例/样板点优势。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案例研究反思法的基本环节是()。

    • A、案例描述
    • B、案例分析
    • C、案例归纳
    • D、新案例的创设
    • E、专题研究

    正确答案:A,B,C,D,E

  • 第6题:

    试举出1-2则案例说明联觉在广告中的应用。案例可为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类媒体的广告。


    正确答案: 联觉是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它是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在广告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我们知道,广告媒体,诸如印刷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等都能引起多种不同的心理功能。但是无论何种广告媒体都有其局限性,即便电视媒体也只有视听两种形态。然而广告信息多种多样, 涉及到人类的各种感觉道。如果善于把联觉现象应用在广告设计中,在一定意义上就可能突破这些局限,使得可能从视觉的画面上“听见”、“闻到”、“触摸到”、“尝到”什么。
    案例1:《现代广告》曾登有这样一幅公益广告:“严禁捕杀动物”。整个画面是一个大写的“NO (不)”而NO的字母却被凸现出来,它的周围鲜血喷溅,中间是瞄准镜里天真、善良、温顺的小鹿,给人一种狂虐地破坏生态环境、残忍猎杀可爱的动物所造成的怵目惊心的感觉。
    案例2:《国际广告》中曾有法国的一组反艾滋病传播的三幅平面广告,其形象构成是这样的:
    第一幅:二位 男女热烈拥抱,而一条粗红线占据了半个画面;    
    第二幅:男女青年微笑着若即若离,那条粗线即将贯穿整个画面;
    第三幅:男女青年目光坚定、充满自信,女青年把那条延长的粗红线一折而断!广告词: 艾滋病,难过我关!
    三幅画面的色调以黑白为主,而一条粗红线构成了形象的中心,造成了鲜明的视觉冲击力。这被折断的象征着艾滋病的红线十分抢眼,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其视觉的冲击力是相当大的。那被折断的是红线,却让人们产生了将被吸嗜的人体的鲜血的感觉。
    总之,广告若能充分利用联觉特性,广告接受者就能获得多方面的心理感受。

  • 第7题: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1)明确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2)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3)确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 )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案例教学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主要步骤()。

    • A、案例选择→目标确定→案例展开→知识迁移与案例复归
    • B、目标确定→案例选择→案例展开→知识迁移与案例复归
    • C、案例选择→案例展开→目标确定→知识迁移与案例复归
    • D、目标确定→案例展开→案例选择→知识迁移与案例复归

    正确答案:B

  • 第9题:

    案例1:为逃避敌船的追捕,一艘船舶进入了一个既不是港口又没有锚泊地的海湾,由于无法驶出而搁浅。 案例2:假设被追船舶进入了一个如前的海湾,却在离开该海湾继续自己的航程时,遇上了暴风雨而灭失。在上述两个案例中,保险合同规定战争是除外责任。请问: (1)案例1中保险公司是否进行赔付? (2)案例2中保险公司是否进行赔付?


    正确答案:(1)案例1中,这里追捕与搁浅构成多因连续,追捕是近因,因而保险人可以引用敌对行为除外的规定不赔。
    (2)但在案例2中,虽然是追捕行为使船舶处于非正常境地,但近因仍应认定是暴风雨,这属多因间断,所以轮船沉没的近因是暴风雨,保险公司应该赔付。

  • 第10题:

    问答题
    男孩,2岁,腹泻2天。请针对该案例,说明问诊内容与技巧。

    正确答案: 1.问诊内容(13分)
    (1)现病史(10分)①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8分)发病诱因,如有无不洁饮食、旅行等情况。(1分)腹泻特点,起病急缓,排便次数,大便性状、量和气味。(2分)腹泻引起的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减弱、精神委靡等。(2分)伴随症状,有无发热、恶心、呕吐、腹胀,有无腹痛、性质及与排便的关系,有无皮疹。(2分)发病以来的意识状况、尿量、饮食、睡眠、体重变化。(1分)②诊疗经过(2分)是否到医院看过,做过哪些检查。(1分)治疗情况如何。(1分)
    (2)相关病史(3分)是否有药物过敏史。(1分)与该疾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类似发作史、有无流行病接触史。(2分)
    2.问诊技巧(2分)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1分)能够围绕病情询问。(1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问题2】(8分) 结合本案例,请列举配置项的内容

    正确答案: 【问题2参考答案】
    典型配置项包括项目计划书、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可执行代码、测试用例、运行软件所需的各种数据,它们经评审和检查通过后进入软件配置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1)明确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2)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3)确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于如下的程序流程,当采用语句覆盖法设计测试案例时,至少需要设计(34)个测试案例。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B
    解析:语句覆盖是一种设计测试案例的方法,它要求对于设计的测试案例,必须使得程序的每一条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故可设计如卜测试案例。
      案例1:X=1,Y=2
      此时执行语句序列为:X>0→y=y-x→Y>0→X=1
      案例2:X=-3,Y=2
      此时执行语句序列为:X>0→Y=Y+X→Y>0→X=-1
      可见,只需设计两个测试案例,即可使得程序的每条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 第14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说明】
    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2
    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案例1与案例2分别是两教师的主要教学过程。
    【案例1】

    【案例2】

    (1)请从课程基本理念的角度,写出案例1与案例2教学设计的异同点。
    (2)请分别写出两位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策略。


    答案:
    解析:
    (1)相同点:案例l让学生课前预习并查阅资料,自己学习有关知识,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医院实地参观学习,最后讨论总结所学到的知识。案例2是让学生课前做一个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总结规律,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做探究实验,最后根据凋查以及探究的结果总结归纳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其重要性。两个教学设计都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基本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不同点:侧重点不同。案例l中教师组织学生到医院检验科参观,学习看懂化验单和各种检验设备,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案例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从实验结果中总结结论.更注重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案例l中的教师运用了STS教学策略;案例2运用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1)高中生物课程的理念: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②面向全体学生;③倡导探究性学习;④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常用教学策略:①概念图教学策略。绘制概念图,利用概念网进行教学。②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③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生物课程中的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④直观教学策略。直观教学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在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基础上,使学生经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⑤STS教学策略。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作用问题的探究,提高科学素养。

  • 第15题:

    男孩,2岁,腹泻2天。请针对该案例,说明问诊内容与技巧。


    正确答案: 1.问诊内容(13分)
    (1)现病史(10分)①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8分)发病诱因,如有无不洁饮食、旅行等情况。(1分)腹泻特点,起病急缓,排便次数,大便性状、量和气味。(2分)腹泻引起的脱水症状,如皮肤弹性减弱、精神委靡等。(2分)伴随症状,有无发热、恶心、呕吐、腹胀,有无腹痛、性质及与排便的关系,有无皮疹。(2分)发病以来的意识状况、尿量、饮食、睡眠、体重变化。(1分)②诊疗经过(2分)是否到医院看过,做过哪些检查。(1分)治疗情况如何。(1分)
    (2)相关病史(3分)是否有药物过敏史。(1分)与该疾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类似发作史、有无流行病接触史。(2分)
    2.问诊技巧(2分)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1分)能够围绕病情询问。(1分)

  • 第16题:

    电子商务物流方面的案例属于()

    • A、电子商务B2B案例
    • B、电子商务B2C案例
    • C、电子商务网站内容设计案例
    • D、电子商务服务案例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女性,26岁。主诉:血尿2天就诊。请针对该案例,说明问诊内容与技巧。


    正确答案: 问诊内容
    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问诊
    (1)发病诱因:是否与体位突然改变、剧烈运动、外伤有关,发病前有无呼吸道感染。
    (2)血尿的程度,是否肉眼血尿,有无血凝块,呈间歇性还是持续性,是否全程血尿。
    (3)伴随症状: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泡沫增多,有无腰痛、水肿、关节痛、皮疹、皮下出血、发热、盗汗。
    (4)饮食、睡眠、大便和体重变化情况。
    2.诊疗经过
    (1)是否曾到医院就诊,做过何种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B超等。
    (2)治疗情况。
    相关病史:
    1.有无药物过敏史。
    2.既往有无结核病、肾炎、肝炎、尿路结石、出血性疾病、感染或肿瘤病史。特殊用药史,如肾毒性药、抗凝药。
    3.有无毒物接触史,有无性传播疾病史、疫区居住史;职业。
    4.月经、婚育史,有无流产史,避孕方式,外伤、手术史。
    问诊技巧
    1.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
    2.能围绕病情询问。参考诊断血尿待查

  • 第18题:

    案例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一般分为()。

    • A、实证性案例
    • B、分析性案例
    • C、模拟性案例
    • D、调研型案例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惊厥案例:简要病史:患儿,男性,3岁,惊厥发作伴高热、流涕2天。


    正确答案: 本例患儿最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引起惊厥(单纯型),病史采集内容如下:1.现病史(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1)惊厥表现(全身抽搐),发作时间(常在体温骤升的24小时内),发作持续时间(一般10~15分钟),发作过后意识(很快恢复),共发作次数1~2次,以便了解惊厥特点。2)高热多少度,是否持续高热、寒战,流涕是否伴鼻塞、喷嚏、咽痛、咳嗽,以便了解惊厥原因。3)有无喘憋、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发绀,有无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以利于鉴别诊断。(2)诊疗经过1)发病以来是否到医院看过,曾做过哪些检查。2)曾做过哪些治疗,疗效如何。2.相关病史(1)药物过敏史。(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既往惊厥病史,结核病和传染性肝炎接触史,预防接种史。个人史:第几胎,是否足月顺产,有无生后窒息和新生儿黄疸,体格精神神经发育。家族史:家庭成员有无癫痫和高热惊厥病史。

  • 第20题:

    案例1:一个港口有两个航道可以进入,但其中之一布满了军事防御用的鱼雷。对此并不知情的船舶进入了该布满鱼雷的航道而遭灭失。 案例2:但假设船长已知布雷的情况而选择了另一航道进入港口,但却由于导航失误而搁浅。在上述两个案例中,保险合同规定战争是除外责任。请问: (1)案例1中保险公司是否进行赔付? (2)案例2中保险公司是否进行赔付?


    正确答案: (1)案例1中,损失的近因是战争,自然属于除外责任范围内,保险人不赔。
    (2)案例2中,属于多因间断,导致损失的近因将是敌对行为、而是人为的导航失误,保险人需要赔偿。

  • 第21题:

    问答题
    试举出1-2则案例说明联觉在广告中的应用。案例可为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类媒体的广告。

    正确答案: 联觉是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它是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在广告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我们知道,广告媒体,诸如印刷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等都能引起多种不同的心理功能。但是无论何种广告媒体都有其局限性,即便电视媒体也只有视听两种形态。然而广告信息多种多样, 涉及到人类的各种感觉道。如果善于把联觉现象应用在广告设计中,在一定意义上就可能突破这些局限,使得可能从视觉的画面上“听见”、“闻到”、“触摸到”、“尝到”什么。
    案例1:《现代广告》曾登有这样一幅公益广告:“严禁捕杀动物”。整个画面是一个大写的“NO (不)”而NO的字母却被凸现出来,它的周围鲜血喷溅,中间是瞄准镜里天真、善良、温顺的小鹿,给人一种狂虐地破坏生态环境、残忍猎杀可爱的动物所造成的怵目惊心的感觉。
    案例2:《国际广告》中曾有法国的一组反艾滋病传播的三幅平面广告,其形象构成是这样的:
    第一幅:二位 男女热烈拥抱,而一条粗红线占据了半个画面;    
    第二幅:男女青年微笑着若即若离,那条粗线即将贯穿整个画面;
    第三幅:男女青年目光坚定、充满自信,女青年把那条延长的粗红线一折而断!广告词: 艾滋病,难过我关!
    三幅画面的色调以黑白为主,而一条粗红线构成了形象的中心,造成了鲜明的视觉冲击力。这被折断的象征着艾滋病的红线十分抢眼,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其视觉的冲击力是相当大的。那被折断的是红线,却让人们产生了将被吸嗜的人体的鲜血的感觉。
    总之,广告若能充分利用联觉特性,广告接受者就能获得多方面的心理感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电子商务物流方面的案例属于()
    A

    电子商务B2B案例

    B

    电子商务B2C案例

    C

    电子商务网站内容设计案例

    D

    电子商务服务案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案例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一般分为()。
    A

    实证性案例

    B

    分析性案例

    C

    模拟性案例

    D

    调研型案例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男性,2岁,高热伴头痛、呕吐2天。请针对该案例,说明问诊内容与技巧。

    正确答案: 1.问诊内容(13分)
    (1)现病史(10分)①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8分)体温是多少,是否持续发热,有无寒战。(1分)头痛的性质、程度及发生的时间和持续时间,是否伴意识改变。(2分)呕吐是否为喷射性,是偶发还是频发,呕吐物的性质。(2分)发病诱因,有无上感、耳痛、皮肤黏膜瘀斑和出血点等伴随症状。(2分)饮食、二便、睡眠变化情况。(1分)②诊疗经过(2分)是否到医院就诊过,做过哪些检查。(1分)治疗情况如何。(1分)
    (2)其他有关病史(3分)药物过敏史。(1分)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当地有无传染病流行,有无结核病及耳鼻喉科疾病史。(2分)
    2.问诊技巧(2分)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1分)能够围绕病情询问。(1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