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相关问题
  • 第1题:

    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有亲子交往、师幼交往、同伴交往和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答案:对

  • 第2题:

    住在楼房区的幼儿与住在平房区的幼儿社会性发展也不同。住在平房区的幼儿由于相对封闭性,造成了与同伴和他人的交往时间减少,而住在楼房的幼儿则有机会和时间接触周围的同伴,这样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幼儿同伴间的人际交往。()


    参考答案:错误

  • 第3题:

    3岁后,幼儿与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案:
    解析:
    3岁后,幼儿与同伴交往发展特点的主要表现如下: (1)3岁左右的幼儿,游戏中间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间没有联系,各玩各的。
    (2)4岁左右的幼儿,联系性游戏增多,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岁以后,幼儿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别的儿童交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女孩更明显表现出交往的选择性,其偏向更加固定,女孩游戏中交往水平高于男孩,男孩对同伴的消极反应明显多于女孩。

  • 第4题:

    幼儿社会性学习的基本方式有()

    A观察学习、角色扮演、同伴交往

    B观察学习、社会活动、同伴交往

    C角色扮演、观察学习、社会活动

    D社会活动、角色扮演、同伴交往


    A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幼儿社会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主要三种:观察学习、角色扮演、同伴交往

  • 第5题:

    幼儿的同伴关系的评价标准要是为在交往活动由被同伴()、关注或忽视的状况。


    正确答案:接受或拒绝

  • 第6题:

    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是儿童与同龄伙伴交往,能够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与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按照游戏的生活准备理论,儿童在童年所从事的各种游戏活动都是为其成年以后做准备的。

  • 第7题:

    同伴交往的类型有哪几种,各类型的公式是什么?在幼儿群体中分布的比例约是多少?


    正确答案: (1)同伴交往的类型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2)“+”提名总分
    受欢迎型≥×2
    “+”提名人数
    “-”提名总分
    被拒绝型≥×2
    “-”提名人数
    被忽视型=正提名或负提名总分为0
    一般型<正提名平均分2倍
    <负提名平均分4倍
    在幼儿群体中受欢迎型幼儿约占13.33%,被拒绝型约占14.31%,被忽视幼儿占19.41%,一般型幼儿占52.94%。

  • 第8题:

    简述培养幼儿同伴交往的方法。


    正确答案: (1)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2)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3)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妁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 第9题:

    问答题
    《指南》中指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作用是(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培养幼儿同伴交往的方法。

    正确答案: (1)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2)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3)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妁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幼儿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和同伴。

    正确答案: 父母,教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师幼交往是指以同伴为交往对象的活动。同伴交往比较能够体现幼儿的人际交往水平,幼儿的合作、分享、协商、互助等品质主要在同伴交往中得以表现和形成,在同伴交往中,幼儿能够通过换位思考,能够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同情他人。()


    正确答案:错

  • 第14题:

    幼儿最早形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活动是

    A、师幼交往

    B、亲子交往

    C、同伴交往

    D、家园互动


    参考答案:B

  • 第15题:

    进入幼儿园,同伴交往逐渐变得重要起来,请你设计一个健康活动,引导幼儿主动交朋友,体验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答案:
    解析:
    活动名称:快乐宝贝(中班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轻松的环境中敞开自己的心灵,快乐地交朋友,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2.知道朋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信任。
    活动准备:
    1.轻音乐、小椅子布置的小树林。
    2.区别不同班级幼儿的标志。
    3.从不同的班级选取若干名幼儿,他们相互间不是很熟悉。
    活动过程:
    1.轻松活动——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播放轻缓的音乐)
    伴着轻缓的音乐,请小朋友随意找个位置,摆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闭上眼睛。
    老师配乐解说:
    “让我们听着音乐,闭上眼睛,放松小手,放松小脚,让快乐来到我们中间吧。”
    “早上,太阳出来,阳光暖洋洋,好舒服!”
    “爸爸爱我,妈妈爱我,老师也爱我!我,是个快乐的孩子!”
    (请大家睁开眼睛)
    2.游戏“找朋友”——主动与别人交流
    (1)师幼认识。
    (2)幼儿游戏,相互认识。
    ①讨论:怎么认识新朋友呢?
    ②游戏找朋友。
    师:“那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认识一下新朋友,好吗?”
    一半小朋友围成圆圈站好,另一半小朋友去找朋友,老师用语言和动作提醒小朋友问候、相互介绍。
    ③找个新朋友聊聊天。
    (3)表达:“当你和新朋友说‘你好’,拥抱朋友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有了朋友,就有了快乐。老师希望小朋友有更多的朋友。”
    3.游戏“树林散步”——关爱朋友、信任朋友
    闭上小眼睛,让朋友牵着小手在“小树林”散步。
    (1)请一对小朋友先走走。
    师:“小朋友,想到树林去散步吗?”
    (2)说一说感受。
    师:“你闭上眼睛走,朋友牵着你的手,在‘树林’散步,有什么感觉呢?”
    (3)全体幼儿伴着音乐在“树林”里散步。
    (4)小结:相信你的朋友,帮助你的朋友,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活动延伸:
    绘画活动:画画我的好朋友。

  • 第16题:

    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 第17题:

    教师间的交往是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榜样。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意义。


    正确答案:(1)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2)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3)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 第19题:

    简述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1)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2)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3)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交技能及策略的获得。
    (5)在同伴交往中,同伴的反馈有助于幼儿的社会行为向积极、友好的方向发展。

  • 第20题:

    任性行为的成因中包括幼儿缺乏同伴交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问答题
    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幼儿间的同伴交往最初只是集中在玩具或物体上,而不是幼儿本身。(2)学步儿(1—2岁)的游戏中包括了大量的、模式化的社会性交往,学步儿游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幼儿相互模仿对方的动作。(3)2岁以后,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游戏。最初他们交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玩具或寻求帮助。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交往的目的也越来越倾向于同伴本身,即他们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者为使同伴与自己合作、交流而发出交往的信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同伴交往的类型有哪几种,各类型的公式是什么?在幼儿群体中分布的比例约是多少?

    正确答案: (1)同伴交往的类型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2)“+”提名总分
    受欢迎型≥×2
    “+”提名人数
    “-”提名总分
    被拒绝型≥×2
    “-”提名人数
    被忽视型=正提名或负提名总分为0
    一般型<正提名平均分2倍
    <负提名平均分4倍
    在幼儿群体中受欢迎型幼儿约占13.33%,被拒绝型约占14.31%,被忽视幼儿占19.41%,一般型幼儿占52.94%。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活动设计题:进入幼儿园,同伴交往逐渐变得重要起来,请你设计一个健康活动,引导幼儿主动交朋友,体验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正确答案: 健康活动教案:快乐宝贝活动目标:1.在轻松的环境中敞开自己的心灵,快乐地交朋友,表达自己真实的心理想法。2.在优美、浅显的语言中调整自己的心理行为。活动准备:1.轻音乐、小椅子布置的小树林。2.区别不同班级幼儿的标志。3.从不同的班级选取若干名幼儿,他们相互间不是很熟悉。活动过程:1.轻松活动--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播放轻缓的音乐)伴着轻缓的音乐,请小朋友随意找个位置,摆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闭上眼睛。老师配乐解说:"让我们听着音乐,闭上眼睛,放松小手,放松小脚,让快乐来到我们中间吧。""早上,太阳出来,阳光暖洋洋,好舒服!""爸爸爱我,妈妈爱我,老师也爱我!我,是个快乐的孩子!"(请大家睁开眼睛)2.游戏《找朋友》--主动与别人交流小朋友面对面围成两个圆圈。不停地交换位置,用语言和动作认识新朋友。(1)师幼认识。(2)幼儿游戏,相互认识。①讨论:怎么认识新朋友呢?②游戏找朋友。"那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认识一下新朋友,好吗?"一半小朋友围成圆圈站好,另一半小朋友去找朋友,老师用语言和动作提醒小朋友问候、相互介绍。③找个新朋友聊聊天。(3)表达:"当你和新朋友说’你好’、拥抱朋友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4)小结:"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有了朋友,就有了快乐。老师希望小朋友有更多的朋友。"3.游戏《树林散步》--关爱朋友、信任朋友闭上小眼睛,让朋友牵着小手在"小树林"散步。(1)请一对小朋友先走走。"小朋友,想到树林去散步吗?"(2)说一说感受。"你闭上眼睛走,朋友牵着你的手,在’树林’散步,有什么感觉呢?"(3)全体幼儿伴着音乐在"树林"里散步。(4)小结:相信你的朋友、帮助你的朋友,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延伸活动:与小朋友玩游戏《跟我不一样》--勇敢地承认错误。幼儿说相反的话,另一个幼儿跟着做相反的动作,如果错了,就举起小手,大声说:"对不起,我错了。"(1)跟同伴说的相反。(2)跟同伴做相反的动作。让幼儿体验到勇敢地承认错误,做个诚实的好孩子,会变得更快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教师间的交往是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榜样。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