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下列谱例中对C大调K46的解决最恰当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谱例中属于和声连接法的是()。


    答案:C
    解析:
    两个和弦连接时,将和弦中的共同音保持在相同的声部内,叫作和声连接法。没有共同音保持或者两个和弦连接时虽有共同音但不保持在同一声部,称为旋律连接法。C选项中E、G保持在相同声部属于和声连接法,A、B、D选项都属于旋律连接法。

  • 第2题:

    下列谱例中的旋律发展手法是( )。

    A.时值减缩
    B.时值扩大
    C.倒影
    D.逆行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复调写作手法的理解。该谱例名为《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谱例共呈现两个相似的乐句,其中1-2小节是第一乐句,3-7小节是第二乐句。而第一与第三小节完全一致,第二小节主音是、和,而第二乐乐句最后四小节是、和加上一个结束音,也就是说,两个乐句的骨干音是一致的,只是第二乐句的时值更长,由此判断,这里使用了时值扩大的手法进行发展。

  • 第3题:

    下面谱例出自肖邦的哪部钢琴作品?

    A.《A大调圆舞曲》
    B.《A小调玛祖卡舞曲》
    C.《A大调奏鸣曲》
    D.《A大调军队波兰舞曲》

    答案: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下列谱例用了哪种旋律发展手法?( )

    (谱例缺头)

    A.(同头)换尾
    B.鱼咬尾
    C.(起承转)合
    D.换头合尾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旋律发展手法的认识。题干中的旋律釆用的是“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其特点是后一个乐句的结尾和前一个乐句的开头是同一个音。B项正确。

    A、C、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5题:

    下面谱例的调式是( )。

    A. F 大调
    B. d 小调
    C. F 宫调式
    D. D 羽调式

    答案:D
    解析:
    分析谱例可知该旋律出自民歌《兰花花》,由此可知该旋律应为中国调式,故此排除A、B项。分析旋律,从调号可判断该旋律为F大调的调号,则宫音为fa;结束音主音为re(即D),即五声调式中的羽音;调式音阶为D-F-G-A-C,所以该作品为D羽调式,由此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选D。

  • 第6题:

    分析下面谱例的调式为( )。

    A.B自然大调
    B.g自然小调
    C.B宫加清角
    D.D徵加变宫

    答案:C
    解析:
    哼唱旋律得知为名族调式,排列音阶为7#1#23#4#5,7为宫音,3为清角,故这条旋律为B宫加清角。综上,C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是C项。

  • 第7题:

    下面谱例2对谱例1中的旋律片段进行了哪种变奏?( )

    A.扩大
    B.缩小
    C.加花
    D.倒影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旋律发展手法的运算。题干中,旋律2的骨干音来源于旋律1,但在旋律1的基础上进行了加花变形。C项正确。

    A项:扩大是将原有节奏进行时值上的扩张,如八分音符变四分音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缩小是将原有节奏进行时值上的紧缩,如四分音符变八分音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倒影是以某音为轴线,上下方旋律形成倒影,如345和321。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8题:

    下面谱例中变化音程的数量是( )



    答案:C
    解析:

  • 第9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

    (1)谱例中的旋律一共出现几对模进关系?分别是哪几对? (10分)

    (2)此段旋律中,音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5分)


    答案:
    解析:
    本题目共两问,内容都是围绕复调发展手法展开的。(1)第一问是分析并列举旋律中的模进关系,如1234和2345就属于模进,并且是上行二度模进关系的代表。因此,这一问只需要仔细观察谱例,细心梳理出模进的旋律即可。(2)第二问考察的是考生对于对比手法的理解,简单来说,一旦乐谱中出现了与之前旋律完全不同的主题,那么这样就形成了对比,通常对比类乐剧可以出现在四句类乐段的第三句,或乐曲的高潮部分等。

  • 第10题:

    下列谱例的调式调性为( )。

    A.A角调式
    B.A大调
    C.F大调
    D.F宫调式

    答案:A
    解析:
    哼唱旋律得知为民族调式,排列音阶为12456,其中4为宫音,结束音为6,所以是A角调式。综上,A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是A项。

  • 第11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A大调的近关系调式的是(  )。

    A.b小调
    B.B大调
    C.d小调
    D.G大调

    答案:A
    解析:
    A大调的近关系调分别是#f小调、D大调、b小调、E大调、#c小调。因此正确答案为A。

  • 第12题:

    下列哪些是昭阳K46的产品配置特点()

    • A、防水键盘
    • B、Norton杀毒软件
    • C、普通硬盘与固态硬盘混合解决方案
    • D、键盘灯

    正确答案:A,C,D

  • 第13题:

    下面谱例中旋律的调式是( )




    A.宫调式???
    B.羽调式
    C.小调式???
    D.大调式

    答案:D
    解析:
    贝多芬《命运》足交响曲,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交响音画,舒伯特《鳟鱼》是艺术歌曲,维瓦尔第《四季》是小提琴协奏曲。
    @##

  • 第14题:

    下面谱例出自肖邦的哪部钢琴作品?( )

    A.《A大调圆舞曲》
    B.《A小调玛祖卡舞曲》
    C.《A大调奏鸣曲》
    D.《A大调军队彼兰舞曲》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肖邦。题干的谱例中展示的肖邦《A大调军队波兰舞曲》开头部分的旋律。D项正确。

    A、B、C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5题:

    分析下面谱例的调式为( )。

    A.e自然小调
    B.G和声小调
    C.E和声大调
    D.e和声小调

    答案:D
    解析:
    该谱例的调号为一个升号,由此可知为G大调或e小调。尾音结束在3上,因此为e小调。谱例中的2都升高了,在e小调中为升高第七级,所以为e和声小调。综上,D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是D项。

  • 第16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1)谱例中的旋律一共出现几对模进关系分别是哪几对
    (2)此段旋律中,音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答案:
    解析:
    (1)此旋律中一共出现两对模进关系,分别是①1—4小节与5—8小节,属于上行三度模进关系;②第9小节与第10小节,属于下行二度模进关系。 (2)这段旋律中音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音区对比,这段旋律运用的是利用不同音区,使音乐产生对比的手法。这种手法常用于句和旬之间,有时也用在段和段之间,由于音区不同,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 第17题:

    下面谱例的调式为( )。

    A.G大调
    B.e小调
    C.E羽调式
    D.G宫调式

    答案:C
    解析:
    哼唱旋律得知为名族调式。排列音阶为23567,其中5为宫音,结束音3即为羽,所以是E羽调式。综上,C选项正确。

  • 第18题:

    下面谱例的调式是( )




    答案:C
    解析:

  • 第19题:

    下面谱例出自云南民歌(苗族舞曲),它的调式是( )。

    A.降B大调式
    B.g小调式
    C.降B宫调式
    D.G羽调式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对调式调性的分析。分析题干中的旋律,首先题干中指出这是“云南民歌(苗族舞曲)”的旋律,由此可以判断该旋律为民族调式,选项AB均排除;其次视唱乐谱,不难发现该旋律是五声调式且尾音落在G上,尾音的首调唱名为“la”,因此该调式为G羽(五声)调式。D项正确。

  • 第20题:

    下列谱例中,属于G大调正三和弦的是第()小节。

    A.3

    B.4

    C.1

    D.2

    答案:A
    解析:
    建立在调式I级、Ⅵ级、V级上的三和弦称为正i和弦。正三和弦能够体现出调式的色彩与特点,并给予调式支持,可以表现出一个乐思的完整。G大调的正三和弦分别为G—B—D、C—E—G、D—#F—A、符合条件的是谱例的第3小节,因此正确答案为A。

  • 第21题:

    最能表达下列谱例片段音乐特色的表演形式是( )




    答案:A
    解析:
    谱例是日本民歌《樱花》的音乐片段,其表演形式应与日本音

  • 第22题:

    下面谱例的指挥图示是( )




    答案: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下列谱例中的民歌主要流行于(  )省。

    A.山东
    B.山西
    C.陕西
    D.甘肃

    答案:C
    解析:
    谱例中的民歌曲名为《信天游》。信天游属于民歌中山歌的一种,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因此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